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3 题
  1. 光荣革命后,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1690年,英国托利派议员托马斯·克拉格斯爵士提出建议:“如果你给于(国王)以3年期限的关税收人的话,那么,就能确保议会的存在。”此建议的目的是

    A. 剥夺国王的行政权

    B. 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

    C. 重新分配议会席位

    D. 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礼记,祭统》载:“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孝经》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

    A. 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   B.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 君子专制统治的建立   D. 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唐以来,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尤其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通的过程,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这说明

    A. 中外文明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B. 中国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

    C. 印度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A. 选拔标准客观公正

    B. 促进社会阶级流动

    C. 摒除门第间的差距

    D. 世族权门仍占优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曾国藩在讨伐太平军时,曾在一般文章中说到:“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速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由此可见曾国藩讨伐太平军意在

    A. 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   B. 提高汉族官僚的地位

    C. 维护中华文化之正统   D. 巩固清王朝封建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蒋介石在11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不愿决定离京日期,余能多留京一日,国家人民首都与前方军队,皆多得一日无穷之益,总理与阵亡将士之灵,亦必得多安一日也。对上对下、对生对死、对手造之首都实不忍一日舍弃,依依之心,不知为怀矣。该日记的背景是

    A. 淞沪会战结束,日军进攻南京   B. 日本改变方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 渡江战役爆发,南京即将解放   D. 中共战略反政,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苏联政府

    A. 严格执行斯大林模式   B. 推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

    C. 鼓励发展私有制经济   D. 强化行政干预经济的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这一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擦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这一科学革命

    A. 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B.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C.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D. 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于“陈桥兵变”的原因,宋太宗解释说:“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宋太宗这样解释的主要目的是

    A. 明确陈桥兵变政治性质   B. 宣扬宋太祖的忠义品质

    C. 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   D.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早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生活的需要了,而已成为主要是商品生产和贸易交换的经济活动了,并且出现了拥有相当数量和实力的手工业主、工人和商贾集团,他们的存在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理应给予新的定位。这表明

    A. 重商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形成

    C. 工商皆本观念出现有其必然性   D. 封建社会逐步实现了四民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两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涉及的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范畴,都与当时生产生活实际直接相关。魏晋时期的《九章算术注》不但推证了原书各面积、体积公式的正确性,还在推证过程中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来贯通各公式的关联。明朝的《几何原本》最大的优点在于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据此可知我国古代数学

    A. 具有浓厚的实用性特征

    B. 注重理论的探讨和概括

    C. 冲击了儒家的传统规范

    D. 由传统到具有近代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日本为甲午击败中国的国家,就是中国的头号敌人,但在日俄战争(1904-1905)期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朝野几乎一致希望日本获胜,东三省和直隶当局都有援助日本的行动。这一奇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午战争促进民族觉醒   B. 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

    C. 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   D. 列强侵略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其”。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这一举措

    A. 解决了军事工业遇到的困境   B. 摆脱了列强对煤铁业的控制

    C. 促进了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   D. 强化政府对近代工业的管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表是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类别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中国出口商品比重变化体现了

    A. 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 中国市场受到世界市场影响   D. 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败没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离航海条约》后,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 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这一漫画反映了

    A. 中美贸易遭到了全国各阶层的反对   B. 平等互惠是战后世界遵循的共同原则

    C. 先进国人追求经济合理秩序的愿望   D. 战后国际经济制度化不利于自由贸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53到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2010年全国人大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各省、各白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这种变化说明了

    A. 改革开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B. 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变

    C. 民主政治建设开始走向平等   D.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78年、197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达到5.3%和5.4%。1979年,城镇积累的待业人员总数有1500万,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待业人数的最高峰。大量待业人员出现的原因是

    A. 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B. 国民经济处于徘徊局面

    C. 拨乱反正知青大量返城   D. 国企改革下岗职工增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写道:“我们的国家并非无条件地赋予我们生命与成长……为我们提供一处庇护所让我们享受安逸……它保留着权利,占用我们忠诚、才能和智慧中最大、最多的部分为它所用。”这说明西塞罗强调

    A. 国家应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   B. 政治参与是政治行为的源泉

    C. 自然法促进平等观念的形成   D. 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士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这表明

    A. 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变革   B. 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C. 资本主义农场开始建立   D. 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关于美国1913-1938年一项统计资料,这统计资料可能是

    A. 失业人口   B. 汽车产量   C. 破产企业   D. 耕地面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1年,美国众议院“反美国活动调查委员会”公布了三百多名好莱坞人士名单,其中有些人只是因为政治立场模糊而已,但他们却因此被迫退出影坛。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冷战政策和麦卡锡主义的泛滥   B. 石油危机造成美国经济的萧条

    C. 二战灾难促进和平思潮的兴起   D. 古巴导弹危机成胁关国的安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说:“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下列选项与该学者观点相吻合的是

    A. 资本主义发展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B. 罗马教皇专制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C. 科学技术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D. 君主专制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国际贸易总体发展较快   B. 经济全球化趋势减弱

    C. 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 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晚清琉璃厂书贾记载,自朝廷锐意变法,“谭新学者,都喜流览欧西译本”,常有文人士大夫拿着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到琉璃厂书铺中按表以求,善本旧书却乏人问津。这表明

    A. 废科举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   B. 维新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 维新变法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D. 传播西学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的理性,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图景呢? 他认为: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统治着国家,国家法制健全,政令畅通,赏罚分明,贤人辈出;赋税徭役适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

    ——摘编自光中的哲学《王道:孟子的“理想国”》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摘編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材料三:“民族建国”是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要求,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二者又存在着严重分歧。

    邹容:“吾同胞今日所谓朝廷、所谓政府、所谓皇帝,即吾畴昔之所谓曰夷、曰蛮、曰戎、曰狄、曰匈奴、曰鞑靼,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也。

    康有为:“今上推满洲种族,则出于夏禹,下考政教礼俗,则全化华风,帝位只如刘、李、赵、朱,满族类于南阳、丰沛,其余无不与汉人共之,与汉人同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向海内外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材料四: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18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例如,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候们”构成了“德国”,而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

    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1793年一位年轻的雅各宾派士兵在给他母亲的信中写道:“当祖国召唤我们去保卫她时,我们应该冲到她跟前,就像我会冲向一顿美餐一样。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理想国”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孟子与柏拉图关于“理想国”认识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法国近代民族意识兴起的相同背景,并分析两国民族主义思想对本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一一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中外历史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统计,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要。事实上,党中央已预料到中国知识分子匾乏的问题。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人才缺乏,已是我们各项建设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就其思想状况而言,他们有着程度不同的革命性。但是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以及崇美、恐美思想的影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共产党的政策等还不了解,不熟悉。针对上述情况,党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党对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根据其实际情况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并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尊重。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整体上看,是比较正确的,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杨乔萍《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