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非选择题 1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 限制权力滥用

    B. 防止官员腐败

    C. 培育权利观念

    D. 增强责任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康熙皇帝曾发出感慨:“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勉一生,了无休息。”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 皇权集中

    B. 皇位世袭

    C. 皇帝独尊

    D. 皇帝勤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 人民的迫切愿望

    B. 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 知识分子的共识

    D. 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 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 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它

    A.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史书曾记载: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  )

    A.清朝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清朝不了解世界形势

    C.中英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D.清朝不懂得国际公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柏拉图曾这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此现象(  )

    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 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

    C. 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 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

    B.完备法典

    C.司法陪审制

    D.陶片放逐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是( )

    A.村民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

    A.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C.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

    D.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B. 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C. 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

    D. 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如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种变化说明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儒学思想产生影响

    D.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

    B.巩固宗族团结

    C.稳定统治秩序

    D.维护社会和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1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D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

    A. 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B. 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C. 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D.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

    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

    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

    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 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 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 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四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三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