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

    A.人性本善               B.血缘远近

    C.宗法等级               D.君臣尊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上述材料揭示的主旨是

    A.三纲五常               B.家国同构

    C.社会起源               D.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的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王夫之认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与此相似的社会历史观是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克己复礼,渐有文教”

    C.“制天命而用之”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康熙年间,我国开始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

    A.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B.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传统科技

    C.康熙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               B.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             B.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先讲中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弛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这反映出

    A.中国教育完成了近代化             B.教学内容适应了社会发展

    C.清末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D.清王朝继续加强君主专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一公元前429年)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

    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             B.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

    C.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             D.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其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所有人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上述材料中,徐中约先生在强调哪一个关键词

    A.沦落      B.复辟       C.革新       D.唤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达尔文               B.莎士比亚

    C.伽利略               D.牛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一千古  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文艺作品中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米勒的《播种者》

    C.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D.安格尔的《路易十三的誓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R.R.帕尔默认为“他(卢梭)用文学作品,在上流社会人士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对平凡事情的爱好、一种怜悯人和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薄的观念。”由此可见卢梭的文学作品体现了

    ①对理性的质疑,形成浪漫主义思潮

    ②人类平等的观念,推动法国大革命

    ③人民主权思想,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④个人情感的抒发,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创会的口号,实际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量日益壮大

    B.西学已经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追求

    C.新式学堂和学会创办人多为洋务派

    D.以“中学为体”为旗号有利于西学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材料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19世纪后60年

    A.面对民族战争的矛盾心态             B.无所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

    C.民族抵抗意识的丧失                D.传统意识支撑下的排外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这段长久的历史有一点特别引起我注意,就是中国的一切几乎全是可能的、自然的。我佩服他们什么事都没有一点神奇的意味。……为什么别的民族(具体指的是希腊、罗马等民族)都要给自己造出一些荒诞不经的来源呢?到处只有神道的显形、诏谕、奇迹、巫术、变形、穿凿附会的梦境……(对于)骗子的寓言,我只有痛恨。

    —伏尔泰《天真汉》

    材料二: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陈独秀《孔子与现代生活》

    材料三: 中国的立法者是比较明智的,他们不是从人类将来可能享受的和平状态去考虑人类,而是从适宜于履行生活义务的行动去考虑人类……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秋序,以及消灭由暴庆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但是)中国的法律决定任何人只要对皇帝不敬就该被处以死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和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的不同着眼点。其中隐含的两者的政治诉求又有何相通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对中国赞赏和否定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法兰西民族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40、50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

    ——吕一民《法国通史》

    请回答:

    (1)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新思想”有哪些?分析这些思想当时在欧洲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6分)

    (2)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属于哪种文学流派?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该文学家的作品中,令人感到“惊惶与恐怖”的社会现实是什么?(4分)

    (3)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出现的背景可能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这一观点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思想界对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材料一:《海国图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把外交与内政联系起采研究,要求国人不要把鸦片战争的失败完全“归咎于船炮之不若”,还要认识到与内政腐败有关.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从思想史角度看,中体西用论正是传统与近代化相互适应、调整的结果,是一个有相对历史意义的文化——社会模式……当然,中体西用论有着严重的缺陷,它仍狭隘,仍有“华夷”等级秩序、文化中心主义等传统心理定势的沉淀的影响……这就不难理解,在维新人士那里,中体西用论被嘲讽为“以牛为体,以马为用一(严复语).客观而论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中体西用论构成了其中的一个阶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相比之下,同时代的严复以全新的知识结构和深刻思想成为一代启蒙大师……在政治方面,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

    孙中山在国内民族关系上,他坚决反对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其核心是推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对民生主义尤为注重。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海国图志》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的内容及意义。(6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中体西用论辩证的评价。(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和孙中山对中国思想界的重大贡献。(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白鹿洞书院创于南唐,因朱熹和陆九渊在此讲学而得盛名,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重要文化摇篮之一。雅典学院是古希腊柏拉图创办的讲学机构,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所大学;画面正中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正针锋相对的辫论,围绕着倾听两位哲人争论的是为数众多的各派古希腊知名学者。

    比较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图片中所反映的学术活动的信息并作相关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