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6 题
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6 题
  1. (2019河南黑白卷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演讲

    ①十岁那年,班主任陈老师推荐我参加学校的一个演讲比赛。得知消息,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我是个农家孩子,虽然作文写得好,但演讲却是一窍不通;至于登上那高高的演讲台,那更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②放学回家,父亲看我心神不宁,问我出了什么事。我把老师想让我参加演讲比赛的事说了,带着哭腔恳请父亲:“爸,我不想去演讲。你去跟老师说说,让其他同学参加吧。”父亲先是劝我参加演讲,可我就是不愿去。看我耍赖的样子,父亲从口袋里摸出旱烟筒,装上几缕烟丝,点燃后抽了一口:“我到陈老师家去一趟,答应与不答应,你都要准备。”

    ③父亲很晚才回家,走到我床前摇了摇头。一直醒着的我,瞬间明白了父亲的意思,陈老师没有答应父亲的请求。看着父亲无可奈何的样子,我转身给了父亲一个脊背,心想:这么点事都求不到陈老师,实在不行,只好自己随便应付一下了。

    ④父亲以为我睡着了,帮我掖了掖被子,走了。

    ⑤因为这件事,我很生父亲的气。第二天放学的时候,父亲端给我一碗米饭,我也没理他。晚饭后,我顾自一个人做完作业。就在我收拾作业本的时候,一直蹲在旁边的父亲对我说:“拿着要演讲的那篇文章,你跟我来一下。”

    ⑥我和父亲乘着夜色出了村。走着走着,父亲竟然把我带到了学校操场里。满天的星光下,校园里空无一人,除了蟋蟀的鸣叫声,四周静悄悄的。父亲带着我走上操场边的主席台,拿出一个崭新的手电筒,对我说:“你站在这里,讲一讲那篇文章。”

    ⑦父亲的话里充满了鼓励,让我无法拒绝。我接过手电筒,父亲走到了台下,搬了块石头坐在操场里。

    ⑧站在主席台上,我的脸涨得通红。银白的月光倾泻下来,我只能看到父亲黑魆魆的身影。借着手电筒的光线,我硬着头皮开始演讲,没讲几句,我就忘了后面的文字,开始结巴。我抬头看看父亲,他依然在台下静静地听着,像个忠实的听众。

    ⑨停顿片刻后,我再次从头开始演讲。一遍,两遍,起初我感觉很不自然,有时候连话语也不连贯。说着说着,我心中的恐惧感渐渐消失了,演讲也变得逐渐通顺起来,到了精彩之处,父亲还为我鼓掌加油。那天晚上,在很多人温馨的睡梦中,朴实的父亲帮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

    ⑩“每个人都会遇到第一次,人生要学会面对。”回来的路上,父亲这样告诫我。我记着父亲的教诲,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训练,我登上了学校演讲比赛的舞台,获得全校第二名。

    ⑪第一次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的获奖经历,给了我很大鼓舞。从那以后,每当人生中遇到艰难曲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人生要学会面对。也正是不断地去面对,让我在人生路上不停地去攀登新的高峰。

    ⑫光阴荏苒。四十年后的一天,我去拜访陈老师,无意中说起那次演讲比赛的事,陈老师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你父亲来找过我,和我聊了一些你学习上的事,但他没有说过让你退出比赛。”

    ⑬回家后,我问起父亲。父亲笑笑说:“每只雏燕都有学试飞的时候,没有第一次的试飞,燕子怎么能学会高飞呢。所以我根本没想让你退出比赛。我去找陈老师,只不过是去听听陈老师对你的评价。从陈老师那里回来,我心中更有底了。”

    ⑭我恍然大悟。四十年后,我终于明白父亲的心意,是他鼓励我学会了第一次的面对,就像第一次试飞的燕子,他在背后默默鼓励我慢慢学会高飞,让我飞出了一个崭新的人生世界。

    (作者:张以进。有删改)

    1.请按照时间顺序,从父亲的角度,简要概括父亲是怎样引导“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的。

    2.父亲根本没想让“我”退出比赛,为什么还会答应“我”的恳求去找陈老师?

