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单选题 9 题,多选题 3 题,填空题 2 题,实验题 2 题,解答题 4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9 题
  1.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

    A. kg 、m 、m/s2     B. kg 、 m/s 、 N    C. kg 、m 、s    D. kg、 m/s2、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符合伽利略推理的是

    A.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C.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D.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向前的推力,它总会逐渐停下来,其实是因为摩擦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一人用水平力推一辆停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但未能推动,此时(    )

    A.人的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摩擦力

    C.人的推力与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的推力与车受到的摩擦力是作用与反作用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速度在减小,位移一定在减小

    B.加速度大小增大,速度一定在增大

    C.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加速度跟速度方向相同时,即使加速度减小,速度也一定增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物体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cosθ

    B.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sinθ

    C.质点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θ

    D.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以大小是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2s内与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l B.3:4 C.3:l D.4: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固定在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已知弹簧的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现沿弹簧轴线方向在质量为2m的小球上有一水平拉力F,使两球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     )                                             

    A. B. C.L +  D.L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轴上的摩擦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其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g/3,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

    A. mg/3 B. 2mg/3 C. mg D. 4mg/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3 题
  1.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再次相遇前的运动过程中,则A、B 两物体 (  )

    A.运动方向相反 B.加速度方向相反

    C.相遇前相距最远为40m D.相遇前在第4s末相距最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汽车的维修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图中分别为剪式千斤顶的实物图和示意图。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汽车刚被顶起时,若已知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4.0×104N,且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恰为120°,则(    )

    A.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4.0×104N

    B.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各为2.0×104N

    C.若摇动把手把车继续往上顶,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D.若摇动把手把车继续往上顶,两臂受到的压力将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人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B.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C.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D.人在B点具有最大速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重50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当用180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当用400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个物体在某星球表面自由下落,在连续两个1秒内下落的高度分别是12m和20m,则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不计阻力)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

    代表符号

    L0

    Lx

    L1

    L2

    L3

    L4

    L5

    L6

    数值(cm)

    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________。

    (3)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x”)。

    (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 m/s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3)本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必须取90°

    (4)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______(选填“变”或“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天花板间夹角为45°,BO绳水平。求:

    (1)AO绳对结点O的拉力.

    (2)BO绳对结点O的拉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水平路面上用绳子拉一只重100N的箱子,绳子和路面的夹角为37°,如图所示,当绳子的拉力为50N时,恰好使箱子匀速移动,求箱子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sin37°=0.6,cos37°=0.8)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启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甲所示,质量m=1 kg的物块在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t=0.5 s时撤去拉力,利用速度传感器得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vt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求:

    (1)2 s内物块的位移大小x和通过的路程L。

    (2)沿斜面向上运动两个阶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拉力F的大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