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填空题 4 题,实验题 1 题,简答题 1 题,综合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是两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的现场照片,由照片可判断(   )

    A.—定是甲车去撞乙车的

    B.碰撞前瞬间乙车的速度一定比甲车大

    C.碰撞时两车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D.碰撞前瞬间两车的动能大小一定相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是利用磁悬浮原理浮在空中的盆栽,盆栽底部有磁体,底座内装有电磁铁。给盆栽浇水前后(   ).

    A.盆栽受到的磁力大小不变

    B.底座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不变

    C.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可改变电磁铁线圈内的电流方向

    D.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可适当增大电磁铁线圈内的电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用5N的力F向下拉绳子,使物体在6s内匀速上升0.3m。这一过程中(   )

    A.物体上升速度为0.lm/s

    B.拉力所做的功为1.5J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0.5W

    D.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把一支牙刷放在镜子的前方,镜子中牙刷像的上、下部分明显“错位”了,如图所示。从镜子的左侧面观察,发现该镜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镜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使得前表面的下边成斜面状。牙刷像“错位”(   )

    A.仅由光在前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B.仅由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C.由光在前、后两个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D.由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干路上的电流I恒为1A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 15Ω 1A”,小灯泡L上标有“6V,3W”字样。忽略温度对小灯泡阻值的影响,则(  )

    A. 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6Ω

    B. 当滑片P移到最左端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1A

    C. 在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并联电路两端电压会减小

    D. 在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会增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在如图所示的“汽油机模型”实验中,厚壁有机玻璃圆筒内底装有两根与静电起电机相连接的放电针。

    (1)将适量的汽油喷入筒内,用软木塞塞住筒口,摇动起电机。如果观察到放电针放电,汽油燃烧,软木塞被高温高压的气体     ,即可模拟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的     冲程。

    (2)实验时若发现点火装置不能工作,可用火柴替代放电针。为了点燃圆筒内的火柴,可用     会聚太阳光使其燃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宁波公交车上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

    (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    

    (2)请你推测,制造灭火毯的材料应具有     等特性。

    (3)这种灭火毯我们家庭中也可以备用。若家里的电器起火,使用灭火毯前应先     ,以防止电线绝缘层烧毁而引起电源短路,造成二次火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6年1月21日,“霸王级”寒潮来袭,狂风大作,当晚宁波气温低至-7℃。第二天,东钱湖岸边树木的枝条上挂满冰凌。

    (1)1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的    半球

    (2)在大风作用下,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水在低温下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冰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甲车两侧远光灯的规格均为“12V 60W”,供电的蓄电池电压为12V,最大容量为60Ah。某天晚上,该车熄火时忘记关闭远光灯,则车上蓄电池最多能供两个远光灯正常工作      h.由于蓄电池的电能耗尽,甲车无法启动,需要借用乙车的蓄电池“搭电”启动,如图所示。“搭电”时,先用电线将甲车蓄电池的正极与乙车蓄电池的     极相连,再将另两个电极用电线连通(如果误接,蓄电池会被短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小科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 1A”,AB间接入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5Ω。

    【实验步骤】

    ①连接电路:完成图甲中的连线,使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最大;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0V,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此时滑片P在中点附近;

    ③断开开关,在AB间换接20Ω的定值电阻;

    ④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

    ⑤断开开关,在AB间分别换接15Ω、10Ω和5Ω的定值电阻,依次重复步骤④。

    【实验数据】

    电阻R/Ω

    25

    20

    15

    10

    5

    电流I/A

    0.12

    0.14

    0, 16

    0.20

    AB间接5Ω的定值电阻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表中“★”处的数值为    

    【数据分析】小科找不出上述数据的定量关系。而其他同学都通过实验得出了“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正确结论。

    【实验反思】

    (1)小科得不到正确结论的原因是    ,需要重新实验。

    (2)根据小科的实验数据,通过进一步分析计算可以发现,当AB间的阻值变小时,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实验的成功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图所示为“观察惯性现象”的活动,在抽出纸条的过程中,为了使文具盒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请你从实验的器材选择和操作两方面,至少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管浸人水中,充满水后用手指把一端堵住,移出水面,如图甲所示。

    (1)B端的水不会流下来是由于受到    作用。

    (2)把手指移开后管内的水会怎样流动,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猜想,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是          

    (3)把细管倒过来,如图乙所示。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不会从A端流出?请写出你的判断,并用你所学的理论知识证明你的判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家庭水箱水位测量装置示意图,电源电压18V保持不变,电压表量程0〜15V,电流表量程0〜3A,R0是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1是长20cm、阻值为20Ω的电阻丝,滑片P把电阻丝与轻质弹簧的指针连在一起。圆柱体M长80cm,底面积为200cm2。当水位处于 最高处时,M刚好浸没在水中,滑片P恰好在R1 的最上端。轻质弹簧阻值不计,M全部露出水面前,弹簧的伸长长度△L始终与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 如图乙所示。

    (1)当水位下降时,电路中示数会随之减小的电表是    .

    (2)当水位处于最高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3)当水位下降,圆柱体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为50cm时,电流表示数为多少?(g取10N/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