    3.从文章中找出任一处环境描写,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补充设问)

    5.说说你对第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9河南定心卷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你一枝百合花

    ①临近清明节的一天,张大山开车去陵园给老朋友惠芬扫墓。

    ②停好车后,张大山刚要往墓区走,就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空烟盒。他顺手捡了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就在这时,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来到了张大山面前,咬着嘴唇,怯生生地说:“叔叔,您能帮我一下吗?我……我想向您借点钱。”

    ③张大山一向乐施好善,但他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把兜里的钱交给那些装模作样、真假难辨的“乞丐”。这个男孩,本应该坐在教室里好好学习……他不想纵容这种行为,抬脚就要走。男孩一看顿时急了,带着哭腔说:“叔叔,谢谢您,我一定会还您的。”一个“还”字,让张大山多少动了点同情心,他就多问了一句:“孩子,你为什么借钱?”孩子小声地说:“我想给妈妈买几枝花。”张大山追问道:“你妈妈在哪里呢?干吗给妈妈买花啊?”这一问,男孩眼窝里的泪珠滚了出来:“我妈妈就埋在这里……快清明节了,我来给妈妈扫墓,本来爸爸给了我一百块钱,但我不小心,把钱给弄丟了。”

    ④话说到这个份上,即使孩子是编谎话,张大山也不大好意思不给钱了。他从钱包里掏出一百块钱,递给了孩子。男孩礼貌地鞠了躬,然后说:“叔叔,您能留个地址吗?我回去让爸爸寄还给您……”张大山多少被孩子给感动了,他摆摆手说:“孩子,如果真是你说的那样,表明你是个好孩子,这钱算叔叔送你的。”

    ⑤接着,张大山就往墓区走。这时,他不经意地回头看了一下,那男孩正欢天喜地地往停车场外面跑去。走进墓区,张大山才发现多年没来,里面变化还挺大的。他七转八弯,才遥遥望见惠芬的墓。可就在这时,张大山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声音:“妈妈,我来看您了!”

    ⑥孩子的声音有点熟,张大山探头一看,居然就是刚才问自己借钱的孩子;再一看,他更惊异了,这孩子就跪在惠芬的墓前,原来他就是惠芬的儿子啊,太巧了!张大山停住了脚步,躲在一排冬青树后,听那男孩继续念叨着:“妈妈,我买了您最喜欢的粉百合,一共十枝,一枝十块钱,花了一百块钱。爸爸今天走不开,给了我钱,可我不小心给弄丟了,这钱是向一个好心的叔叔借的……”听到这里,张大山多少有些脸红,自己胡乱猜测了那么多,可孩子的心是多么单纯啊!就在这时,男孩又卖了个关子:“妈妈,你猜我怎么知道那个叔叔是个好心人呢?”张大山一听,也好奇起来,不由竖起耳朵听着。

    ⑦男孩得意地说:“我在停车场故意扔了点垃圾在地上。我想,谁要是好人,谁就会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后来,这个叔叔这么做了,我就知道他是个好人,所以我问他借钱,他就借给我了,我厉害吧!”张大山听了很开心,看来这孩子还真是个小机灵鬼啊!

    ⑧孩子絮絮叨叨地又说了半天,讲自己的学习情况,讲自己刚刚当上了少先队员,还发了红领巾,他是多么珍惜红领巾啊……就这样,孩子讲了快一个小时,张大山站在那里一句不落地全听了,孩子讲完了,这才恋恋不舍地往山下走去。

    ⑨张大山刚要动身,突然,不远处又传来了急匆匆的跑步声,他探头看看,没想到那男孩又跑了回来,张大山只好继续“躲”了起来。男孩气喘吁吁地说:“妈妈,我能跟您借一枝花吗?我要用它去办一件重要的事情,您一定会答应的,对不对?”等了一会儿,又是一阵跑步的声音,接着就没动静了。估计男孩走远了,张大山这才转过身,来到惠芬的墓前。张大山站在墓碑前,沉默了半天才说:“惠芬,今天遇到了你的儿子,他是个好孩子,我真为你高兴……”

    ⑩回到停车场,张大山发现自己车的反光镜上,居然多了一枝粉百合,而且还是用红领巾绑上的!他顿时明白了,那男孩当时问妈妈借一枝花,是要送给自己!而且为了回报自己,他竟然把最珍爱的红领巾都拿出来了。霎时间,张大山的泪水涌了出来。

    ⑪张大山小心翼翼地解开红领巾,一枝花和一张纸片飘落到了地上。张大山连忙捡起来,纸片上写着:“叔叔,谢谢您,我爸爸的手机号码留给您,请您给他打个电话,我一定会让他把钱还给您的。”纸片的下方是手机号。

    ⑫张大山一连看了两遍,心里受到极大的震撼,谁能想到一个孩子的心居然如此善良、如此纯洁!

