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

    A. 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

    B. 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

    C. 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

    D. 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百姓怕官”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常态。鸦片战争时,广东传出“百姓怕官,官怕洋鬼”的民谣。战后,广州民众成功地阻止英人入城,又有“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民谣的发展:

    A.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反清斗争

    B. 表明官民关系被彻底颠覆

    C. 说明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

    D. 说明民众成为反侵略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缥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 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 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C. 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

    D.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记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B.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C.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必究

    D.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民国时期规定,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由此可知

    A. 自行车已普遍使用

    B. 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C. 政府加强公共管理

    D. 民众抵制西方文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

    A. 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

    B. 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

    C. 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

    D.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顺治二年(1645年)宣布废除匠籍,工匠编入民籍,官府需工役则出银雇募。这一做法

    A. 导致工匠收入减少

    B. 使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D. 导致官营手工业被民营超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荷兰绘画小品是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欧洲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其艺术特点是形式小巧、富而不贵、反映市民生活情趣、价格便宜、多挂在市民的住宅里。与此艺术特色相似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是:

    A. 《清明上河图》

    B. 《墨梅图》

    C. 《游春图》

    D. 《鹳鱼石斧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甲午战争后,由部分御史言官和翰林学士组成的清流派借机攻击洋务派,认为其努力的前数十年乃“粉饰之局”。他们的言论往往与民族主义、爱国情操、圣人之道联系在一起,颇能“坐致时誉”。这说明清流派

    A. 主张政治改革

    B. 具有空谈作风

    C. 反对洋务运动

    D. 践行经世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政治改革家、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据史书记载,他计算魏国农民的收入和支出,其中衣着费用是以货币计算的。据此判断,当时的魏国

    A. 货币经济快速发展

    B. 自然经济尚未确立

    C. 市场作用依然存在

    D.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古希腊城邦制度下公民大会的会场遗址。公民大会召开时,各区公民位于四周的圆形看台上,城邦官员位于会场居下的场地中央,该会场的设计反映出古希腊

    A. 民众向往中央集权体制

    B. 崇尚圆满和谐的政治生活

    C. 平民紧密拥护政治领袖

    D. 集体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统计,1979—1988年的十年间,世界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3%,初级产品价格仅上涨2.8%,还不及前者的,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A. 世界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B.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陷入境

    C. 美苏两国的经济霸权更加巩固

    D. 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日益加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必须通过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则在“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盟宣布成立。成立之初的44个会员国不包括苏俄和德国,而当时极力鼓吹创建国际联盟的美国,始终未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国联派出的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报告,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但是第二个月日本就退出了国联。这是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未能阻止“满洲事件”的原因及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58华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研究机构,月年,他又发起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该校近代力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建系伊始,他明确近代力学系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工程技术上去”。为此,他不仅设定了力学系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而且编著了《火箭技水概论》和《物理力学讲义》作为专用教材,同时还聘请了严济瓷、吴文俊等当时海内外顶尖专家和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到大学的最后半年,指导学生参加早期研究活动,完成毕业论文及其答辩,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练兵。此外,他要求学生红专并进,团结协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触类旁通的钥匙,是创造力的来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他写信给作为高新技术突击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倡导设置新专业——材料设计。

    ——据《钱学森教育思想及其探索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钱学森高等教育思想的特色。

    (2)根据材料,推出20此纪中后期钱学森在科较领域的重大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l500年,伧敦的人口不过5万,l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加快毎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囯的工业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要是这些人仍然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做出发明的。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而这又是人口压力過出来的。人口压力過出了英国工业革命

    ——摘編自《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二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后来,由于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从而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揿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湖,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堿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囯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1世纪初我国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未来人口政策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城市风气淳朴转为奢靡,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的记载,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十五、六世纪以后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既承认这一“社会风气的变化,出现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又指出“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商贾地主奢侈腐化,经济发达的地压尤为突出。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史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反映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其中明代人陆揖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摘编自钞晓鸿《第九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材料二: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奢侈消费经济兴起。旅居英国的荷兰医生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为公众利益”的惊人论断,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美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亚当斯密也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奢侈消费鼓与呼。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

    ——摘编自曹瑞臣《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人陆揖的奢侈消费观点,说明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经济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和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差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件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安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新律规定: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论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

    ——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宋法制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