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 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 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05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 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 启蒙民众,以求救亡图存

    C. 实现社会教化,适应革命思潮

    D. 号召思想革命,指导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他所建立的体系不仅能说明已有的理论已经说明的现象,而且能说明并解释已有的理论不能说明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他的理论能预见到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并能以天文观测或实验证实它们的正确性”。这一理论体系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经典力学理论

    C. 光电效应理论

    D. 量子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问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

    A. 宋词

    B. 元曲

    C. 明清小说

    D. 京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该决定

    A. 成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指针

    B. 调整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C. 全面落实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 有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

    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他的这一理论

    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

    B.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C.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D.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与中央同志谈话说,“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他同时还指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邓小平的看法旨在

    A. 初步建立起国民教育体系

    B. 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D. 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 强调普遍平等民权

    B. 极力宣传反清排满主张

    C. 主张推翻封建帝制

    D.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后人用“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来形容唐代某一书法作品。该作品最有可能的是

    A.王羲之《丧乱帖》

    B.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C.张旭《古诗四帖》

    D.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A. 提倡民主科学

    B. 坚持“中体西用”

    C. 主张维新变法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A.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B. 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C. 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   D. 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

    A. 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 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C. 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

    D.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材料中的“政治”觉悟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

    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减少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认同危机

    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

    D.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社会转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A.主张推翻帝制,创立中华民国

    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作了新解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发表这个报告的历史背景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

    C.开国大典即将举行 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 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 “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宇宙中所有物体都有扭曲空间和时间的能力。利用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在重力作用下,时空变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曲率半径与物体之间的重力直接相关。”材料所述的物理学“理论”

    A.构建了近代物理学的理论体系

    B.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

    C.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A.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C.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开创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它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它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下列作品中与材料评价相符合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安娜卡列尼娜》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位作家在为自己的作品写前言时宣称:“我不过是位历史学家的书记而已……收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写出一部史学家们忘写的历史,即风俗史。”该作品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是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建筑艺术一朵奇葩的朗香教堂。它突破了历史上所有的教堂样式,不再遵循建筑由墙面、屋顶等构成的传统形式,而是以扭曲怪诞的造型、变化自由的构图,创造出一个令人惊奇、难忘的教堂形象。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

    ——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在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时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言之有理即可无顾忌。”

    ——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重识江南小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式“兴旺”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大炮和破击炮轰击时,最大射程(即炮弹发射的最远距离),是在仰角45度时获得的……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的多……通过探索原因而达到对某一效应的理解会使人顿开茅塞,从而使理解和确证其他事实无须再借助实验,目前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价值。

    (2)据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新思潮对欧美社会革命的作用。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举一例文学艺术美术作品佐证这一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断时代的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并说明时代赋予先进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