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御民之辔(1),在上之所贵;道(2)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3)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4)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取材于《管子》)

    注释:(1)辔:缰绳,这里指关键。(2)道:同“导”。(3)分:指合理分配。(4)备官:任用官吏。

    (2)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1),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2)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3)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挚。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4)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取材于《贞观政要》)

    注释:(1)苦空:佛教语。(2)简文:梁简文帝,武帝第三子。(3)孝元帝:南朝梁元帝,简文帝第七子。(4)宰衡:指宰相。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臣得之                  得:找到

    ②不足以应敌                 以:用来

    ③故祸不萌                   萌:产生

    ④患无君以使之               使:任用

    ⑤故尧、舜率天下以仁           率:全部

    ⑥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         尚:增添

    ⑦君臣俱被囚挚               挚:拘禁

    ⑧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庙:朝廷

    A.①⑦ B.②⑧ C.③④ D.⑤⑥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蔽汝恶               没有人能替你掩饰罪恶

    B.能备患于未形也           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C.下之所行               在下位的人做的事情

    D.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        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上

    3.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②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4.以上两则短文所论为君之道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最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植物有很多令人称奇的地方。大量研究成果证明,植物和人类一样,也具有丰富的感情,高度敏感。很多时候,它们的智商和情商不低于人类,人类尚未完全发现而已。有一种叫苜蓿的植物,在欧洲能正常生长;被移植到非洲后,它会额外分泌一种激素,使得羊不愿意去吃,达到保护自身种群的目的。

    ①以便______  ②只是______  ③甚至______  ④但______  ⑤而且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超市自助结账机的使用说明,为方便顾客使用,请为超市画出简要的流程图。(每个方框内不超过8个字)

    先在自助结账机上扫描区扫描所选购商品的条码,扫描后选择支付方式,可以选择扫码付款或是扫脸支付。选择扫码付款后打开手机支付软件中的付款码,在结账机上的扫描区扫描付款码就可以完成付款;选择扫脸支付,在结账机上扫脸,然后输入手机号码后四位,付款成功,打印小票,付款完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论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构筑的科学时空观,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重大判断,精辟概括并科学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其构筑不能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发展己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中国精神构筑所需要的条件更加全面,更加坚实。我们中国经历了站起来的时代、富起来的时代,最终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

    “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任何国家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传入中国的外来文明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有益滋养,同时也会冲击中国精神的构筑。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包裹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和矛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且日益隐蔽,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滋生繁衍。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的中国精神,越是吸收外来文化,就越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成就面前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任务面前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是我们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并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的一项前无古人的、毫无经验可循的、毫无既定模式可模仿的伟大事业,其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40年,长期的团结奋斗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和强起来的新时代。但是,国内外依然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长征路,难以预测的问题会很多,将要面临的风险会很多,将要应对的挑战会很大,将要承担的任务会更重。

    “面向来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具体而言,其一,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需要一种力量将中华儿女凝聚起来,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其二,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大国到强国的飞跃必须创新创造,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当前,我国发展的成就之大前所未有,困难、诱惑、干扰等更是前所未有。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摘编自王兆云《中国精神的构筑指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忘本来”,指要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前面临的历史阶段及发展状况。

    B.“吸收外来”,指要开阔眼界、开放观念,对传入中国的外来文明要全面地吸收。

    C.想要充分发挥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一定要坚定地“面向未来”。

    D.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三个方面辨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内涵与价值。

    B.文章第四段论证了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以应对西方价值观在我国的强势传播的方法。

    C.文章论述“吸收外来”这一分论点时,横向联古今,纵向览世界,有理有据有策略。

    D.尾段立足于“面向未来”,论证中国精神在新时代里的具体作用,增强了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西方价值观在我国强势传播,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

    B.中国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弘扬中国精神,我国一定会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要坚持自己的特色,也需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江尽到桐庐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这些刻写在江畔诗碑、餐馆墙壁等处的诗句不期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美丽做着生动的注脚。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水交融。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如同江水般带给人温润熨帖的感受。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赢来题咏无数。苏轼曾这样赞美:“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诗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它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啊!

