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书写 2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 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C. 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 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 淘宝一族”的行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书写 共 2 题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清xī(________)   脑suǐ(________)    烦zào(________)    人迹hǎn(________)至   云xīao(______)     风mǐ(_________)     花ruǐ(________)    面面相qù(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四千多年,山水丰美的吴中大地滋养着渊远流长的吴文化。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胜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媚力四射的现代苏州已经成为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国际化城市,古韵今风,和谐发展,涣发勃勃生机。

    错别字

    改  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①晚年____________,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④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更造崩山之音。

    ⑥他日,_________________,复奏如初。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于何逃声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①选出对《西游记》的情节表述不准确的两项(_______)(_______)

    A.菩提祖师收石猴为徒,为他取了法名孙悟空。

    B.大圣打赌能跳出佛祖的手掌心,结果只在佛祖手指上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字,被佛祖翻掌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取经路过,方才重获自由。

    C.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因前来邀请的仙女嘲笑大圣相貌丑陋,大圣一时火起,大闹瑶池,偷吃了仙酒,打伤太上老君,抢走了葫芦金丹。

    D.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

    ②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 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罗刹女不愿借扇给孙悟空,于是引发了一场恶斗,她是怎样退敌的?孙悟空又是怎样来应对罗刹女调得芭蕉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语言运用。

    七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是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没有车

    看到别人闯

    习惯了

    闯红灯人数

    12

    86

    369

    8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赵普》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蹉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他日,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 及为相/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B. 处决如流/匠师如其言(《梵天寺木塔》)

    C.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贻以金钗  (《梵天寺木塔》)

    D. 普少习吏事/学而时习之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 “寡学术”这句话为下文写太祖劝赵普多读书做铺垫。

    B. “处决如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赵普读书获益匪浅,学以致用的情况。

    C. 文章通过对比手法,把其他在相位者的“龌龊循默”与赵普的“刚毅果断”进行对比,突出他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特点。

    D. 文章通过“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举荐人

    3.“虽多忌克”的意思是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这句话放在文中对塑造赵普的形象是否有损害?请谈谈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王冕者,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②曷:通“何”,为什么。③执策:拿着书。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偷偷地)   B. 暮乃反(返回)

    C. 亡其牛(死)   D. 己而复如初(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王冕的“痴”有哪些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但余钟磬音。

    1.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 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① 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 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  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 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 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  、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5.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