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 百团大战

    B. 平型关战役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钱穆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据此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选官依据是

    A. 门第高低

    B. 军功大小

    C. 道德和学问

    D. 财产多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称为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证了决策机密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强化了专制皇权

    D. 适应了军务需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这表明,明代内阁

    A. 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

    B. 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C. 内阁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力

    D. 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由皇帝指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批准在北京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历程 B.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各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天子 B.燕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周礼》载,周王召见诸侯之时,向其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往下动的“土揖”礼;向有姻亲关系的异姓诸侯,施以合手平推的“时揖”礼;向同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向上举的“天揖”礼。材料的现象源于

    A.世袭制

    B.禅让思想法

    C.分封制

    D.宗法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体现了皇帝决策时权力意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克里斯提尼在执政时期,面临与前僭主势力希帕克斯的斗争,还要与伊萨戈拉斯争夺民主派的领导权,他一方面选择与希帕克斯合作,一方面又制定陶片放逐法来防范希帕克斯。这表明陶片放逐法的制定主要基于

    A.激发雅典公民的热情 B.维护雅典的民主政治

    C.配合公民大会的工作 D.实现雅典国家的团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和解即通过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解决争端)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取消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这种变化反映罗马法律

    A.由习惯法向成文法演变

    B.由公民法向万民法演变

    C.由野蛮习惯向文明演变

    D.从不公平向公平的演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说明

    A.革命前后国王地位没变,议会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权

    C.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互换位置发生质变

    D.革命只改变形式未变本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人类干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近代美国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举措是

    A.确立总统制共和体制 B.建立伟大联邦制政体

    C.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D.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时,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口号,该口号出自哪次运动(  )

    A.三元里抗英 B.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是清代人丘逢甲作的《春愁》,请问诗中的“去年今日割台湾”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规定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 总统

    B. 议会

    C. 内阁

    D. 全体国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35年1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第三个月,中共中央意识到博古等人左倾错误对红军带来的沉重伤害,于是临时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也成为了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此次战役,结束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共产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的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广泛,其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是(  )

    A.德意志古典哲学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下面与十月革命无关的是(  )

    A.“二月革命倒沙皇” B.“四月提纲指方向”

    C.“七月流血抛幻想” D.“五月流血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体系。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哪些重要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3)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集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矛盾。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两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国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四国的政治文献,按照顺序写出四国的政治文献的名称。

    (2)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并指出建立代议制的不同方式。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资本主义代议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这样,平民中出现了小部分靠经商致富的新兴工商业者阶层。他们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在旧氏族贵族的专断统治下,他们的经济利益严重受损,迫切希望进行政治改革,争取参政的权利。在旧氏族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中,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出于自己的利益,往往联合下层平民同旧氏族贵族进行斗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英语国家的法律也吸取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如契约、债务和继承制度等。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新兴工业阶层等为争取自身权利,进行的三次改革。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总结罗马法发展的规律。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罗马法进行一个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 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

    (1)材料一中的园林毁于哪一次战争,此次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先后签订了哪几个条约?

    (2)材料二中所说的“去年今日”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日前,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请阐述“14年抗战”的由来。

    (4)有人说:“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谈谈近代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危亡,不顾自身安危,奋起反抗的家国情怀的感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