    其实,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并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慨叹了。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元代,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的山水美景,于是长住下来,绘就了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我与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对岸。桐君山是桐庐的标志,相传有一老人,于此山中桐木之下采药结庐,人问其名,老人不语,手指桐木。后来人们就称其为桐君,其所居之山为桐君山,所居之屋为桐庐。这“桐庐”之名也散发着浓郁的隐逸气息。而桐君老人,也成了后世供奉的中药鼻祖。

    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的确有人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将整个生命交付给这里的灵山秀水。那一处高阁连亘、飞檐翘角的所在,便是严子陵钓台。严子陵为东汉时代的高士,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后来刘秀即帝位,以盛礼邀严子陵入京,许以谏议大夫的高位,严子陵固辞不就,归隐富春江畔。清晨,山林间飘荡着淡蓝色的雾气,黄昏,江面上闪烁着碎银般的波光;修竹佳木在和风中窸窣作响,岩石旁侧奇花异草静静开放……数十年间,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生动诠释。这缕精神的烟云,自此间的林泉烟霞中氤氲而出,弥散在后世众多典籍文章的册页和字行之间。

    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最有代表性的无疑该是范仲淹了。这位北宋名臣,因为上疏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容,一生屡遭贬谪。第二次被贬,便是出任睦州知州,当时又叫桐庐郡。虽然驻守仅半年多时间,却先后写成《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萧洒桐庐郡十绝》等许多作品,描绘了桐庐的风光物事以及桐庐人惬意恬适的日常生活。这充分表露出他从桐庐山水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气质,这使得范仲淹在渴望报效社稷、造福苍生的同时,又向往闲云野鹤,优游林泉。这期间,范仲淹还重建了破败坍圮的严子陵祠堂并写下著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以表达无限的心仪之意。是的,置身于这样的山水现场,那些日常汲汲以求的功名利禄之类,在不知不觉中会失却分量;相反,那种似乎遥远缥缈的事物却变得具有质感。

    今天,在桐庐的山水原野间徜徉行止,分明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亲密而深切的融入感,仿佛严子陵、范仲淹的魂魄进入了自己的内心。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当下,对超越的生活品质的追求,譬如“慢生活”的理念---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愈发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是的,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探究存在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意义。桐庐境内,有不少明清时代的古村,这里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将农家生活、乡野情趣与时尚潮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别有情致。清晨醒来,从所住民宿走出来,走进田野深处,金黄色的野花恣肆地开放,三五成群的母鸡在田埂边觅食,水塘旁有水鸟梳理羽毛……在这样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会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有根系的,心中会有一种笃实的家园感。

    沉浸在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不经意间会不会忽略了桐庐的另一种光彩?今天的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是多个领域中的翘楚。走在城区街道上,感觉分明就是一座很有规模的现代化繁华都市。占据中国快递业的大量市场份额,被称为“三通一达”的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是从这里起步的。这几家快递巨头,堪称是桐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生动隐喻。

    就要离开桐庐,又一次从桐君山对面的江畔经过,又看到传说中中药鼻祖栖身的地方,不由得想到: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

    (取材于彭程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现实世界里的桐庐山水与艺术世界里的桐庐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出秀丽的风光形胜和丰盈的诗画情韵。

    B.东汉的严子陵、北宋的范仲淹以及元代的黄公望归隐富阳江畔,将身心融入自然山水,构筑出别样的生命方式。

    C.今天的桐庐所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依托明清时代的古村,融合了多种元素,充分体现出“慢生活”的理念。

    D.文章两次写到桐君山,作者在此处与美丽的富春江相遇又告别,桐君传说深厚的文化内蕴引发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2.有人认为倒数第二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