    (作者:马超。有删改)

    1.请按照情节的发展,概括张大山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1)刚要往墓区走,男孩向张大山借钱买花,张大山心存怀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为什么要写张大山捡起地上的空烟盒?

    3.文中写男孩和张大山流泪,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4.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张大山,有人认为是男孩,有人认为是张大山和男孩,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补充设问)

    5.本文以“送你一枝百合花”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6.请发挥你的想象,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独的酒客

    ①快餐店铺很小,门市外摆放了几张黑里泛着几丝红色的木桌。

    ②老耿头还没有走近方桌,热情的老板就迎出来,是个中年男子。中年男子变戏法般抽出一块抹布,在桌子上挥了挥。您,请坐,您来点儿什么?

    ③老耿头发现,抹布的颜色竟然是和桌面一致的。老耿头收起正要往下沉的身子,向里面看了看,没有其他顾客。老耿头朝店里走了进去。

    ④一碟花生,一份小炒,再来一碗汤。

    ⑤好咧!老板高兴地应了一句,他知道,这是要自斟自酌。再来点儿什么酒?老板抬手指了指柜台后面的一排酒瓶。二锅头?歪嘴?

    ⑥老耿头顺着老板的手,看了看那排高高矮矮在灯光下闪着光芒的酒瓶,眼睛亮了一下,咽了咽口水,摇摇头。老耿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瓶子,向老板扬了扬。

    ⑦老板眼睛向老耿头手中的瓶子飞快地瞅了一眼,瓶子上有歪歪扭扭的“高粱酒”字样,老板会心地一笑。

    ⑧花生摆上,菜也上了桌。老板还给老耿头摆放上一个小酒杯。老耿头示意,要两个小酒杯。

    ⑨坐在桌边,老耿头拧开酒瓶的盖子,往面前的酒杯里倒上满满的一杯酒。

    ⑩老耿头左手捏着酒瓶,身体向前倾,直到鼻子都要浸到杯子里的酒中。老耿头闭上双眼,轻轻地摆摆头,又点点头,慢慢地仰起头,长长地吸一口气。稍顿,就静止不动,如一幅古画般定格在那里。也就在这时,老耿头的右手一下子出现在杯子的边沿,食指上跷,拇指和中指圈成一个圆,紧紧地握住酒杯,稳稳地送到嘴边,没有一丝一毫溅出。

    ⑪“吱——”一声响,从老耿头口中发出,酒杯已经空空如也,又静静地立在桌上。老耿头扁了扁嘴,又舔了舔嘴唇。换一只手,老耿头右手拿着酒瓶,向另一个酒杯倒了满满一杯酒,依旧是那番动作,行动的却是左手。

    ⑫两杯酒下肚后,老耿头终于拿起筷子,伸向那盘花生,夹起一粒花生米,那么一抛,一张口,闭上嘴细细地咀嚼,一气呵成。

    ⑬老耿头一边嚼着,一边望向外面。华灯初上,来来往往的人行色匆匆,奔向各自家中。迎接他们的,是一顿香喷喷的饭菜,香气中,也会飘出一缕缕酒香。老耿头抽了抽鼻子,仿佛那丝香味正往鼻子里冲。

