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名著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熙凤小月,身子病弱,交与探春、宝钗、李纨三人理家。赶上赵姨娘兄弟死了,探春在旧例赏银二十两的基础上多给了十两,引得赵姨娘很是感动。

    B. 宝钗不肯教香菱作诗,她便求了黛玉。黛玉给她讲作诗的道理,鼓励她讲读诗的心得,并叫她做了诗来给她看。香菱本有悟性,又苦读勤思,读诗竟然颇得要领。第一、二首诗做得不太好,后天天想着作诗,于梦中得了一首,得到黛玉赞赏,正式邀请她进诗社。

    C. 刘姥姥走后,惜春因奉命作画而向诗社告假,众人追根溯源,埋怨起刘姥姥来。湘云嘴巧,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又给惜春的画取名叫《携蝗大嚼图》。

    D. 贾母提议为凤姐过生日。方法是凑份子。邢夫人尤氏也被叫来了。贾母带头出了二十两,薛姨妈也出了二十两,邢王二位夫人各出十六两,尤氏李纨出十二两,但贾母体恤李纨是个寡妇,就替她出了十二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四大名绣早已名扬海内外,精致、雅洁、诗情画意;苗绣则不然,它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苗绣的身份很特殊。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文明传承不能通过书写来完成,(   )。苗绣________,承担起这份重要的使命,着一根小小绣花针的绣娘们就是重要的传承人。

    苗绣,它既是苗家山乡村寨的女人们几乎天天要做的女红,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实用品,又是重要的艺术品。绣娘们的一双巧手既绣出了苗家人平凡的世俗生活,也绣出了苗家人对生命的热爱,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对未来的渴望。苗绣把苗族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展示得奇丽多姿,________。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包括对神话、对宇宙天体的解读,________无所不有。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显然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________。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苗绣则不然,它朴拙的造型、神秘的气息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B. 苗绣则不然,它以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C. 苗绣则不然,它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开辟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D. 苗绣则不然,它以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开拓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义不容辞  五光十色  丰富多彩  殊途同归

    B. 责无旁贷  五光十色  林林总总  不谋而合

    C. 责无旁贷  万紫千红  丰富多彩  殊途同归

    D. 义不容辞  万紫千红  林林总总  不谋而合

    3.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于是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就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B. 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就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C. 因此,这份责任只能落在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上

    D. 因此,这份责任刚好落在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注 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跫(qiónɡ)音:脚步声。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B.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过。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

    C.诗的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了“你”思念“归人”的孤寂的心境。

    D.“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写的是“你”因不见“归人”而心中了无春意。这样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红楼梦》第27回写到黛玉葬花,请概述黛玉葬花的原因和寓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 沉思的“稻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关于汉语在各国持续升温的报道不断见诸国内外媒体。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也日益成为民族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外“汉语热”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合作共赢、大国担当和文化自信的国际魅力。

    互利共赢是重要动力

    汉语难学,但挡不住学习的热情,海外汉语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推动海外汉语热的根本动力。

    首先,海外中资企业对熟悉汉语的当地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懂汉语的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往往都具有较大优势。择业方面的语言优势以引领和示范作用影响着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选择。

    其次,中国游客海外旅游数量屡破新高,而且展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学说中国话”成为外国商铺每天必须面对的市场现实。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一些从业人员开始有意识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甚至文化传统。

    同时,一些有远见的海外家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着手培养下一代的汉语语言能力,认为掌握汉语能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由于学习汉语的主要难点是汉字识别和四声发音,需要耳濡目染,因此懂汉语的家政服务人员格外受欢迎,成为高级私教,收入明显高于普通家政服务人员。为了保持不间断的汉语语言学习环境,这些家庭还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智能语音服务或其他支持中外互译的手机软件。

    孔子学院是助推器

    近年来,海外孔子学院正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型期,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

    孔子学院主要依托所在国大学资源,促使汉语进入大学课程设置体系,以特色文化活动、奖励机制等吸引学生,通过培养本土教师来实现汉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孔子学院在海外汉语课程设计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针对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层次开设不同等级的班级,配合已译成所在国语言的汉语教材,实施师生有效互动的场景教学。同时,孔子学院积极拓展中小学教学点,走进老年大学,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设不同特色课程,这些特色课程主要采取任务型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模拟场景的任务实践中增强信心,确保学以致用。

    随着合办孔子学院的中外两所大学形成共同体后,中外青年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入,推动汉语热向更深层次发展。在国家汉办的常态项目支持下,通过各种形式的冬令营和夏令营来华访问项目,专家巡讲、文艺巡演、文化展演三巡项目,中国政府奖助学金、海外汉语桥项目的资助等,中外优秀学生和青年社团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扩大,加深了友谊,拓展了国际视野,启发他们从新的角度思考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文化自信是底气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体现出大国应有的担当。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以武力干涉等谋求霸权,而是以“合作共赢”方式推动拘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同。

    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加强交往与合作,就必须了解支撑中国不断前行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吸收了外来文化构筑起来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其核心特质是合作对话,而不是零和博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了解汉语才能了解中国文化,进而才能充分理解“人能群,彼不能群”的休戚与共、合作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文化的人本思维将成为海外汉语热未来关注的深层次课题。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5月30日,有修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所以海外出现汉语热,即使汉语难学,也挡不住学习的热情,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

    B.与中国家庭的教育观念相比,一些有远见的海外家庭认为自己的孩子掌握汉语能让他站在更好的起点上。

    C.孔子学院依托所在国的资源,使中外青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这种交流推动了汉语向更深层次发展。

    D.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体现出的大国担当,赢得了世界的赞同,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加强交流和合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懂汉语的员工在国际贸易的相关行业里的语言优势对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选择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B.孔子学院的特色课程大部分采用任务型教学,这样确保学生在模拟场景的任务实践中学以致用。

    C.中国以合作共赢的方式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世界的尊重,这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根本原因。

    D.世界其他国家只要了解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就能理解休戚与共、合作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3.结合文意,说说如何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致 橡 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

    2.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

    3.这首诗中“橡树”和“木棉”各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简要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以下各项中加横线的词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遗策(由于)   膏腴之地(肥沃)

    B.矢遗镞(损失)   秦有余力而制其(困乏,疲惫)

    C.瓮绳枢(窗户)   据崤函之(险固的地势)

    D.至尊(登上)   以天下之士(招纳)

    2.下列各组句子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宽厚而

    B.收天下之,聚之咸阳

    行军用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C.追逐北,伏尸百万

    吞二周而诸侯

    D.约离衡

    于是散约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叩关”的“关”,指函谷关;“因河为池”的“河”,是指黄河;“山东”的“山”,是指崤山。

    B.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九州”亦可用来代称中国。“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C.战国四公子是:魏信陵君无忌、齐孟尝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楚春申君田文。

    D.“百越”,也叫“百粤”。我国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称,故称“百越”。

    4.仔细阅读下文,用自己的话概述陈涉起义的三点不利因素及一点有利条件。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率,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对比阅读辛弃疾同时、同地写下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面称它为甲词)和《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下面称它为乙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对比分析甲、乙两首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词的上阕由景生情,下阕重点写人,借古喻今,讽刺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B.乙词上阕末句巧妙地化用了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C.两首词都写登上北固亭悼念古代英雄,以讽喻南宋统治者,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D.乙词写法多样,有用典,有设问,可见辛词艺术特点之一斑。

    2.甲词下阕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 ,_____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相信未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鲜明,诗歌除外;(2)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