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鼻翼较宽,说明你的生理构造良好,呼吸功能较强。在环境良好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但在污染严重的地方,你也会吸入过多废气。而鼻翼较窄的人,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不透风的地方会让你气短、胸闷。在办公室待一两个小时,你就应该去楼道或窗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以防突然缺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不超过9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环塔里木地区的古代墓葬遗址多分布在当时相对分散的绿洲上,这些墓葬相隔较远,但墓葬文化大都体现出强烈的趋同性特点——史前时期的墓葬文化体现出同一地区或同一种族的趋同性,而汉唐时期的环塔里木地区墓葬文化的趋同性多体现为不断对中原文化和中原政权国家认同的趋向性。

    环塔里木地区的绿洲农业地带与中原农耕文化多有相似之处,这一生产文化的相似性,成为文化趋同的基础。在中原力量到达西域之后,环塔里木地区对发达的中原农耕文化逐步认可,这些在环塔里木地区出土的墓葬文化中得到了体现。最先在环塔里木墓葬中出现的是中原的生产工具、物质资料等。

    随着两汉屯垦戍边地域的扩展,中原文化进一步影响了高昌、楼兰、精绝及于阗等地,这些在墓葬形制、葬具、葬俗的趋同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在罗布泊西北汉晋墓群中,双室墓、三室墓的出现,都与东汉时期中原地区流行墓葬形制较为相似。此外,少数的墓室内还绘制了壁画,这些与东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汉墓等墓葬有着内在的文化联系。

    汉晋时期的墓葬中还出现了大量类似于中原社会对美好理想与生活向往的墓葬文化。如尼雅汉晋墓地出土的精绝王族的随葬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物的华丽棉被,体现了对国家繁荣昌盛寄予的美好愿景。山普拉墓地出土的铜镜上的“见日之光”“宜家常贵”等铭文,则说明了中原地区的家庭伦理、美好生活诉求成为环塔里木民众思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高昌地区是受中原文化影响最为典型的地区,龟兹等环塔里木地区也不同程度体现了这种文化影响。高昌郡时期,作为文化传播基础的汉语言文字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广泛使用,上至官用文书,下到墓志、碑、铭等。至高昌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当时的统治者所尊崇,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诗经》《论语》《孝经》、孔安国注疏的《尚书》残卷等,以及《史记》《汉书》《三国志》《晋阳秋》等史籍,体现了儒家文化在高昌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唐代对环塔里木地区的治理更为成熟,中原文化影响更为持久。环塔里木的墓葬文化更多体现出对儒家思想、中原宗教和国家的认同。哈拉和卓1号墓出土的《唐西州某乡户口帐》记载了有关西州州学、县学、医学实施情况,阿斯塔那363号出土的《唐景龙四年卜天寿抄孔氏本郑氏注〈论语〉》和《唐景龙四年卜天寿抄〈十二月新三台词〉及诸五言诗》,则进一步说明了儒家教育在这一地区普遍实施的事实。

    唐代环塔里木的墓葬文化,不仅体现了对中原物质文化的认同,还更多体现了对唐代制度文化、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如出土的吐鲁番文书中很多体现了对唐代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实施情况。

    (选自张安福《汉唐环塔里木墓葬文化与国家认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环塔里木地区的古代墓葬遗址多分布在当时相对分散的绿洲上,虽相隔较远,但多体现出不断对中原文化和中原政权国家认同的趋向性。

    B. 在罗布泊西北汉晋墓群中,出现与东汉时期中原地区有着内在的文化联系的墓葬形制,如双室墓、三室墓,少数的墓室内绘制了壁画。

    C. 尼雅汉晋墓地出土的华丽棉被和山普拉墓地出土的铜镜上的铭文,说明汉晋时期环塔里木地区的墓葬文化同中原社会对美好理想与生活的向往类似。

    D. 唐代环塔里木的墓葬文化更多体现出对儒家思想、中原宗教和国家的认同,这与唐代对环塔里木地区的治理更为成熟有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环塔里木地区史前时期的墓葬文化体现出同一地区或同一种族的趋同性,这种特性在该地区墓葬文化中大都有所体现。

    B. 中原的生产工具出现在环塔里木地区的墓葬中,体现了在中原力量到达之后这一地区对中原农耕文化逐步认可。

    C. 高昌、楼兰、精绝、于阗等地在墓葬形制、葬具、葬俗等方面表现出对中原文化的趋同性,这与两汉屯垦戍边政策有关。

    D. 汉唐时期环塔里木地区墓葬中的出土文物体现了中原地区的家庭伦理诉求,这说明汉唐时期环塔里木地区墓葬文化同中原文化的趋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南北朝时期,高昌、龟兹等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出土的高昌郡时期的官用文书、墓志、碑、铭中广泛使用了汉语言文字。

