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诗句描绘的景象与农历节气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②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③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④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A.①立夏②立春③大雪④清明 B.①惊蛰②立夏③立春④大雪

    C.①立秋②清明③大雪④冬至 D.①大雪②立夏③立春④清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                                     ,……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

    ①暮鸦吵闹着归来         ②风过檐

    ③雨燕盘桓吟唱          ④雨落空林

    ⑤草动虫鸣             ⑥蜂飞蝶舞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兴机场距离北京市中心比较远,到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公里,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50多公里。这么远的距离,交通还________吗?

    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公路,记者体验了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前往大兴机场。最快的当属打“高的”。旅客可以乘坐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雄城际铁路到达机场,大兴机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高铁下穿航站楼的机场。还有时速160公里的地铁大兴机场线、廊逐城际同步投入使用。

    到达航站楼地下层后,可以看到16条轨道交通在此________设站,换乘十分高效。乘坐站厅内的大容量扶梯,能直接抵达航站楼的出发层。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压缩了换乘距离。

    入出发层,________的“凤凰展翅”内部空间________。支撑航站楼的不是普通的直立柱,而是曲线曼妙的C形柱。(     ),8根C形柱撑起了核心区18万平方米的屋面。阳光从柱顶倾泻下来,即使在无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整个候机楼也被照得亮堂明净。这背后,是建设者们攻克超大平面材料运输等诸多世界级难题而实现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便利   云集   栩栩如生   一览无余

    B.便捷   汇集   美轮美奂   一览无余

    C.便捷   云集   栩栩如生   一目了然

    D.便利   汇集   美轮美奂   一目了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多面玻璃构成了柱顶的透明采光面,柱身则是与屋顶一致的金黄色

    B.由多面玻璃构成了柱顶的透明采光面,而柱身的金黄色则与屋顶一致

    C.柱顶的采光面是由多面透明玻璃构成的,柱身呈现金黄色,与屋顶一致

    D.柱顶是多面玻璃构成的透明采光面,柱身是与屋顶一致的金黄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航空旅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宽、100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B.航空旅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减少了换乘距离。

    C.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宽、100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D.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B.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贞观政要·崇儒学》

    太宗初践阼,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给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以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又诏勋贤三品以上子孙为弘文学生。

    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两边俎豆干戚之容,始备于兹矣。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一大经以上,咸得署吏。国学增筑学舍四百余间,国子、太学、四门、广文亦增置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学生,以备众艺。太宗又数幸国学,令祭酒、司业、博士讲论,毕,各赐以束帛。四方儒生负书而至者,盖以千数。俄而吐蕃及高昌、高丽、新罗等诸夷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学。于是国学之内,鼓箧升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也。

    贞观十四年诏曰:“梁皇侃、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陈沈文阿、周弘正、张讥,隋何妥、刘炫,并前代名儒,经术可纪,加以所在学徒,多行其讲疏,宜加优赏,以劝后生,可访其子孙见在者,录姓名奏闻。”二十一年诏曰:“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二十有一人,并用其书,垂于国胄,既行其道,理合褒崇。自今有事于太学,可并配享尼父庙堂。”其尊儒重道如此。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谏议大夫王珪曰:“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汉昭帝时,有人诈称卫太子,聚观者数万人,众皆致惑。隽不疑断以蒯聩之事。昭帝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上曰:“信如卿言。”

    贞观四年,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及功毕,复诏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集诸儒重加详议。时诸儒传习师说,舛谬已久,皆共非之,异端蜂起。而师古辄引晋、宋以来古本,随方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太宗称善者久之,赐帛五百匹,加授通直散骑常侍,颁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太宗又以文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师古与国子祭酒孔颖达等诸儒,撰定五经疏义,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付国学施行。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初践祚                 践祚:登基、即位

    B.稽式旧典                  稽式:取法

    C.随方晓答,援据详明           随方:随意

    D.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懿德 :美好德行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着意文治,设置弘文馆,崇尚儒学,确立周公、仲尼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B.贞观二年,唐太宗广收天下儒士,加以赏赐,下令他们聚集到京师,破格提拔了不少儒生。

    C.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下诏对梁代、北周、陈代和隋代的诸多名儒,以及占子夏、公羊高等二十一人,给予褒扬和尊崇。

    D.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让颜师古考定五经,考定完毕,又下诏让房玄龄召集诸位儒生讨论,大家一致认同并叹服颜师古,太宗也大加赞赏。

    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用其书,垂于国胄,既行其道,理合褒崇。

    (2)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3)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4.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唐太宗在“崇儒学”方面做了哪些重要事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临 江 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 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 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小舟从此逝”两句并非实写,而是作者内心乐观积极情怀的体现,决定从此泛舟江上,归隐江海。

    D.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表达了自己身不由己,无法解脱而又想解脱的人生困惑和感伤。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4)______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

    (8)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___。(《文心雕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遗憾莫高窟