    ⑭酒香味把老耿头的心神给拽了回来,他继续喝酒。

    ⑮老耿头这顿饭送走了好几拨人,老板倒并没有出来干涉老耿头,这让老耿头感到很自在。

    ⑯老耿头手里的酒瓶终于见了空,而桌上的菜,除了花生米还剩下几粒外,另两份菜几乎没有动。老耿头向老板结完账,站起身,此时距他进店的时间,足足有两个小时。

    ⑰老耿头走向门外时,有了些许摇晃。

    ⑱所幸,老耿头很快就站稳身子。老耿头刚走出门市,一阵喧闹的声音从右前方传来。

    ⑲下自习了!老板嘀咕着说。

    ⑳右前方,灯火辉煌,声音杂乱地响起,人影相互穿梭,影影绰绰地流动起来。

    ㉑老耿头有些东摇西摆地往那个方向走去。他走了几步,就是一个停顿,望向那个不断涌向自己的人群。

    ㉒爷爷!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一下子站在老耿头的面前。而刚才还有些摇晃的老耿头,立即站直身子,原本木讷着的脸色,瞬间有了生气。

    ㉓爷爷,您又喝酒了?男孩显然是看出了端倪。

    ㉔没,没有。自从你妈妈说,你不能闻那酒精味后,我就再也没有喝过酒。老耿头显得有些慌乱,却又笑着说,不信,你闻闻看。

    ㉕小男孩真的在老耿头身上嗅了嗅,嗯,没有酒味。

    ㉖正在店里收拾碗筷的店主,听到小男孩的话,差点儿笑出了声,小男孩真容易被骗呢!

    ㉗还没有收住笑容的店主,拿着瓶子的手一下子僵在空中:老耿头刚才吃饭的桌上,真没有一点儿酒味!店主不敢相信地端起老耿头喝酒的酒杯闻了闻,是的,没有酒味,绝对没有!店主再仔细看了一眼那个酒瓶子,那上面的标签,分明是手写再贴上去的纸片。

    ㉘店主的眼窝有点湿湿的,鼻子有点酸酸的,他想起了自己在农村家中的父亲,那照顾孙子起居的爷爷。这一对不正是吗?只不过,这一对是从农村到城市。

    (作者:游义平)

    1.请在表格里填入恰当的内容,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

    情节发展

    主要内容

    开端

    老耿头进快餐店点菜不点酒,自带“高粱酒”

    发展

    高潮

    结尾

    店主确认老耿头没有喝酒后被感动,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2.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3.请按要求赏析下面加点的词语。

    (1)稍顿,就静止不动,如一幅古画般定格在那里。(加点词语的含义)

    (2)两杯酒下肚后,老耿头终于拿起筷子,伸向那盘花生。(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人认为是表现了老人在城市的孤独,有人认为是表现了老人对孙子的爱。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补充设问)

    5.你觉得文章题目“孤独的酒客”换成“没有酒味的‘高粱酒’”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9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的老人

    叶骑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事,而看到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做出什么傻事?

    ⑪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⑫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在这孤独的夜晚,有他无声的陪伴?

    ⑬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线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⑭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⑮我站起身,朝着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⑯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起了身子。

    ⑰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⑱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⑲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⑳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㉑风雪愈紧了。

    ㉒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家乡有句老话,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内容

    情感变化

    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

    疑惑

    起身离开,老人捡走易拉罐

    释然

    2.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1)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2)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3.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

    4.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5.研读第㉒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补充设问)

    6.文章开头“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一句有何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9濮阳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理想

    ①母亲夜里做了一个梦,一个很不好的梦,是事关我的。

    ②半夜里被吓醒,母亲坐床上再也睡不着。第二天天一亮,就催促父亲进城来看我。

    ③父亲辗转坐车过来,我已上班去了,家里自然没人。父亲就围着我的房子前后左右地转,又伸手推推我锁好的大门,没发现异样,心稍稍安定。

    我回家时,已是午饭时分。远远就望见父亲,站在我院门前的台阶上,顶着一头灰白的发,朝着我回家的方向眺望。脚跟边,立一鼓鼓的蛇皮袋。不用打开,我就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那是母亲在地里种的菜蔬,青菜啊大蒜啊萝卜啊,都是我爱吃的。一年四季,这些菜蔬,总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的家里来。

    ⑤父亲见到我,把我上下打量了好几遍后,这才长长地舒口气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又絮叨地告诉我,母亲夜里做怎样的梦了,又是怎样地被吓醒。“你妈一夜未睡,就担心你出事。”父亲说。我仔细看父亲,发现他眼里有红丝缠绕,想来父亲一定也一夜未眠。

