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实验题 2 题,计算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把物理学推进到高速领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人乘电梯从1楼到20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电梯支持力对人做功情况是

    A.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

    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

    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D.始终做正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和另外两名美国科学家共同分享了200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早在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将 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假设  “高锟星”为均匀的球体,其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k,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q,则“高锟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A. q/k                  B. k/q              C. q2/k             D. k2/q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三颗质量相同的人造地球卫星1、2、3,其中1是放置在赤道附近还未发射的卫星,2是靠近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卫星,3是在高空的一颗地球同步卫星。比较这三颗人造卫星的角速度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ω1=ω2         B.ω1<ω2        C.ω1> ω3        D.ω2< ω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运动员臂长为,他将质量为的铅球推出,铅球出手时速度大小为,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则该运动员对铅球做的功为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起重机的钢索将重物由地面吊到空中某个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钢索

    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哪一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位置有一只小球。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在小球下降阶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B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B.从A →C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量

    C.从A →D位置小球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从B →D位置小球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势能的增加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水平抛出两小球A和 B,其运动轨迹如图,不计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 

    A.先抛出A球                      B.先抛出B球

    C.同时抛出两球                     D.A球的初速度大于B球的初速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个质量为0.3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等。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v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为

    A.△v =0         B.△v = 12m/s        C.W = 0       D.W = 8. 10J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质量为m的物块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则  

    A.若斜面向左匀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mgsinθcosθs

    B.若斜面向上匀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mgs

    C.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匀加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不做功

    D.若斜面向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m(g+a)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上的重力为G0,它在距地面高度等于2倍于地球半径R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速度              B.动能

    C.周期为          D.重力势能为2G0R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如图,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 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 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电磁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 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A.不系橡皮筋,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不系橡皮筋,轻推小车,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不系橡皮筋,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不系橡皮筋,轻推拖着纸带的小车,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2) 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v-W草图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的以下猜想可能正确的是     

    A. W∝ 1/v        B.W∝v         C.W∝v2         D.W∝v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重锤,铁架台,天平,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

    带,低压直流电源。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          

    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

    其中,A为打下的第1个点,C、D、E、F为距A较远的连续选取的四个点(其他点未标出)。用刻度尺量出C、D、E、F到A的距离分别为s1=20.06cm,s2=24.20cm,s3=28.66cm,s4=33.60cm。重锤的质量为m=1.00kg;打点周期为T=0.02s;实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为了验证打下A点到打下D点过程中重锤的机械能守恒,应计算出:打下D点时重锤的速度v=       ( 用题予字符表达)=         m/s,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      =( 用题予字符表达)____J,重锤动能的增加量 =         ( 用题予字符表达)=     J。(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4 题
  1. 质量为m =5×103 kg的汽车,在t=0 时刻速度v0=10 m/s,随后以P=6×104 W的额定功率沿平直公路继续前进,经t=72 s达到最大速度。该汽车所受恒定阻力是其重力的0.05倍,取g = 10m/s2,求:

    (1)汽车的最大速度vm;

    (2)汽车在72 s内经过的路程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csc581”运行的行星“Gl-581c” 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0℃到40℃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Glicsc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1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求:

    (1).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体重的多少倍?

    (2).该行星与“Glicsc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多少倍?(结果不用整理到最简,可带小数和根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从光滑斜面顶端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A点到水平地面BC的高度H=2m,通过水平地面BC(BC=2m)后滑上半径为R=1m的光滑1/4圆弧面CD,上升到D点正上方0.6m(图中未画出最高点)后又再落下。(设各轨道连接处均平滑且物块经过时无能量损失, g取10 m/s2)。求:

    (1)物块第一次到达B点时的速度vB;      

    (2)物块第一次从B到C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3)物块最终停在距B点右侧多远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粗糙半圆形导轨在B点平滑连接,导轨半径为R,一个质量m的小物块在A点以v0=3的速度向B点运动,如图所示, AB=4R,物块沿圆形轨道通过最高点C后做平抛运动,最后恰好落回出发点A。( g取10 m/s2),求:

    (1) 物块在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2) 物块在C点处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N;

    (3) 物块从B到C过程阻力所做的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