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978年,安徽遭受大旱,安徽省委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借地渡荒”:凡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可以借给社员种麦、种油菜,每人借三分地,并鼓励农民开荒多种,谁种归谁所有,国家不征粮,不分统购任务。这一措施

    A.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B. 允许农民搞家庭副业

    C. 为包产到户提供了契机

    D. 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6年,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作了如下评语:“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会主义的革命,是空想的。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则是基本正确的。”这一评语说明

    A. 初创时期党在理论上尚未成熟

    B. 社会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

    C. 一大制定的奋斗目标是错误的

    D. 共产党最初排斥民主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将韩、赵、魏三家升为诸侯。司马光在《历年图》中标注此事,并指出,“先是,大夫专国者多矣,未有敢自君者。至是,三大夫始受天子之命,礼之纪纲尽矣。”司马光对“三家分晋”的评论,意在

    A. 维护分封制度

    B. 肯定周天子的功绩

    C. 强调以礼治国

    D. 重申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印度佛教宣传出家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即使父母也没有必要看望。然而,唐朝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却要回家看他的一个老姐姐。这反映当时佛教在中国

    A. 同化了中国文化

    B. 与印度佛教教义融合

    C. 日渐趋向世俗化

    D. 动摇了儒学主流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禁军将领叛乱,在经济上实行让步政策,鼓励他们兼并土地,给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尽情享受。宋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以经济手段巩固君权

    B. 换取将领的绝对忠心

    C. 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

    D. 践行程朱理学的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

    时间

    出处

    评论

    1739年

    《明史·流寇传》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1962年

    《人民日报》

    张献忠并“不妄杀”,杀的都是与农民军对立的“豪绅地主阶级”,是反明抗清的“农民军领袖”。

    2006年

    《中国史研究动态》

    (张献忠)此人暴戾成性,反复无常,目光短浅,缺乏起码的人道主义和见识,导致他后来一手制造了数起灭绝人性的大惨案。

    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对张献忠的评价,由此可知

    A. 多数人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B. 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 历史评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D.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所到之处拆毁孔庙、焚烧儒家典籍。1854年,洪秀全下令设立“删书衙”,以“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作为删书原则,删改后的孔孟之书允许诵习博览。太平天国由焚毁到删改儒家典籍主要是因为

    A. 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B. 探索舆论宣传的新形式

    C. 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D. 笼络知识分子维护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由此可知,清末自开商埠

    A. 适应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

    B. 标志着清政府走向全面开放

    C. 与被迫开埠的地区相一致

    D.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古代雅典,任何公民大会通过的法案若与现行法律相悖,或通过的时候不符合法定程序,公民可以在法律通过一年内向民众法庭提出诉讼,追究法案提出者以及会议主持者的责任,这被称为“违法法案指控”。这表明当时雅典

    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全过程

    B. 公民大会权威受到损害

    C. 民众法庭是权力运行核心

    D. 民主政治注重权力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不得超过三年。1707年,议会又通过《任职法案》,规定凡是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俸禄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些规定旨在

    A. 建立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B. 防止国王在议会培植势力

    C. 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D. 确保内阁有效的行使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24年,欧文在美国创办“新和谐村”。在村里,财产公有,按劳动分配产品,共同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实行民主管理,儿童免费受教育,商店供给社员一切必需品,免费供给药品。欧文的这一实验

    A. 调动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B.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有益尝试

    C. 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借鉴

    D. 表明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腐朽没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后一再鼓吹欧洲联合,但他不特别关心把一般的原则变为现实,因为他不愿意直接参与其事而放弃世界帝国地位,他鼓吹欧洲联合,同美国一样,主张着眼于同苏联抗衡。丘吉尔的主张