    ⑥我埋怨父亲,“我能有什么事呢,你们在家净瞎想。”父亲搓着手“呵呵”笑,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他解开蛇皮袋袋口的扎绳,双手提起倾倒,菜蔬们立即欢快地在地板上蹦跳。青菜绿得饱满,萝卜水灵白胖。我抓了一只白萝卜,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张口就咬。父亲乐了,说:“我和你妈就知道你喜欢吃。”看我的眼神,又满足又幸福。

    ⑦饭后,我赶写一篇稿子,父亲坐我边上,戴了老花眼镜,翻看我桌上的报刊。他翻看得极慢,手点在上面,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像寻宝似的。我笑他,“爸,照你这翻看速度,一天也看不了一页呀。”父亲笑着低声嘟囔:“我在找你写的。”

    ⑧我一愣,眼中一热。转身到书橱里,捧了一叠我发表的文章给父亲看。父亲惊喜万分地问:“这都是你写的?”我说:“是啊。”父亲的眼睛,乐得眯成了一条缝,连连说:“好,好,我丁家出人才了。”他盯着印在报刊上我的名字,目不转睛地看,看得眼神迷离。他感慨地笑着说:“还记得你拖着鼻涕的样子呢。”

    ⑨旧时光一下子回转了来。那个时候,我还是绕着父亲膝盖撒欢的小丫头,而父亲,风华正茂,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是村子里公认的“秀才”。那样的父亲,是怀了远大的抱负的,他想过学表演,想过做教师,想过从医。但穷家里,有我们四个儿女的拖累,父亲的抱负,终是落空。

    ⑩随口问一句:“爸,你现在还有理想吗?”

    ⑪父亲说:“当然有啊。”

    ⑫我充满好奇地问是什么。我以为父亲会说要砌新房子啥的。老屋已很破旧了,父亲一直想盖一幢新房子。

    ⑬但父亲笑笑说:“我的理想就是,能和你妈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给儿女们添一点儿负担,不要儿女们操一点点心。”

    ⑭父亲说这些话时语气淡然,一双操劳一生的手,安静地搁在刊有我文章的一叠报刊上。青筋突兀,如老根盘结。

    1.请以“父爱”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我们”之间的几件事。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认真品读第⑤段,联系上下文揣摩“我”和父亲的心理。

    3.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父母与儿女的真情,请以第⑧段为例,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补充设问)

    5.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回家时,已是午饭时分。远远就望见父亲,站在我院门前的台阶上,顶着一头灰白的发,朝着我回家的方向眺望。脚跟边,立一鼓鼓的蛇皮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日月山

    ①李老师,七年前我从西北师大毕业,当时有好多地方能签约工作,我选了青海。青海好啊,我就喜欢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签!地理没学好,把青海当青岛了。结果,一下火车就蒙了,海在哪儿呢?

    ②称我李老师、接受我采访的人,叫赵程皇,是一个胖胖的甘肃姑娘,老家在张掖。她说自己是“胜天半子”拆开重组,我没听明白,她豪爽一笑,天生胖子啊!我俩谈话的地方叫日月山,是青海通往西藏的门户,山之青海这边儿,屹立着一座加油站,懵懂而来的胖姑娘就在这里当上了一名加油员。

    ③李老师,你可不知道,刚进十月,这里就下雪了,冷得抽筋儿。我第一天晚上值班,门外似乎有鬼哭狼嚎,嗷,嗷!我从没有听过这种声音,太恐怖了。老员工说,山口风大,吹到玻璃上就是这种声。外面来车了,赶紧出去加油。一推门,风把人往里刮。眼看着离加油机就几步远,愣是过不去。噎一口,喘半天。我们这里是换界区,车进藏油就贵了,司机们都铆足劲儿在这儿把油加满。那时候都给现金,天冷啊,我冻得搓不开钱,还没数完手就没知觉了。司机不等,加完油就启动。我急忙追上去,边追边数。从第一个加油机追到第三个加油机,眼看要追出站了,才把钱数完。少了自己得赔啊!工资才一千出头儿,还没发呢,拿什么赔?戴手套数不了钱,不戴手套吧,一摸油枪,寒气直接钉进骨头,上牙打下牙,张开嘴都说不出话。好不容易车少点儿了,疯了一样地跑进店里,烤烤小暖炉。一烤,感觉手已经冻干巴了,外面的皮都脆了。再烤,感觉那层皮能揭下来。宿舍里没火,冻得睡不着。站里的被子又小,盖得了脚,盖不住头;一盖头,脚又露出来。

    ④这时候,我特别想家,就给妈打电话,说冷,说被子小。妈说,那么多人都在站上干着,你不比别人差。你要好好的,坚持就是胜利!

