↑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到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 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的老船长是如何摆正船的航向的

    A.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C.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90年代以来其在全球票房的分成高达60%以上。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A. 以科技、娱乐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B. 抑制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影业发展

    C. 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D. 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路易十六在神殿监狱中阅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说:“这两个人摧毁了法国。”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启蒙运动

    A. 灭亡了法国波旁王朝

    B. 获得了法国国王认同

    C. 动摇了法国专制统治

    D. 完善了法国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直接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B.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C. 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陈独秀说:“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唤醒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 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 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D. 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

    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

    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

    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他提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材料表明伏尔泰

    A.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

    B.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C.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

    D.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学者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二战后的各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这些文学流派

    A.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 B.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C.弥漫着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 D.体现二战后社会矛盾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 近代出版业开始蓬勃发展

    B. “尊孔复古”逆流受到批判

    C. 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D. “文学革命”的影响力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

    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

    A.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B.都代表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C.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面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句话的意义是

    A.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B.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C.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D.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与此主张一致的是

    A. 人没有真正的自由

    B. 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C. 法律纵容自由泛滥

    D. 法律的制定以自由为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此类美术作品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派 D. 现代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同治(1861-1875)以后,有关考察外国史地的撰述逐渐增多,如王韬的《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薛福成的《续瀛环志略》、徐建寅的《德国合盟纪事》等。这些著述

    A.反映了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

    B.促进了社会进化论的传播

    C.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

    D.拓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 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 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 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下列言论主张通过改良方式实现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是( )

    A.“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下列人物出现的顺序应该是

    A. 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 陈独秀——孙中山——曾国藩

    C. 康有为——孙中山——曾国藩

    D. 孙中山——康有为——曾国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焚书》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

    (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演进,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彼特拉克说:“我自己是凡人,只追求凡人的幸福。”“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这对我们又有何益处呢?”

    材料三  卢梭指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中,彼特拉克宣扬了什么思想?

    (3)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思想主张。

    (4)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之道,并从失败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1840年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