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   )

    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

    D.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材料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依据是( )

    A.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B.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新中国成立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全球通史》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三次革命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

    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中国就此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

    A.出兵朝鲜半岛 B.决定解放台湾

    C.组建导弹部队 D.研制人造卫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按照中国人的意识形态来说,被他们打败的是所有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场胜利的意义是无法估计的。”材料旨在说明朝鲜战争(  )

    A.是中华民族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B.是中国和所有西方国家的一场战争

    C.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D.实质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在这场运动中消失的历史现象有(  )

    A.土地私有 B.地主阶级 C.封建制度 D.剥削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到1950年底,河南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 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烂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歌词节选)

    材料二 在广东省徐闻县前山镇南安村委会村仔村,有一位何姓八旬老人珍藏着一张完整无缺的建国初期土地房产所有证,是1953年4月11日由当时徐闻县人民政府颁发的,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由当地人民政府颁发的农村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材料三 以下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83

    197

    116

    18

    0

    27

    2

    3

    74

    355

    0

    4

    0

    7

    (1)材料一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在何时才彻底消除?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规定土地房产所有权归谁?其反映的“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指什么?

    (3)材料三所示表格中阶级结构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