    张晓惠

    特喜欢舞剧《丝路花雨》中伎乐天(飞天)的飘逸、灵动,他们使在凡间行走的吾等之辈有了飞翔的幻想。那女主角英娘身着绚丽的裙衫反弹琵琶的舞姿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左膝微弯,右腿略收于左膝,左胯送出,张开双臂向上向后,举着一柄琵琶。舒展又典雅,含蓄又风情。这就是我心中最初的莫高窟。

    当跟随着莫高窟那位身着黑色上衣银色短裙的讲解员在一个个洞窟中转悠时,灰暗的灯光使我这视力不好的人看不见一位飞天,瞪大眼睛寻来看去,御风翱翔、翩翩起舞的飞天我真是一个也没看见,只看到人面蛇身的女娲、翱翔天际的凤鸟凌驾太阳的飞车,还有大大小小的佛。几个洞窟下来,我忍不住发问:飞天在哪里?讲解员头也不回,用手电筒不经意地向洞壁晃了晃,说:处处有飞天。那不是吗?

    模糊中终于看见,顶壁上似乎有几根圆润又流畅的线条。这线条勾勒的是飞天的裙袂吗?我还没分清是几位飞天在飞舞就被吆喝着去下一个洞窟了。我说:怎么没有画册上的色彩瑰丽?我又问:如何不见《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那种曼妙舞姿?那普通话字正腔圆却不带丝毫情感,职业性解说的姑娘面无表情地把我上下打量一番,说:你是搞敦煌研究的还是舞蹈爱好者?最好都像你这么感兴趣,还都有大把大把的钞票。话音未落又掏着钥匙吆喝着游人向下一个洞窟走去。丢下我一个,静静地伫立在莫高窟第三层的崖壁之间。

    开凿在鸣沙山崖壁上的莫高窟有492窟洞窟上下五层,高低错落,迤逦绵延。但栈道蜿蜒曲折,楼阁巍峨兀立,这样的景象与我来之前想象的苍茫间的古朴,古朴间的荒凉之景象很不一致。更大失所望的还不是没见着想象中的瑰丽的飞天,是那将莫高窟生硬拦起的绿色栅栏,是那将每一个洞窟冷漠地锁起的金属门,是那不能随心所欲选择洞窟观瞻只能跟着解说员的机械和匆忙。我魂牵梦萦这么多年,就这样跟着人流急匆匆地“游行”,连千佛洞都观瞻不到,且只能无序地看几个洞窟,真是不甘!

    可我知道,真的知道,这些自公元366年始建,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等十多个朝代的苍老的壁画实在经不起大量的观者观瞻了。窟室、塑像、壁画、雕饰,或壮丽浓烈,或深邃逼真,或细密流畅,许多精美绝伦的壁画和彩塑已经黯淡或者损伤,早已不再光彩夺目。我想起樊锦诗这个名字。樊锦诗是敦煌研究院院长。这位女性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敦煌研究和保护事业。她23岁时就在极其简陋和恶劣的条件下对莫高窟进行研究。是她提出关于敦煌石窟也必然从诞生走向衰退的观点,是她提出筹建数字敦煌、保护敦煌、展示敦煌三大综合中心的远景规划。

    莫高窟的对面,有一条小河,几株金色的向日葵在热浪中摇曳。小河的那面分布着几座小小的塔。那座圆顶的,就是那个为了一壶浊酒几块银圆,将莫高窟文物拱手送给斯坦因、伯希和与大谷光瑞等国际大盗的千古罪人王圆箓的圆寂塔。王圆箓也算长眠在此,目睹着莫高窟的兴衰存亡。这个姓王的道士在被人唾骂之时,会偶尔将眼光投向大英博物馆吗?心中是不是也有点些许得意:骂我呢!你看,我卖出去的东西不是得到很好的保护了吗?

    四周一片静谧。

    如果能给予莫高窟的研究与保护以更好的设施与条件,也许樊锦诗们的计划将不再是纸上的梦想。

    如果有意识地培养更多的莫高窟研究者,也许可以令更多专业的目光关注这窟壁、藻井和人字坡上的壁画。

    如果能给予莫高窟的研究人员以及讲解员相对丰厚的薪酬——毕竟这儿的气候与工作条件很艰苦——也许这块东方瑰宝能在沙洲中向世人展现出更美的佛教世界和永恒的艺术世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已是晚上8时了敦煌的太阳依旧高蹈着长天。这世界可以“如果”,但有许多“如果”岂是我一个写作者可以实现的?这人间的“也许”更是存在着若干的可能与不可能。将“如果”“也许”这两个词变成现实,真的会实现奇迹——一个积聚着智慧感悟与历史沧桑的莫高窟,一个古拙又厚重、神奇又雍容的新敦煌。

    那么,我的敦煌梦,将不是残梦。我将,再次、再次地朝拜这非个体生命一次就能解读、能感悟的莫高窟、大敦煌。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头也不回”“面无表情”等词语表明讲解员工作态度不好,从文中看,作者对这位讲解员有所不满,但又能体谅她。

    B.敦煌石窟历经十多个朝代得以保存下来实属难得,现在,由于接待大量的观瞻者,石窟内的壁画、彩塑变黯淡或受损伤。

    C.文章多次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如文章后半部分“如果”引起的三个段落形成排比,突出了作者的思想观点。

    D.从表达方式看,文章运用了记叙、描写、论等表达方式,前半部分侧重于记叙、描写,后半部分侧重于记叙、议论。

    2.文章第一段中详细描写英娘的舞姿有什么作用?