    A. 推动英国成为欧洲联合的动力

    B. 给欧洲一体化进程埋下隐患

    C. 意在维护英国的欧洲霸主地位

    D. 有利于构建欧俄均衡的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实现全国统一后,为了巩固政权,急需一条联结中原京都并伸向南北两端的运输通道。608年建成了北起涿郡途经汴梁南达杭州长达2500多公里的大运河。据专家考证,隋炀帝在开挖通济渠和永济渠时征召的劳力达200~300万人,占这一地区总人口的1/4~1/3。京杭运河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中央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不但管理运河的官员是由中央直接任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是由官兵负责,连运输船舶也是准军事编制。隋炀帝下江南,不仅反映了隋炀帝的腐化享乐,更重要的是在南部疆域充分显示了中央政权的力量。我国的政治重心长期位于中原地带,这一地区由于连年战乱,无法就近满足朝廷和京都的需求。“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江南”,形成国家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相脱离的局面。“军国大事,漕运唯先”,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和政权巩固的基石。

    ——摘编自何为刚《略论京杭大运河的过去和未来》

    材料二  美国建国初期,开辟一条联结东西两地的交通干线成为时人的共识。纽约州于1792年成立西部内陆航运开发公司。1807年,纽约州面粉商人杰西﹒霍利最早撰文提出开凿一条联结哈德逊河与伊利湖的人工水道。在热心人士的推动下,经州议会批准,运河委员会成立。由于得不到联邦政府的资助,纽约州政府决定独自开凿运河。1817年,纽约州议会正式立法批准伊利运河工程动工。1825年,伊利运河正式通航。这条584千米的运河,使美国国内形成了沟通东部、南部和西部的“三角贸易”体系。由此导致国产货物的区际贸易量在1839年超过了对外出口量,国内市场出现根本性变化。

    ——摘编自吕畅《美国伊利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与美国伊利运河开凿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隋朝大运河与美国伊利运河不同特点的社会背景及两者的共同历史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契丹境内人民大致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为主的契丹人、奚人等。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太宗耶律德光(902~947年)取得幽云十六州后,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南面官依“汉制”(唐朝的制度)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士大夫和契丹贵族,但其职简权轻,远不能与北面官相较。北面官以“国制”(契丹旧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是辽政权重心所在。金灭辽之后,对两面官制多有借鉴。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北面官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北面官制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4年6月法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当前任务是团结一切民主力量,保卫人民民主权利,争取建立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1935年7月14日,法国举行了共产党、社会党、激进党等六十九个党派、团体参加的“和平和自由大会”,宣布成立人民阵线全国委员会。1936年1月,公布了《人民阵线纲领》,纲领要求解散法西斯组织,保障工会权利和人民受教育与信仰自由,反对失业,保卫世界和平等。4月,人民阵线在国民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组建了以莱昂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将《人民阵线纲领》宣布的政策措施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1938年10月,达拉第政府公然同人民阵线决裂,迫害共产党人,镇压罢工运动,人民阵线终遭破坏。虽然如此,人民阵线推行的措施许多都具有历史意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所采用并沿用至今。

    ——摘编自陶樾《论法国人民阵线的形成及政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纲领》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人民阵线运动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泰戈尔1861年出生于印度的加尔各答,生活在外国列强殖民印度时期。在创作技巧上,泰戈尔既继承了传统民族文学的特点,同时又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1924年,泰戈尔访华,受到不同的待遇。泰戈尔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西方的批评,让梁启超等人深受鼓舞,坚定了他们回归本土文化的主张。而陈独秀等人则提出了批评,理由大致是:我们在东方文明下受尽了苦,泰戈尔维护这些腐朽无用的东西,我们只好反对他;泰戈尔要废除民族与政治,用灵魂的安慰来取代,是逃避现实……1937年,泰戈尔在位于加尔各答的印度国际大学设立中国学院,为增进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北京举行泰戈尔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会议高度评价了泰戈尔的伟大一生以及他对世界文化与和平友好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

    ——摘编自2011年5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24年中国知识界对泰戈尔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纪念泰戈尔诞辰150周年对我国当代文化发展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中国,救亡和启蒙一直是两个突出的课题。救亡与启蒙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救亡唤起了启蒙,救亡深化了启蒙;启蒙的目的是救亡,启蒙也会促进救亡。

    ——摘编自曹明臣《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救亡与启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