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30 题
  1. 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 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 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

    D. 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D.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的天津盂氏家庙,中式四合院布局,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砖木结构建筑,但沿街立面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方壁柱,阳台也采用了西式的铁花栏杆。这体现了

    A. 中西合璧成为时代潮流

    B. 国人崇洋风气盛行

    C. 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D. 传统文化失去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末,“黑石号”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周围被发现并打捞出水,遗物中瓷器数多,约有67000件.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左右,多数是长沙窑、越窑、邢窑及广东各窑口的产品。这些瓷器

    A. 以青花瓷和粉彩瓷为主

    B. 代表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C.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出

    D. 完全出自官营工匠之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40、50年代的英国国有化的范围,除银行外,几乎都是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料和能源的基础产业,如煤炭、钢铁、煤气和电力工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国有化

    A. 借鉴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

    B. 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C. 一定程度制约了私人企业

    D. 从根本上有利于私人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75—1989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先后签订4个“洛美协定”,主要内容有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财政援助,确定双方之间的平等伙伴和相互依存关系,放宽对非加太地区国家产品进入欧共体市场的限制等。协定的签订表明

    A. 非加太国家经济区域集团化成效显著

    B.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加强

    D.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收效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帝国主义的原则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建立海关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朝贡体系的制度框架,为条约通商贸易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条约通商贸易体系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要求

    B. 英国拥有了条约体系中的霸权

    C. 列强对朝贡体系的不满情绪

    D.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 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B.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C. 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D. 生产资料投入增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宋代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经济

    A.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D.人们生活美满幸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6世纪初,中国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6,而欧洲是1:12。据此,欧洲各国将套取黄金作为与中国贸易的重要经济策略,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明确规定贸易的一定比例是用白银购买中国黄金。这种经济策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A.导致了白银的大量外流

    B.推动了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阻碍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东汉末年,刘备依靠荆州地主集团入川;孙权得江北大族张昭周瑜支持;曹操广泛罗致北方地主集团的支持发展起来……。出现上述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A.封建经济的封闭落后性 B.豪强地主的势力膨胀

    C.中央政府的政治腐败 D.农民战争的壮大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亚当•斯密婉转地批评了中国当时什么现象?

    A.闭关锁国

    B.小农经济

    C.重农抑商

    D.朝贡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A.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

    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的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

    D.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是“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B.资本主义各国代议制得到巩固

    C.英国占据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欧美各国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对此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世界局势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前期开启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官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

    A.回避殖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

    B.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

    C.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D.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表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地区居民生活统计表(单位: 人)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衰退 B.政局动荡不安加剧人口外流

    C.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政府主动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到:“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

    A. 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 近代风俗中西合璧

    C. 演员地位逐渐提高

    D. 传统礼仪不复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

    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C.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

    A. 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

    B. 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C. 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 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21年,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1922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社会主义“已经不是一个通远未来”,“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了日常生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表明列宁

    A.不断丰富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B.否定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C.看到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清晰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

    D.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A. 美国司法受到政府权力的影响

    B. 分权制衡原则削弱了新政的效果

    C. 最高法院反对罗斯福的干预政策

    D. 形势的发展影响了司法解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52年至1957年,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37.3%上升到45%,轻工业的比重由62.7%下降到55%。同期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43.3%,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5%。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果显著

    B.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

    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58年到1961年,国家财政连年出现大量赤字。与之相伴随,出现了货币发行过多,市场不稳定的现象。为了消灭财政赤字,并稳定市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的有:一是努力增产日用工业品,扭转企业亏损,以增加商品供应,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大幅度压缩基本建设投资,以及其他各项事业费和国防费用,以减少财政支出。三是在保持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同时,对针织品、自行车、钟表、茶叶、酒类及某些糖果、糕点等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以回笼货币。这种作法

    A.实质是中央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B.说明中共停止了大跃进运动

    C.表明政府利用市场调节作用恢复经济

    D.中共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C. 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此次危机表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

    B. 英美两国争夺经济霸权

    C. 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 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16、17世纪的中英两国均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对外政策也逐渐发生较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倒退的关键因素纯粹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官吏们的保守性,这一保守性在明朝时 期因对蒙古人早先强加给他们的变化不满而加强了。在这种复辟气氛下,所有重要官吏都关 心维护和恢复过去,而不是创造基于海外扩张和贸易的更光辉的未来。根据儒家学说的行为准则,战争是一种可悲的活动,而军队只有在担心发生蛮族入侵或内乱时才有必要重视。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东印度公司一旦政权在手,便迫不及持地利用它来实现掠夺。在这方面,它的贪婪、 残幕使当年在马拉巴尔海岸胡作非为的葡萄牙人也相形见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 早期掠夺就最典型地表现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革命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报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以后中国对外关系走向保守的原因,指出这种保 守性的主要体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近代英国对外政策的特点, 并简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示,谈谈16、17世纪中英两国的对外政策对今天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战后科技革命的爆发及其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使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支持进入自觉的、持久的、全面的新阶段,开创了国家与科学技术的“蜜月” 时期。除了科学技术自身具有向前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外,国家的巨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的发挥,成为刺激和推导科技发展、引导科技革命方向的宏大外力和必要条件。

    ——摘编自王钟伟《科技革命与国家的作用——以二战以来的关国为例》

    根据材料提供的案例,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 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