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填空题 7 题,选择题 7 题,解答题 13 题
中等难度 2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填空题 共 7 题
  1. 位于我市凤凰公园的小西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09年,广东省发改委对广东省汽油价格进行了微小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会________(选填“上调”或“下调”),家庭用的罐装液化气是通过________形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国正在实施登月计划,寂寞的嫦娥很快就会得到家乡人亲切的问候.月球周围没有空气,月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仅为地球上的
    (1)在月球上与在地面上相比,物体的质量________,重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月球表面最容易做到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用电风扇吹风      b.开露天音乐会      c.用停表测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06年12月21日,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正式递交到了北京奥组委.火炬高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可达15分钟,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风速和每小时雨量50毫米的情况下保持燃烧,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能在强光和日光下识别和拍摄.下半部喷涂高触感红色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1)红色是火炬的主色调,从光学角度看,火炬的主要部分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火炬的表面能________(填“吸收”、“透过”或“反射”)红光.
    (2)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是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_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1)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AB段处于________状态,BC段处于________(填物态变化)过程.
    (2)D点的密度________E点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湖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而鱼却能在很深的湖底自由的生活,请你估计一下,湖底的水温约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的实例:________.
    学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列举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的利用和防止各一个例子.
    利用:________.
    防止: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这里验钞机发出的“光”是________;遥控器发出的“光”是________.平常我们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7 题
  1. 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华在学习了一章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声具有能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则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容器内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降低容器内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可见光
    D.紫外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的倒立缩小的像.下列的四块透镜中,他可能使用的是( )
    A.焦距是18cm的凸透镜
    B.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
    C.焦距是8cm的凸透镜
    D.焦距是4cm的凸透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光和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时吸热温度升高,因此沸腾时水的内能增大
    B.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一种有效途径
    C.“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揭示出桃花能反射红光的道理,我们又能从不同方向欣赏到桃花又是因为射到桃花上的光发生了漫反射
    D.物靠近平面镜,物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光纤通信中,光信号是怎样经过漫长而又曲折的线路,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呢?小红同学对此一直不明白.后来在“探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她终于明白了:光信号在光纤中( )
    A.是靠光纤壁不断地反射而向前传播
    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流动那样传播
    C.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传播
    D.是靠光纤壁不断地折射而向前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13 题
  1. 小明和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差别,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控制变量,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______和______相同.
    (2)小明和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下列表格中.请你回答:
    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时间 t/分 10 20 30 40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T1/℃ 80 64 55 50 41 21 20
    棉絮组水温 T2/℃ 80 56 43 32 28 20 20
    (3)除了采用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分别是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P′都是与凸透镜距离等于两倍焦距的位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在框中画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即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在未知焦距情况下,要粗测焦距,方法是______.
    (3)若在实验时测得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离透镜30cm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______移动,在某一位置光屏上会呈现一个______像.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4)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使光屏向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清晰.
    (5)当烛焰离凸透镜5cm时,光屏上______,但透过凸透镜能看到______像.若将烛焰移到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可以观察到这个像比刚才的要______一些.(填“大”或“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______的关系.
    (2)实验中要采用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而不是用光屏来接收像,是因为:______;
    (3)如果将蜡烛A向左下方向移动,像将向______方向移动,像的大小______;
    (4)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4 96 98 98 98 98

    (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甲中A、B两铁圈中的______铁圈.
    (2)实验如图甲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
    (3)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读数为______.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从图丙的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升高、不变或降低).
    (6)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不同.
    (7)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小明看到闪电后6s后听到雷声,求出闪电离小明有多远?
    (2)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巳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______.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利用激光束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方法,测量工具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一台激光器,和登月行动中留在月球上的角反射列阵.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宇宙航行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在上边放置了一台重30千克的“角反射列阵“,它由100块石英制的角反射镜组成,排列成10行,每行10块.角反射器刚放好,各国立即向它发射激光.宇航员还没有离开月球,科学家就捕获到了反射光.后来,人们又不断把角反射器送到月球,其中阿波罗15号的角反射器列阵由300块角反射镜组成,测月的误差已经减少到15厘米了.
    (1)想一想:我们能利用高能量、方向性好的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吗?为什么?______.
    (2)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所示.请在图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并说出下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类似的装置?(______)
    A、自行车尾灯,B、汽车后视镜,C、手电筒反光罩
    (3)若从发射激光开始到接收到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秒,求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约为______千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小红利用烧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了一个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原理来工作的;使用中发现,微小的温度变化液柱升、降不明显.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办法.
    ______请你写出确定这支温度计的0刻度的办法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个现象是因为 ______.某雷雨天的晚上,小红同学想测出某次打雷的地方距她有多远?请你帮她设计一个方法(测得的物理量用字母符号表示出).
    器材:______.
    方法:______.
    打雷的地方距小红同学距离为:S=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请写出下列几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

    甲:______;
    乙:______;
    丙:______;
    丁: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