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公元前2070年与公元2000年(  )

    A. 早4069年   B. 晚4069年

    C. 早70年   D. 晚70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配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做诸侯

    C. 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 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下的一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 学会制作工具 B. 住在山洞里 C. 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 过着群居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C.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为全国通用字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没有能力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最早的人类之所以称为“人”,其主要依据是(   )

    A. 《史记》上的记载说明   B. 考古发掘出粗糙的石质工具

    C. 考古发现他们可以吃烧熟的食物   D. 其长相和现代人完全一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各国之间的争霸称雄   B. 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

    C. 各国之间的激烈战争   D.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 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 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 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 各族人民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学校开展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拟定了如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秦朝的百年基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 种植水稻   B. 饲养家畜   C. 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 使用骨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年左右的文明历史。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  )

    A. 华夏族的形成   B. 夏朝建立

    C. 汤建立商   D. 启继承禹的王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乌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

    A. 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 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 战国秦汉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 《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使西汉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中期以后陷入混乱局面,使东汉走向衰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历史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成语故事,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列成语典故中,属于秦末农民战争时的有(  )

    ①揭竿而起   

    ②约法三章      

    ③三过家门而不入        

    ④破釜沉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C. 华佗--发明“麻沸散”,被称为“医圣”

    D. 张陵——五斗米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东晋建立后,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以下描述与之相符的是(  )

    A.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B.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 严刑苛法,横征暴政

    D.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下列少数民族中曾在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 匈奴   B. 鲜卑族

    C. 氐族   D. 羌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他”曾在书中说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功。”强调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自然规律,“他”是(     )

    A. 祖冲之   B. 王羲之

    C. 顾恺之   D. 贾思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

    A.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 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 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 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几组历史人物中,对国家的贡献相似的一组是(  )

    A. 李斯、华佗、司马迁   B. 李斯、董仲舒、张衡

    C. 蒙恬、班超、张仲景   D. 卫青、霍去病、蒙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农业是立国之本,也是人类生存之本。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磨制石斧等工具先砍伐地面上的杂草树木,在草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即可进行播种,种植农作物。传说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在传说之中,他曾亲尝草药,解决人民病痛之苦。

    ——《七年级教科书》

    材料二: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夏五月,兵皆罢归家……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高帝纪》

    材料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中共十九大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这一时期”指的是什么时代?“他”指的是谁?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和汉高祖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3)阅读材料三回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任答一点)

    (4)试分析为何自古以来的中国领导者都重视农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政治上,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所以在旧都平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其次,在经济上,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还有从地理位置看,平城偏北的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3)说明材料三“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他认为,只是依靠君主和臣下的才干来治国,国家的强盛只是暂时的,这些优秀的人才一旦去世,昔日的富强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但是由于小人妒忌,他最终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制度的实现。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哪一本书里面?在西汉初年哪一政策体现了他的“无为而治”?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哪一时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这位人物给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来怎样的一个建议?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思想最先被哪位统治者使用?这位统治者为整个封建社会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4)在这一时期,社会思潮蓬蓬勃勃,许多先贤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去阐述自己的学说观点,造成这一时期学术思潮如此欣欣向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