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8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8 题
  1.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词中的“本军”是指  

    A. 国民革命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八路军和新四年   D. 解放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写道:“口口口口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厖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口口口口填写

    A. 长征开始

    B. 遵义会议

    C. 渡过湘江

    D. 三军会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6年7月,中些中央指出:“本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随时都须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军事势力,摧毁反动的军事势力,并逐渐发展工农群众的武装势力。”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

    A. 认识到掌提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B.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主张

    C. 掌握了国民革命军队的领导权

    D. 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A.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反对袁世凯独裁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打败日本侵略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A. 维护国共合作

    B. 注重军民关系

    C. 强调农业生产

    D. 重视城市起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长征共历时两年,总行程6.5万里,红军战士转战14个省,跨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过了约40座高山,共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战士出发时有大约30多万人,到结束时只剩约3万多人。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中共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B.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和曲折

    C.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长征为国共合作抗战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

    A. 生死攸关的转折

    B. 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C. 陕甘军民传喜讯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19唐山丰南区模拟)《秋收起义暴动歌》歌词:“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   )

    A.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朱德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9邢台模拟)在长征中,毛泽东根据红军自身兵力和敌人力量的实际情况,建议红军放弃北上湘西的计划,改为西进黔北,为避免红军的全军覆没提供了重要思路;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又从敌军重兵阻拦红军主力北上这一情况出发,力主放弃原定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从而实现了战略转移。上述史实主要反映了毛泽东(   )

    A.处事果断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博学多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19原创)1924年1月孙中山写到:“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A.创建了同盟会 B.领导辛亥革命 C.进行国共合作 D.进行北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果没有它的成功,国民政府就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政治统一。等到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当时的军阀各自为战,不能走向联合抗击日寇。中国是否能坚持抗战那么久,能不能保持独立国家的性质就很难说了。“它"应是

    A.戊戌变法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这场战争

    A.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实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 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19石家庄正定模拟)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B.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C.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D.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共两党合作 D.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20原创)下图反映的史实(   )

    A.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支队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D.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 星火燎原1931年

    B. 出师北伐1931年

    C. 星火燎原1937年

    D. 出师北伐1937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德国某位学者评价毛泽东时说,“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一条路”的初步探索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红军长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020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2年6月15日,中共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认为“依中国政治经济的现状,依历史进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反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陈炯明叛乱发生后,中共对孙中山明确表示支持。同年7月发表的中共“二大”宣言,强调“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势力和民主主义的革命势力合同动作,才能使真正民主主义革命格外迅速成功”。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国共合作的有关决定。

    材料二:毛泽东所说:“一个民族敌人深入国土这一事实,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的关头。谁主张并实行团结抗日,谁就得到人心;谁违背这一点,谁就失去人心。这就决定这次国共合作能比较长时间地保持下去。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认为“这次国共合作能比较长时间地保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

    (3)上述两次国共合作起到怎样的相同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20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 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长征的特点。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