    ⑤又是一个风雪天,我身上包得跟粽子一样,哆嗦着两手加油。帽子一拉,口罩一戴,整个脸就没了。我站在最外面的机子旁,油枪插进油箱里,两眼不由得看看远山,看看雪。老家离青海太远了,得翻过一座大坂山,海拔六千多米。山路崎岖,弯儿又急,开车要走八九个小时,路上能摸到云……

    ⑥正想着,忽然感觉有人在看我。我抬眼望去,不远处有一个身影。啊,这身影好熟悉!是谁?妈妈啊!我顾不上跟司机打招呼就飞奔过去。妈站在雪地里看着我,佝偻的背上,背着一个打成豆腐块的大号被子!山风吹乱了她过早白了的头发。

    ⑦妈妈,妈!我大声叫着。在奔过去的一瞬间,我发现妈已经把脸上的泪擦干了,只剩下红红的两眼。我想你了,丫头!妈说完,一把把我搂在怀里。我感觉妈的身子在往下沉。让被子压得往下沉。

    ⑧我的眼泪一下子冲出来!我放声大哭。忘记了这是在加油站,忘记了周围还有人。妈啊,妈,您来了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就那么在雪地里站着……妈说,别哭了,去好好加油,人家等着呢!

    ⑨妈刚退休,可我觉得她已经老得不行了。她身上的衣服全湿了,我不知道她在风雪里站了多久。她本来可以寄钱给我,让我在这儿买被子。可是,她没有寄,也没有打电话说要来送被子,就这样不声不响,在风雪中,翻过大坂山,把被子从张掖背了过来。

    ⑩后来,我才知道,妈从没来过青海,也不知道日月山。从张掖来的客车,都是白天开,晚上到。她为了能在白天赶到,就坐了一辆私家车,说好拉到日月山,结果走到半路,司机临时有事要改道去别处。妈只能下来搭别的车。这里荒得连人家都没有。可怜的老人孤零零地站在路边,央求过往的车把她拉上,说我丫头在加油站,我想去看看她,求你们把我拉上吧!车,一辆又一辆过去了,没有人理她。在风雪中,妈坚持着,终于,有个好心人把她拉上了。本来八九个小时的路,因为风雪,走了二十多个小时!

    ⑪妈跟我说,丫头,你长大了,有些苦,有些难,是你这辈子必须要经历的。爸妈只能在旁边给你鼓鼓劲儿,就像这样给你送床被子,让你感受到我们永远在你身后。无论遇到什么,你都不能放弃。人生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只要放弃了就归零,就要重新开始!

    ⑫妈在站里待一天就走了,说怕影响我工作。

    ⑬打那以后,我每天迎着开来的车,离老远就把手高高地举起——您好,欢迎光临!再苦,再累,我都微笑着。为了妈妈背来的被子,为了赶路的人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⑭说到这儿,赵程皇停了下来,眼里闪着泪,遥望日月山。

    (作者:李迪。有删改)

    1.本文讲述了关于加油员赵程皇的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1)一烤,感觉手已经冻干巴了,外面的皮都脆了。再烤,感觉那层皮能揭下来。(从修辞角度)

    (2)老家离青海太远了,得翻过一座大坂山,海拔六千多米。山路崎岖,弯儿又急,开车要走八九个小时,路上能摸到云……(从描写角度)

    3.文中第⑩段的内容是否多余?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补充设问)

    5.阅读文章,概括赵程皇的心理变化过程。

    6.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戴手套数不了钱,不戴手套吧,一摸油枪,寒气直接钉进骨头,上牙打下牙,张开嘴都说不出话。

    7.第⑪段主要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