    3.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最终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9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9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9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间接原因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说明陆上丝绸之路衰落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带来的香料与珠宝了。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绸之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绸之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海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也许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很难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9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C.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D.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而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古装剧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千万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代的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这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只有“滑稽模样"罢了。

    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启迪今日征程,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拍摄古装剧不能背离“古代模样”,只有回归古代“初心”,才能赢得今人“爱心”。

    (摘自《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作者:张琼)

    材料二:

    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別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戏后,不仅失去了从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勾心斗角,借此隐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而这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蘊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

    (摘自《光明日报》,作者:张凡)

    材料三:

    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应允许必要的虚构和杜撰。司马懿是否“妻管严”、纪晓岚是否真的“铁齿铜牙”、魏璎珞是否跟富察·傅恒有感情,都不妨“戏说”。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比如《大明王朝》《琅琊榜》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传递的历史观之于现实强烈的借鉴意义。

    但时下的历史剧之所以鲜有佳作,归根结底,它们大多摒弃了历史思考,只不过是借助历史剧的外壳拍言情剧,在虚构中凌空高蹈。表面上这是创作技法的问题,实际上是历史观的问题,它折射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历史不过是一块幕布,宋朝唐朝清朝不过是背景,是主人公卿卿我我、为所欲为的空间,它们并没有什么值得探究或者检视的。这种轻薄的历史观会对年轻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历史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空洞、轻薄、虚无的存在,他们也将成为“轻飘飘”的一代人,少了历史的负荷,很难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

    (摘自《南方周末》,作者:话剧人)

    材料四:

    但凡备受好评的古装剧,对古代礼仪的考究都是精益求精。《甄嬛传》中的第一个镜头——太监执鞭三响、群臣上朝的画面,至今令人记忆深刻。这一镜头就是严格按照史实而拍,而非大多清装剧中太监们那句拖长尾音的“上——朝——”。《甄嬛传》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纠偏,包括上朝的时候群臣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而不是像众多清宫戏里演的在太和殿或乾清宫,太监、侍卫路遇皇帝或妃嫔时须躬身面壁,宫女夜晚侍寝时,只能抱膝和衣而坐随时听候召唤……类似的礼仪都需要事先由礼仪老师教会演员,拍摄时还需现场监控,避免演员因为紧张或者忘记而犯错。

    在《甄嬛传》里,后宫的嫔妃们身穿旗装,踏着“花盆底″,身姿婀娜。为了更好地找到走路的感觉,孙俪在开拍前一个月就向剧组借了花盆底鞋,自己在家中暴走练习。尽管如此,由于横店有不少路都是用鹅卵石铺的,走路时摔倒、崴脚仍时有发生。

    (摘自《乐读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拍摄古装剧,应认真研究历史,把握改革开放新时代精神,确保不背离“古代模样”,才能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

    B. 好的古装剧可以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可以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

    C. 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可以有必要的虚构甚至杜撰,但好的历史剧不可以缺少历史思考。

    D. 《甄嬛传》对古代礼仪的高度还原和演员的勤恳敬业,这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圈是难能可贵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大量古裝剧与观众见面,可如果华丽空洞的垃圾剧偏多,那么,精品剧就必然不可能出现了。

    B. 拍摄古装剧不能没有“古代模样”,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否则,很难赢得现代观众喜爱。

    C. 早年的清宫剧其目的是借古鉴今,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而近年的清宫剧则全是表现“后宫女人”的争宠,以历史叙事隐射当下职场的是非。

    D. 历史剧只要为广大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就能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并进而启迪观众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3.围绕历史剧的拍摄这一话题,后三则材料分别是侧重从哪些角度加以阐述的?试加以简要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要求作文。

    去年年底,武汉8名医生传播肺炎疫情像sars病毒会传人,被指责是造谣,从而被训诫。当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也有人为博眼球,无端造谣传谣,扰乱着公共秩序。其实,无论在网络世界里,还是在真实生活中,我们很难阻止谣言的诞生。流言常止于智者,谣言也需止于证者。谣言终不会遮蔽真相,谬说终不能扼杀真理。面对谣言,我们需要多一份冷静,多一份思考。

    要求:1.做真实的自己,勿抄袭。2.标题自拟,文体清晰,中心明确,脉络流畅,书写工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