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Ⅱ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 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C. 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 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 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

    C. 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

    D. 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期(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 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 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D. 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一为王朝首都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这反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 )

    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国学者迪金森在《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中指出:“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受“美国的爱国者”的影响,英国出现了 ①辉格党与托利党轮流执政 ②“光荣革命”结束君主专制 ③要求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④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孙中山说:“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还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材料表明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

    A.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

    B.建立美国式的联邦共和国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主张民族独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太平军起事期间,西方各国希望维持中立,英国驻华公使文翰于1853年4月抵达“天京”,东王杨秀清与其有书函往来。江苏巡抚得讯后,为此深感紧张,也特别行文照会英美两国领事。以下是当时三方来往的书信资料

    ①希念两国通商和好已久,今商民被扰,贸易不通,希速发火轮来江剿击

    ②尔远人顾为藩属,天下欢乐。既忠心归顺,是以降旨尔头人及众兄弟,可随意来天京

    ③来书言语无状,不能理会,中国即准吾通商,则无论何人,有损我商务,我国准以兵戈从事。

    三段资料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清政府地方势力在洪杨战役期中的变化不外两点:一是督抚取得了军事上的实权,其势渐重;二是军队由单元体化为多元体。“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B.导致清政府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C.成为民国时军阀割据的诱因 D.有效遏制了农民阶级的反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

    B.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国际形势紧张

    C.“冷战”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内部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年,中国发生重大事件,引起苏联关切;《消息报》指出该事件将打击中国反日力量的团结;《真理报》更认为该事件将造成中国分裂,使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此一重大事件是( )

    A.甲午战争,日本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

    B.袁世凯称帝,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作为交换

    C.五四运动,学生认为政府对日软弱,主张抗日

    D.西安事变,张学良要求停止剿共,以共同抗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堡出现,通过剪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表达国民党要求;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 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B. 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C. 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D. 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言论中,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有关的是

    ①(美国外交家基辛格认为)“如果说历史能够给人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不可能没有均衡而取得和平,也不可能没有克制而实现正义”

    ②(美国总统尼克松1969年认为)“在军事防务方面……将越来越多地由亚洲国家自己来处理”

    ③(1969年中国军方讨论国际形势时提出)“东连孙权北拒曹操”

    ④(1972年中共中央转发的毛泽东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总督府视鸦片吸食是一种疾病,吸食者是身心不健全的中毒者。因此,在制定鸦片政策时,规定只提供鸦片给经医师认可的中毒者,避免其苦痛或猝死。如此不但可以减少民众对新政策的抗拒,也将鸦片吸食者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期自然消减,同时也可以经由鸦片贩卖增加总督府的收入。从以上文字来看,总督府鸦片政策所采取的手段为

    A.放任与自由买卖 B.渐禁与专卖制度

    C.治疗与自由买卖 D.严禁与专卖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多数经济史学家认为其不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它与1776年、1789年和1917年的政治革命相比是一个逐步的渐进过程;它是在一个个地区逐步发生的,而不是一下子席卷全国。它的重要意义不亚于从旧石器时代原始的狩猎人向新石器时代定居的务农人的转变。材料重在说明

    A.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影响到整个欧洲

    B.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扩展是渐进而深远的

    D.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的逐步扩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B.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

    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C.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

    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死板。没有因袭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商业;没有法律会妨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

    B.英国的殖民扩张使其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综合国力强于欧洲大陆

    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C.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在对《资本论》进行全面批判的同时,认为“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他得出的这个结论是基于

    A.经济的迅速发展

    B.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完善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不包括 ( )

    A.古代中国和欧洲的人口曾经长期维持稳定

    B.中国人口在两宋时期突然达到第一个高峰

    C.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人口出现第二个高峰

    D.世界人口数量急剧攀升主要是缘于工业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C.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D.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D.电影院张贴出《歌女红牡丹》海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表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表: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23.5

    15.5

    13.9

    学历

    11.7

    12.6

    25.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婚姻观念中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 D.西文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D.二战后,英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钱满素《美国文明》

    材料三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与“罗斯福新政”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一切地方之利弊,通省吏治之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某优某劣,营伍是否整饬,百姓之生计若何,风俗之淳浇奚似,即邻近远省以及都门内外,凡有骇人听闻之事,不必待真知灼见,悉可以风闻入告也。”

    材料二:雍正推广密折制度,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大吏及内阁职权同时削弱。密折制度改变了过去皇帝仅靠少数官僚或机构获取政治情报的传统,广泛增加了耳目和资讯渠道,密折人因此也不敢谎报政情,这便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诸如“耗羡归公”、“摊丁入地”、“改土归流”等被雍正称为“机密紧要之事”,通过“无不立达”的密折和朱批谕旨,往复讨论,迅速决定,雷厉风行地予以推行、指导和监督其实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密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密折制度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一个控制了19世纪欧洲的思想和社会运动,它无所不在、人人皆知,因此只需略加思量,我们就明白根本不能想像一个缺了它的世界:它有自己虔诚的信徒,也有自己势不两立的敌人,有民主的、贵族的、君主的各派之分,它给实干家、艺术家、知识精英和群众以灵感;然而奇怪的是,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曾预料到它会在未来扮演远为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或许可以不夸张的说,它是当今世界现有各种思想、社会运动中最强大的运动之一,在有的地方则是唯一强大的运动;而那些没有预见到这一运动的人则为此付出了代价,失去了它们的自由,事实上是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这个运动就是民族主义。

    ——引自(英)以赛亚·柏林《民族主义:出人意料的力量》

    根据材料和19世纪欧洲的有关历史,评述材料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