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重产区,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C.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玕,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了他

    A. 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

    B. 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 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D. 最早进行“器物”及政治改革的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 “立嫡以长不以贤”

    B.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D. “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A. 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 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 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这确保了监察权力的

    A.分散行使

    B.法制化

    C.独立运作

    D.世袭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

    B.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

    D.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

    1926.12

    1930.11

    1932.5

    1934.6

    《申报》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30

    29

    43

    17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27

    21.8

    53.8

    22.4

    《商务日报》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15

    15

    17

    20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41.7

    46.8

    41.5

    38.5

    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

    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

    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齐桓公从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 B.诸侯僭越天子之礼

    C.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D.礼乐制度荡然无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与其丞相田蚡有这样一段记载: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人担任官员。皇上说:“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这则记载反映出

    A.中外朝制度削弱了君主专制

    B.从无为到有为转变很有必要

    C.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威胁皇权

    D.官吏任免权全操于丞相之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十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 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 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 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面表格是日本统计的某一战场中的日军伤亡数字。以下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和时间

    上海方向

    华北方向

    1937年8月

    234

    1112

    1346

    615

    2367

    2982

    同年9月29日前

    2528

    9806

    12334

    2300

    6262

    8562

    同年10月14日前

    3908

    15843

    19351

    不明

    同年11月8日前

    9115

    31259

    40374

    不明

    A.表明中国抗战减轻盟军压力

    B.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结果

    C.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D.中共持久抗战日军伤亡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在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在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D.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国台办在评价蔡英文“5.20”就职演说时指出,由于“在两岸同胞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因此蔡英文的演说“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

    A.尽早实现两岸“三通”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实现和平统一的共识 D.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该统计数据反映了

    A.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平衡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D.“大跃进”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A.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B.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

    C.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

    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写道:“19世纪后半期美国掀起了兴建铁路的狂潮。190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达20万英里,超过了欧洲铁路长度的总和。……工业化的北部,生产棉花、甘蔗的南部和生产粮食为主的西部,在各自专业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物资交流,国内贸易达到异常活跃的程度。”这反映出

    A.美国铁路建设速度快于欧洲 B.内战的结束提供了决定性保障

    C.美国铁路修筑技术优于欧洲 D.经济地域性差异推动交通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 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C. 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

    D. 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6年底,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都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牵涉中国的国家利益。纵观历史,美国的对华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894年成为世界GDP的首强,有资格进行国际规则游戏了。……美国开始积极介入东方事务,它占领了菲律宾以至西太平洋,并开始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美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又是个军事小国,所以美国进入中国的政策视野并成为可以依赖的国际力量,从国际关系政策角度来讲还是在这个之后。

                   ——金灿荣等《中国人是怎样看美国的—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  (1931年)是年秋期间,胡佛先生全神贯注于全国所依赖,筹划大规模建设计划之重任,在此情形之下,以应付世界面对新危机之时间与精力,所余自属有限,素报不受他国干涉之自由观念者,择于此时,已计划东三省事件之爆发实为适得其时。           

                               ----—亨利·L·史汀生《远东之危机》

    材料三  1941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这样,罗斯福在对外援助方面就拥有了广泛的权力。……根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             

                               ——薛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四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府不大可能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的内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在三四十年代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 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