    3.文章最后一段说:“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总书记三年来第二次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干部群众反响热烈。习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厕所革命”自2015年初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欢迎,也得到了海外人士的广泛赞誉。新加坡明鼎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郎义煊认为,厕所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旅游学教授山姆·黄说,中国发起改善如厕环境的“厕所革命”,让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厕所环境的变化和改善,这件好事可以大大提升中国的旅游形象。

    (有删改)

    材料二

    (注)按照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全国将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达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新三年目标。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在建筑风格设计上,内蒙古建造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驿站旅游厕所;广西桂林芦笛岩景区厕所设置了户外观景平台,让游客在如厕时可休闲观景。

    在管理服务提升上,徐州与知名洁具品牌合作,将厕所打造成该品牌的实体体验区;苏州打造的“游急便”旅游厕所电子服务平台,较好地发挥了服务和监管作用。

    在投融资模式创新上,山东积极推广PPP模式,实行设备提供、厕所清扫、废弃物回收一条龙服务;积极探索“以商养厕”的新路子。河北涞水野三坡首倡“乡村旅游厕所开放联盟”和“企业认养厕所”的管理新模式。

    (摘编自新华网《“小厕所,大民生”——全国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纪实》)

    材料四

    印度政府曾在1986年推出旨在向农村地区普及卫生设施的中央农村卫生项目;之后在1999年,又推出了全民卫生运动,但都收效甚微。截至2011年,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只有47%的家庭拥有卫生间。2014年莫迪总理发起“厕所运动”,“家家有厕所”的口号在印度颇为响亮。

    但印度水资源协会的工作人员扎克·快特表示,“由于文化、宗教或传统信仰,部分居民更青睐露天如厕”。因此,推广厕所还需印度人民转变观念。

    印度比哈尔邦议会2015年8月5日通过的一项新的村务委员制度修订案明确规定,家里配备厕所成为竞选任何村职的硬性条件。比哈尔邦邦长表示,“竞选者必须在竞选提名时宣誓他们家里配有厕所”,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乡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印度时报》网站网友对此新规纷纷点赞,不少人表示希望这条新规能在印度的各个村落及更广泛的场所推行。还有网友表示,此项新规不应只适用于竞选者,还应适用于参与投票的选民。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厕所革命已经在城市、景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国家将会把重点转移到农村,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B.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城市公厕数量和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C.根据材料二、三可知,中国的厕所革命,不仅注重数量的增加,还注重品质的提升,同时在管理服务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改进。

    D.在推进厕所革命的投融资模式上,山东和河北涞水野三坡的做法很有新意,实践证明其效果也非常不错。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厕所革命与印度厕所革命所面临问题的异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②,诗句夜裁冰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酒杯秋吸露:运用典故,“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形容一个人秋来饮美酒的惬意。③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鼎”“山林”运用比喻修辞,分别喻指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居乡野的生活,这句诗指出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梦幻。

    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C.下片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

    D.作者在下片运用虚写、设问、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族弟辛祐之的深厚情意。

    (2)这首送别词结尾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氛围,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由“_____,_____”从怀古转为伤今,家国破败触目伤情。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竟然),他不久就去逝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孔子墓座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死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庄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奄奄一息(yān)  红垣(yuán)  推销

    B.封禅(shàn)     供案(gōng)     去逝

    C.熠熠光环(yì)    苍桧(huì)     座落

    D.奢侈(chǐ)      长春坊(fāng)   攀升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果然  不可思议  隆重 B.竟然  匪夷所思  庄重

    C.果然  匪夷所思  隆重 D.竟然  不可思议  庄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晚凝聚着全球华人追求团圆幸福的美好愿望,对全球华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全球华人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

    B.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日本放送协会近日播放相关纪录片,破天荒地第一次公开731部队成员逾20小时的“认罪录音”。

    C.北京市保利剧院举办濮存昕读美文朗诵会成功进行,这位著名表演艺术家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对朗诵的理解与深厚的感情。

    D.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城市各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无形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

    ——柴静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聂卫平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面向本校同学的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