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 H ]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 H ]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与水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

    B、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要脱水

    C、线粒体中没有水的分解,但有水的生成

    D、越冬或休眠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10分)下图示部分细胞结构及细胞内外的多种蛋白质,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真核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甲蛋白能与细菌、病毒结合,使细菌、病毒失去毒性,甲蛋白是________,是浆细胞产生的。

    (3)乙蛋白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其方式可能是_________,若该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其积累碘时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供能时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表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离子通道打开时,离子能够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请据图回答:

    (1)图的上侧是________(填“膜内侧”或“膜外侧”)。

    (2)图中甲、乙、丙、丁分子是运动的。甲、乙、丙决定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功能特点)。

    (3)图中代表被动运输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表示)。

    (4)图中丁代表的是________,它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的作用。

    (5)若该图表示神经细胞膜,b过程表示K+的运输,则此时神经细胞处于_______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8分)下图为真核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波菜叶肉细胞相比,A细胞缺少的细胞器为      

    (2)将A细胞浸泡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其原因是    (填代号)的浓度较小。 K+是以        方式进入细胞,所需能量主要由    (填代号)提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图1表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的示意图,图2表示某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图中A、B、C、D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请你说出判断的理由(至少两种)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图1中的矿质离子在土壤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植物死亡,请你分析植物死亡的原因: __________。

    (3)若图2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________(填写字母)比正常细胞少,可以表示细胞吸收O2和排出CO2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

    (4)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除细胞膜外,不具其他膜结构。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2浓度关系的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         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         小鼠,理由是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廇细胞外,可能还有       ,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           

    (3)杂交瘤细胞中有     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       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