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

    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 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皇朝掌故汇编》记载:“雍正元年,世宗御乾清宫西暖阁,召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入,面谕:建储,亲书名,密封藏于匣内,置乾清宫世祖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这一现象说明了

    A.乾清宫是紫禁城政治活动的中心 B.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C.乾清宫是雍正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县、道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县、侯国

    唐后期五代

    道(方镇)

    府、州

    府、州

    路、府、州

    州、县

    A.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影响行政区划 B.统县政区均由高层政区演变而来

    C.州的层级变动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 D.县级政区创始于秦朝并最为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中国租借的英国高升号运兵船。根据国际法,8月3日英国认定日本应对英国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负责,12日英国仍重申这一立场,20日英国转而声称中国应负赔偿责任。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英日矛盾因战争爆发而消除 B.中国在中日的舆论战中失利

    C.事件责任的裁定受利益主导 D.中国战败导致英国态度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7年初,武汉进入“无工不组会,无会不罢工”的时代。有工会提出工人每年要有两周休假,每年红利分配,结婚发结婚补助等要求。不如意则罢工、游行示威,“工人每月工作之日,不过十四五日而已”。由此可知

    A.武汉成为全国工人运动中心 B.工人运动遭到政府镇压

    C.工人运动出现“左”的倾向 D.工会斗争取得重大成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蒋廷黻曾在1931年发文大力称赞妥协性的琦善外交,贬斥林则徐的盲动。1938年,他所著书中虽然批评林则徐,但把林则徐放到比琦善更高的位置上。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作者史观的改变 B.国家战略的调整

    C.国际形势的变化 D.国共合作的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59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苏联政府在声明中含糊地表示遗憾。1962年10月,苏联在《真理报》社论中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这种转变表明

    A.苏联对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社会主义阵营得到进一步巩固

    C.苏联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国际局势影响了苏联对华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公元212年颁布的《安东尼努斯敕令》中说到:“赐寰宇黎庶罗马公民权,……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权,罗马之伟大远胜海外诸邦,荣耀亦弗先祖可比肩。”该敕令的颁布是为了

    A.扩大罗马统治的疆域 B.强化国家民族认同

    C.巩固罗马共和国统治 D.实现帝国居民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说:“国王本身是议会的一部分, 故而是其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而非‘决定’权, 君主毫无权利胡作非为, 而只‘防止’胡作非为。”由此可知

    A.作者主张限制王权 B.国王与议会权力均衡

    C.国王已经统而不治 D.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制宪会议后,联邦党人说道:“制定一种选举和纳税的共同标准会产生极其有益的效果。如果他们的代表份额是受这条规章管理的,他们就会有兴趣多报人口。如果这条规章只决定他们分摊的税额,相反的诱惑就会占优势。”该主张体现

    A.州权主义已占据主流 B.邦联政府软弱无权

    C.协调南北矛盾的意图 D.共和理念得以落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古希腊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在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提供观剧津贴被制度化,演员和剧组会得到来自政府的补贴和私人的费助,公民大会专门选出官员来监督戏剧公演的组织和统筹等相关事宜。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

    A.雅典城邦文化高度繁荣 B.主权在民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政治范围空前扩大 D.重视培养公民参政素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马克思评价某个国家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有关该国说法正确的是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政府首脑对宪法负责

    C.具有保皇色彩的共和国 D.由宪法确立联邦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

    记述

    出处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殷周制度论》

    A.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 B.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D.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孙中山曾在一次记者谈话中指出:“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篇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阎的帝国主义者。”这次谈话的时间是

    A.1905年 B.1915年 C.1924年 D.1926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与第二战区长官阎锡山素有隔膜。太原会战期间,周恩来到傅作义驻地,做傅的工作。最终,傅表示拥护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坚决抗战,服从阎锡山的统一调度。这说明

    A.敌后战场服从正面战场指挥 B.国民党实践了全面抗战路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中国共产党以抗战大局为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学者许倬云认为“春秋之世,国家与社会逐渐分道扬镳,分道扬镳的前面一部分是封建秩序与宗法制度的分离,后面一部分则是封邦建国成了君主国家,最后变成了统一的大帝国。”下列有关“封建秩序与宗法分离”的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墨家思想盛行

