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null 1 题,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1 题
  1.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

    A. 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 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 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D. 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这说明梁启超

    A. 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

    B. 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

    C. 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

    D. 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 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 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量子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

    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

    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

    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最早塑造出文学中的“世纪病”形象,其特征是孤独、忧郁,悲观、失望,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有评论称“这是所有不满于平庸、有思想、有才智的人在资产阶级新世界中的共同感觉。”材料表明“世纪病”

    A.根植于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

    B.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

    C.具有反传统和反理性的特点

    D.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A.催生了启蒙运动

    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普及了无神论

    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现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由此推知

    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 B.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

    C.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 D.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 南北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 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 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 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 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体现其主张是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建立五权分立政府

    C.保障普遍平等民权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原则之一——“图难于其易(注: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避实击虚”曾经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理论。该学者得出的结论依据可能出现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B.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D.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数他劳动强》

    A.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 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 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 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此次教育改革

    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美术作品与该流派艺术特征相符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C.《拾穗者》

    D.《格尔尼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A. 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 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C. 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 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的重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於小夷也。……据英人地理全志稽之,我中华幅员八倍於俄,十倍於米,百倍於法,二百倍於英,地之大如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氏的民族主义既是自由民主的,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是共和主义的,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奇愤”因何事件而起?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19世纪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