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小明的妈妈在家中摆起了香案,供奉家人的祖先。这一风俗源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秦朝政府的中央机构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理国家检察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军机处。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最主要的表现是(   )

    A.宪法成了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失去了保障

    B.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C.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D.各级各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新中国人民政府管理和建设国家的最早法律依据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列宁主张(   )

    A.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D.建立各阶级政治协商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观察下列《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

    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

    D.是新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C.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D.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德国的分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当今世界局势出现紧张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C.日本要求建立政治大国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了怎样的努力?

    (3)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材料二 英国议员话语:“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1)材料一所反映的信息颁布的时间,颁布的机构,是在什么背景下颁布的,它的颁布使得英国政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表明国王的权力有何变化。

    (3)材料二反映了国家权力的中心有什么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社会福音运动”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弱肉强食、恃强凌弱。“福音运动”试图在美国工业化的进程中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实现社会正义,并由此构成美国民间社会改革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初,新教界人士席勒·马休首次将“社会福音”用于书名,书中指出:“福音既有个人意义也有社会意义”,而神职人员身为耶稣的使徒则应该努力解决社会问题,使耶稣的原则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中得以贯彻。上述主张代表了当时社会福音派的共同心声。此时不少新教界人士都在呼吁,要重新给宗教以更加宽广的定义,以使其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另一位新教界人士乔赛亚·斯特朗牧师也在其自传里强调:“必须像拯救个人一样去拯救社会。”一些思想现实的社会福音人士主张通过社会立法、利用政府力量来改革社会现状。

    ——《美国“社会福音运动”探析》等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社会福音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比较该运动和宗教改革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临时约法》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妥协精神”。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服从约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规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临时约法>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综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临时约法》缺乏“妥协精神”的表现和“终成废纸”的原因。

    (2)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一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从1931年日本人入侵中国东三省到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那些想要打乱国际秩序的人都曾使用过武力,而那些希望保持住国际秩序的人却从未动过刀枪。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就此被那些从不接受上次和约的国家发动起来了。

    一一【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件不论对胜利者还是战败者来说,其后果都是危险的,德国是一个大国,有恢复元气的巨大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一点。

    一一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为何要“打乱国际秩序”?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日本侵略扩张之时,“希望保持国际秩序的人”为何“从未动过刀枪”。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们国家蒙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摘编自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杨士琦传谕说,作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袁公(袁世凯)有维持共和国体的责任。接着便强调说:“本大总统所见,改革国体,经纬万端,极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本大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事宜。”可是最后还是拖个尾巴。说“国民请愿要更改国体,也为的是‘巩固国基,振兴国势’,如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办法。”

    ——唐德刚《袁世凯史传再发掘》

    (1)据材料二说明袁世凯的真意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2)从历史传统,民众素质和个人的角度分析华盛顿自愿放弃做君主的机会,而袁世凯迷恋君主制的原因。结合华盛顿和袁世凯两人最后的结果谈谈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影响。

    (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