    B.礼崩乐坏,嫡长子继承制被完全破坏

    C.井田制彻底瓦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D.诸侯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汉武帝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两汉的统治延续四个多世纪,其鼎盛时期人口达到5900多万。这说明

    A.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B.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C.轻徭薄赋政策的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汉高祖六年诏书:“狱之疑者,吏或不敢决,有罪者久而不论,无罪者久系不绝。且今以来,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尉亦当报之;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奏,傅所当比律令以闻。”下列官职与“廷尉”职能一致的是

    A.太尉 B.刺史 C.参知政事 D.司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随着商业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来的法律不再满足需要……因此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皆可使用。”材料中“国际法”表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国际法”是指自然法 B.该法实用有效并注重国家事务

    C.该法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该法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791年,法国女性奥兰普.德古热写成了女权运动的标志性文献——《女人与女性公民权利宣言》,结果被送上了断头台。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黑奴的公民权属于奴隶主,并且按人的五分之三折算。这说明

    A.性别和种族歧视是当时西方的普世价值

    B.启蒙思想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C.西方的人权思想完全停留在理论层面

    D.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尚不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初,英国出现了托利党的持续执政。其间托利党严格限制人民的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成为英国近代史上最保守的时期,而在此时期工业革命却如火如茶。这说明19世纪初期的英国

    A.封建贵族垄断了国家政权 B.君主立宪政体尚未确立

    C.工业发展消解了改革诉求 D.政局稳定保障经济腾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37年,美国对日本出口超过28亿美元,其中60%是石油(产品)和钢材。日本侵华战争头三年中消耗燃油约4000万吨的70%由美国提供,消耗的钢铁50%来自从美国的进口。据此可知美国

    A.全力支持日本侵华战争 B.从中日战争中牟取利益

    C.建立美日同盟遏制苏联 D.己经摆脱经济危机困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下列属于“黄河故事”的是

    A.中共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表反映了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1947年6月

    英国首相艾德礼与印度总督发表《印度独立方案》

    1947年11月

    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第181号决议)

    1948年8—9月

    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区域集团化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美建交伊始,正当中美两国人民对双方关系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之际,美国国会却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正式生效。美国的这种做法

    A.表明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表明西方代议制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

    C.违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D.表明美国大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图”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尼克松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因为,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地抓住中国。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古哦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三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下列特征: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然不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对外政策做出的调整,并分析这种调整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呈现这两个特征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统一多民族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 “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国家和民族的变化。

    (2)秦汉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重要时期,请完成下列表格。

    秦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表

    秦始皇

    汉武帝

    影响

    中央

    三公九卿制

    内外朝

    地方

    推恩令

    加强中央集权

    北击匈奴,

    南伐百越

    拓展疆域

    巩固大一统

    材料二  建隆二年(961),(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宋太祖如何对地方“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材料三 康熙皇帝是清朝最贤明的君主,以下是其统治期间中的重大举措:

    ①智擒鳌拜     ②治理黄河      ③统一台湾     ④反击沙俄

    ⑤册封班禅     ⑥奏折制度      ⑦平定三藩     ⑧引进农作物

    (4)根据材料三所列史实提炼主题,并列举符合主题的举措序号。

    (要求:每个主题的材料序号至少两条以上)

    例:主题:恢复发展经济  举措:②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同胞们!由于日本的投降,我全民族八年来所坚持的神圣的抗日战争,已经胜利地结束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地结束了……中国共产党认为在目前必须要求国民政府立即实施若干紧急措施,以奠立今后和平建设的基础,这些紧急措施是(六)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商讨抗战结束后的各项重大问题,制定民主的施政纲领,结束训政,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政府,并筹备自由无拘束的普选的国民大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1945年8月25日)

    材料二  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军队必须一律归还国家统辖,任何割据地盘,破坏交通,阻碍复员的军事行动,必须绝对避免,则是解决目前纷争不安的唯一先决条件……除了革命的责任不能放弃,国家的统一不容损害,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以外,其他无不可以容忍,无不可以协商。

    ——蒋介石《告全国军民同胞书》(1946年元旦)

    材料三  1945年8月1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洪门致公党在国外发表宣言,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先后正式成立并发表政治主张。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在中国保持一个和平的环境和实现民主政治。这些党派及其成员,为了把握千载一时的良机,建立长期追求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作着不懈的努力。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主要政治力量及他们的建国方案。

    (2)近代中国饱经磨难,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全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