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单选题 3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2 题
  1. 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 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

    B. 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

    C. 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D. 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举行春季考试,一个名叫钟天纬的学生写下了如此答卷:“迨一千八百零九年,而达文生焉?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此可谓千秋崛起之人也。”答卷内容表明

    A. 1889年后中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 西方各国普遍接受了进化论

    C. 进化论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进化论冲击了西方的基督教信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董仲舒曰:“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据此可知,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以神权来限制君权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这反映了黄宗羲

    A. 追求个性发展的诉求

    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 该记录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事实

    B. 《说文解字》关于仓颉记录准确可信

    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 年代的久远导致了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叙述和描写文人弃学经商的故事,其中不少都是文人主动改弦更辙,弃文经商。这说明当时

    A. 科举取士弊端凸显

    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抑商观念遭到削弱

    D.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

    B. 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

    C. 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

    D. 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B.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往往局限在“市民”范围之内,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则把平等明确地扩大到一切人,且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民阶层力量削弱

    B. 封建专制统治加强

    C. 人文主义不断传播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法国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哲学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A.开始动摇了封建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B.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A. 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 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 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D. 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柏拉图认为,很多戏剧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把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当作重点的模仿对象,这些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他意在强调

    A. 人文精神易造成思想混乱

    B. 戏剧应该取消以净化社会

    C. 文艺衰微是由于民主泛滥

    D. 文学艺术必须要富涵美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 兼爱尚贤 B. 主权在民

    C. 以民为本 D. 道法自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

    A. 克己复礼 B. 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挺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诚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A.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B.儒家思想的日益衰落

    C.道家颠覆了儒家思想 D.儒、道开始出现合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宋代以降,朱熹强调刑与教的实施可“或先或后”,“或缓或急”。经此一说,刑与德的关系不再是“德主刑辅”中的“从属”、“主次”关系,德对刑不再有制约作用。这表明朱熹

    A.礼制观念淡化 B.认为礼和法均是理的体现

    C.崇尚法家思想 D.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如图两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著作几乎产生于同一历史时期。他们科技成就的共同点是

    A.传统科技的集大成 B.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

    C.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D.体现了科学性和创新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 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 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 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 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文物出土于殷墟,对其上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A.其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B.反映了个性化的创造

    C.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是士人表达意境的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图4、图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

    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民族构成情况 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是唐吴道子的名作——《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该画反映了

    A. 中外文化的融合

    B. 天人合一的意境

    C. 画风的神秘和浪漫

    D. 世俗化的审美情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面对这些苦难,古希腊悲剧中人物都用一种高贵的方式去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这说明古希腊

    A.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

    B.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

    C.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

    D.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孔子说:“未知,焉得仁?”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两位先哲都

    A.强调人之善恶取决于其知识的总量

    B.将知识和美德作为挽救时弊的良方

    C.认为真正的道德是基于理性的认识

    D.主张通过教育来完鲁自身匡扶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彼特拉克(1304~1374年)的财富观与当时教会“追求财富是有罪的”主张是一致的,而同为人文主义代表的布鲁尼(1370~1444年)却肯定了人对财富追求的正当性。这一财富观的变化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缺乏统一的观念

    B.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C.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了挑战

    D.享乐主义社会新风气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近代历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自然秘密协会”于16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17世纪初,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32名院士,包括物理学家伽利略。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教会由研究神学转向研究科学

    B.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

    C.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文化氛围

    D.禁锢人们思想的神学已被推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 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普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思,故赏罚可用”,明确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

    材料二  把治权寄托于少数贤良,母宁交给多数平民;法律的统治才是最好的统治。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企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水久制度,人尽管聪明智,然而他有感情因之即会产生不公道,不平等,而使政治腐化。用法律来统治则可以免却上述流界,因为在这里,治者和被治者都是自由民,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都享受法律上的权利;有了法律可以遵循,即使统治者也不敢胡作非为,破坏法纪。

    ——据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关于“法”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法”的认识有何不同?以秦国为例说明韩非思想的实践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藉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选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已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二  黄宗羲(1610-1695年)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归隐家乡。他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得访录》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需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载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命时期才重放光

    ——摘编自(法)谢耐和(中国社会史》等

    材料三  伏尔泰(1694-1778年),在英国流亡期间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在他的作品中,室扬个人自由。伏尔春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一中西方人文主义者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黄宗羲和伏尔泰思想的共同点。指出两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不同影响的社会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美国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所撰《世界:一部历史》中的《技术与帝国主义》

    工具与技术

    研制的地区/发明的时间

    结果

    经纬仪的发明

    英国/18世纪70年代

    可以准确定位经线,从而提高远距离航行的安全性;有效确定航线。

    炼钢技术

    英国和西欧/18世纪40年代—19世纪

    冶铁业生产率的提高带来更多的产品、更有效的小型枪支和火炮

    步枪和后填火炮

    英国和西欧/19世纪40年代—1900年

    结合使用更好的材料以提高武器制造的水平。

    热带制服

    英国和西欧/19世纪50年代—1900年

    可以提高机动能力,提高殖民军官和行政官员在热带地区生活的舒适程度。

    奎宁药片、粉剂及其他药品

    欧洲/1750—1850年

    用来抵御疟疾;帮助提高欧洲及亚洲殖民行政官员和士兵的机动能力。

    蒸汽动力

    英国/1769年

    驱动船只、铁路,速度大大超过风动船帆或陆地马拉车辆。

    机关枪

    欧洲/19世纪60年代—1900年

    可以在亚非拉地区消灭抵抗殖民主义者的土著居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要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