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命题作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
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9 题
  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其内涵既有对人的尊崇,如《左传》所言 “       ”,又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如孔子所说“       ”。同时,中华文化又具有尚群、尚和的特点,“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A. 舍生而取义         君子和而不同

    B.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朝闻道,夕死可矣

    C. 仓廪实而知礼节      人皆可以为尧舜

    D.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君子自强不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双关手法的是

    A.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罪愆(qiān) 痉挛(jìng)   冠心病(guān)  蓦然回首(mò)

    B. 裙裾(jū)   症结(zhèg)  黄骠马(biāo)  负隅顽抗(yǔ)

    C. 毗邻(pǐ)   哀恸(tòng)  捋袖子 (luō)   溘然长逝(ké)

    D. 楔子(xiē)  稍息(shào)  间奏曲(jiān)   龇牙咧嘴(c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半晌 赝品   前合后偃 引亢高歌

    B. 蟊贼 延宕 残羹冷炙 颐指气使

    C. 国萃 敷衍 大腹便便 风尘仆仆

    D. 燥动 虬曲 不容置喙 苌弘化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   )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   )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反对他,一口气、一滴水就(   )致他以死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A. 虽然      柔弱   立刻   熟视无睹

    B. 即使      软弱   足够   熟视无睹

    C. 只不过   脆弱   足以   ―无所知

    D. 无非      孱弱   瞬间   一无所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卿、郎、相、将、京兆尹、舍人、公车都是古代官职名。

    B.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汉代的班固。

    C. 杂剧中扮演正面角色的男角叫末,反面的男角叫净,女角叫旦。

    D.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到站》诞生于1895年的法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专家预测,亚洲将要持续面对人口老龄化以及随之带来的生产率增长缓慢。

    B. 我们不能否认,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民族虚无主义一样都是没有前途的。

    C. 首届京津冀电子商务高峰论坛日前举行,300余家企业家签订行动纲要。

    D. 《哈姆莱特》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与悲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选项与对联所涉人物对应恰当的是

    ①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②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③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④铜板铁琶,继东坡髙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A. 庄子   窦娥   李广   黄庭坚

    B. 老子   大禹   王昭君   苏东坡

    C. 孔子   屈原   苏武   辛弃疾

    D. 墨子   孙权   宋文帝   李清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句破折号使用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B.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己经把你开除了。

    C. 你是萍,……凭一一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将“窗外的           ”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完成一篇不小干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主题突出,书写工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鹧鸪天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鬂秋霜细有华。

    山接氷,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下列对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去岁”“今辰”今昔对比,给人时间如梭的感觉,包含着归家无望的伤感。

    B. “山接水,水明霞”象征思情的缠绵悠长,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C. 下片虚实、远近、动静结合,借景写情,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

    D. “夜煮茶”把物境、场景、家事、人情、人生哲理包孕其中,含蓄隽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完成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现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料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以空言求璧/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C. 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

    D.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下列句子中活用现象与“卒廷见相如”相同的一项是

    A. 舍相如广成传。

    B. 乃使其从者衣褐。

    C. 间至赵矣。

    D. 毕礼而归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军碎的一项是

    A. 中贵人走广         走:逃跑

    B. 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   身:亲自

    C. 胡兵终怪之           怪:奇怪

    D. 胡皆引兵而去         引:带领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译文:这位宦官带须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

    B. 是必射雕者也。

    译文: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

    C.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译文:李广于是就跟随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

    D.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译文: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没有随后接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

    (2)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枕边的夜莺

    迟子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⑩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

    1.结合全文,请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归纳作者喜爱读书的原因。

    2.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诗文和典故,请谈谈作用。

    3.请探究最后一段的特点和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