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所有细胞不可缺少的脂质

    B.在人体活细胞中碳原子的数目最多

    C.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乳糖不能直接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B.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

    C.细胞对所有离子的吸收都具有选择性

    D.活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葡萄糖的载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I表示在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原生成胰岛素的过程。该过程  

    A.发生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

    B.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作用

    C.至少断裂两个肽键生成两分子水

    D.需水参与,且水中氢全部用于形成—COO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细胞能清除凋亡细胞离不开膜蛋白的作用

    B.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不均匀

    C.内质网占生物膜系统的比例很大,在低倍镜下可见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假设某地一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该种群数量,据右表分析正确的是

    A.(K-N)/K值越小,种群增长越快

    B.S4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C.渔业捕捞作业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蝗虫防治应在蝗虫达到S1点之前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研究发现,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癌变前衰老肝细胞的消除属于细胞凋亡

    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肝细胞发生衰老性分化

    C.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在免疫功能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浓度生长素能促进乙烯合成

    B.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相反

    C.高浓度乙烯能促进脱落酸合成

    D.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到细胞外。VLDL排出细胞的方式最可能为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导致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生殖隔离   B.自然选择   C.生存斗争   D.突变和重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断裂释放能量

    B.ATP和ADP能迅速转化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叶绿体中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转移,ADP的转移方向则相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可发生变化

    C.酶通过提供反应所需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酶既可作为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图3是植物叶肉细胞内光能转化、储存和利用的部分途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场所为叶绿体内膜

    B.②过程ATP释放的能量部分转化为热能

    C.除ATP外,③过程还需【H】

    D.④过程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均能发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研究某时间段中两岛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4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两岛上的鸟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

    B.最终两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可能趋于相同

    C.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甲岛上鸟的种类较多,与甲岛变化的环境导致更多变异有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不会导致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

    B.毛细血管破裂,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C.花粉过敏,某些细胞释放组织胺

    D.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局部图像模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按分裂过程,标号的先后顺序应为①→②→③

    B.若该动物为雌性,则②和③均为初级卵母细胞

    C.正常分裂结束后③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细胞

    D.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②细胞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C.人体大量出汗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进入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机体内的浆细胞迅速分裂增殖

    D.入侵的麻疹病毒可被抗体结合,它们结合后被T细胞吞噬消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为: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  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在突触间隙中,NE将发生如图6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此种突触处可发生兴奋的双向传递

    B.NE是一种神经递质,其释放过程需能量

    C.NE作用于突触前膜后抑制NE释放属于反馈调节

    D.NE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I、II、III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转换。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III型菌与R-II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大量死亡,从死亡小鼠体内克获得有活性的S-III型菌;而单独独注射加热的S-III   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A.S-III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S-IIl型是由R-II型菌突变形成的

    C.R-II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III型菌

    D.加热后s-III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关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细菌感染→人体B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细菌

    B.受寒冷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进入高原→脑干呼吸中枢→呼吸运动加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夫妇的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7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 (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孩子的患病概率为

    A.1/4   B.1/2   C.3/4   D.3/8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B.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后可观察其线粒体分布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目测估计法估计各种群数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将该小鼠的一个分裂旺盛的未标记的体细胞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有80条染色体被32P标记

    B.含有2组中心体

    C.含有4个染色体组

    D.每一极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C.噬茵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图8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细胞内发生染色体数量加倍的时期是

    A.a~b             B.c~d

    C.d~e               D.e~f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9分)翟中和院士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请回答:

    (1)结构最简单的细胞属于_______细胞,与结构复杂细胞(如动物细胞)相比,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___________。

    (2)细胞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完成,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决定了其功能的复杂程度;细胞膜能够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选择,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的疏水性和____________的专一性。  

    (3)细胞核是细胞的调控中心,这是因为细胞核是_____的场所,决定着细胞的代谢与遗传;细胞核与细胞质问通过______相通,完成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4)从结构上看,细胞具有高度统一性,如所有细胞都具有___________(结构);不同细胞的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上,如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8分)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说明: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请分析回答:

    (1)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其关键是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______;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说明珠三角群落__________结构。

    (3)与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相比,引入田野菟丝之后样地薇甘菊种群密度较________,这是由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体表,导致薇甘菊种群的___________升高。

    (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后的该群落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分)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生物体细胞中发生的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分析回答:

    (1)在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内,甲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2)乙过程中的碱基配对规律是__________;若乙过程的α链中腺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腺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鸟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在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相同DNA进行乙过程时的起始点_________(“都相同”或“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

    (3)丙过程产物β链中的________________体现着相应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若在丙过程中的mRNA链上AUG后插入3个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丙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神经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乙、丁而不能发生甲过程的细胞是__________;而在噬菌体内甲、乙、丙过程均不能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l0分)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含量促进植物生长。已知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如图10所示(IAA氧化酶是一种含铁蛋白)。那么赤霉素是如何提高生长素含量的呢?以下为某研究小组的部分探究过程。

    材料用具: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培养液、赤霉素溶液(以上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4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l~4号;向l号和2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②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四组;

    ③将其中两组幼苗分别置于l号和2号烧杯中,1号幼苗喷洒适量蒸馏水,2号幼苗喷洒等量赤霉素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图11所示处理。

    ④在黑暗处培养去尖端胚芽鞘一段时间后,观察其弯曲情况。

    ⑤向3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  a  培养液,然后重复步骤  b  。

    请分析回答:  

    (1)a、b两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中使用此种培养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本探究实验的两个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若步骤④观察到的结果是去尖端胚芽鞘弯向1号尖端放置一侧,可以说明___________。请写出步骤⑤实验后的两种可能结果__________。

    (3)你认为该小组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请你提出一条其他假设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 1分)豌豆是遗传学研究良好的实验材料。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已知基因A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豌豆素。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人员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分别与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得到F1,  Fl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野生型、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III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

    (3)请解释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在无法产生豌豆素的遗传机制上的不同。

    (4)为鉴别表中第II组F2中有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研究人员利用该豌豆自交,并进行了相关统计,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后代___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后代___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