    B. 高昌国时期,儒家文化在当地具有重要地位,这从出土的这一时期的墓葬中保存有《诗经》《论语》《史记》《汉书》《三国志》《晋阳秋》等古籍可以看出。

    C. 哈拉和卓1号墓和阿斯塔那363号墓出土的很多文物,为进一步说明唐代在环塔里木地区普遍实施儒家教育的事实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D. 从唐代环塔里木的墓葬出土情况来看,环塔里木地区受中原物质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唐代制度文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  雅

    刘建超

    沙先生手里拿着一把长两尺的绸面扇子,扇子一面是《朱子家训》,另一面是《增广贤文》,小楷行书,如他本人一般飘逸清静。扇子一年四季都在沙先生手中把玩着,即便是数九寒冬,沙先生与人谈话时,也要偶尔摊开扇面,摇上一摇。

    沙先生有个好脾气。夏天,雨水来得急,轰隆隆一串雷,劈头盖脸地就是一场雨。沙先生雨雾中依旧是不紧不慢在石板路上往家里走,只是把手中的扇子藏进袖筒。

    有人吆喝:“沙先生,快跑几步吧!”

    沙先生说:“跑什么,都在下嘛。有人做过实验,说在雨中跑的人,身上所淋的雨水要比走的人多百分之二十呢。”

    夫人才不管什么百分之几十呢,唠叨着去洗衣服、择菜、做饭。夫人把浆面条端到沙先生的面前:“吃吧。”沙先生两眼放光,接过碗坐在门口的石凳上,先慢慢地把面搅一搅,深深地吸一口气,浆香扑鼻直浸肺腑,然后轻轻地嘬一口,细嚼慢咽,满口馨香,心旷神怡。

    沙先生有滋有味地呼噜着浆面条,忽然一盆污水劈头盖脸从天而降,把沙先生刚换的衣服弄湿了,喝了半碗的浆面条也被浇了,污水溢出了碗沿。

    二楼的窗户探出一张结实的脸:“哎呀,沙先生,对不起对不起啊!我以为下面没人呢。”

    沙先生住的是个两层小楼,灰砖青瓦。楼上租给了个叫雷子的小伙子。沙先生认识雷子还颇有些意思。端午节刚过,沙先生摇着扇子在一家新开张的门店前看楹联。个头不高、长得敦敦实实的雷子走到跟前:“请问附近哪儿有厕所?”沙先生看着雷子脸上焦急的神态,说:“莫着急,我带你去。”沙先生慢步走着,雷子火急火燎在他身边转着。走到个街口,沙先生把手中的扇子一收,往前一指,这里——雷子急匆匆就跑了过去。

    沙先生摊开扇子轻轻摇摇头,安静地等在原地。

    雷子又急火火地返回来了,说:“里面没有厕所啊!”

    沙先生扇子又一收:“这里以前是有个公厕的,竟也改建成门店了。”

    雷子那个火啊,直着脖子想发怒。沙先生又指着另一侧说:“这里是我的住处,到家里方便吧。老街最难找的就是公厕。寸土寸金,谁舍得啊!”

    沙先生知道雷子是来老街找住处的,自己的二楼正好闲着,就租给了雷子。雷子在一家快递公司打工。雷子给一个女孩送快递时,与女孩擦出了火花,俩人好得如胶似漆。雷子经常把女孩带到住处玩。有时半夜,楼上吵吵闹闹,沙夫人被搅得睡不着,就让沙先生去提醒提醒雷子。沙先生吁口气,说:“让年轻人乐吧,莫扰。”

    雷子擦着湿漉漉的头发,跑下楼,给沙先生赔不是。沙先生摆摆手:“罢了罢了,只是可惜这碗美味的浆面条了。”

    一日,沙先生去西城看朋友,见许多人围在一个高层建筑下看热闹。说是一个小青年被女友甩了,想不开,要寻短见,警察都来了,怎么也劝不下。沙先生用扇子遮挡着往上看了一眼,这一看不得了,那个站在楼沿上的人竟然是雷子。

    沙先生把扇子一收,朝雷子大声骂道:“雷子,你这个孬种混蛋,你还是个男人吗?为一个负情的女人你至于吗?混蛋,要死你就跳,你别脸朝下,否则摔得你没脸没皮,家里人都不敢看。要摔你就摔死啊,别摔个半死瘫痪,一辈子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雷子,你个混蛋,你要是个男人就下来跟我回家!”

    沙先生说完背着手就走,走得依然是不紧不慢,手中的扇子一摇一摇如同展翅的大蝴蝶。

    众人正惊诧着呢,却见雷子一步一步地退下去了,抹着眼泪垂着头跟在沙先生的屁股后面。

    后来有人问雷子:“怎么就被沙先生给骂下来了?”

    雷子说:“沙先生那么儒雅的人都被我气得骂人了,那肯定是我做错了。”

    老街就又有一个民谚:沙先生发怒——肯定你错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对于沙先生的行为,沙夫人并不能理解,所以她虽然给淋雨回家的沙先生做了浆面条却不停抱怨他,对他将房子租给雷子也表示了不满。

    B. 沙先生吃浆面条的一段文字,作者描写得十分细腻,比如“慢慢地把面搅一搅” “深深地吸”“轻轻地嘬”,突出了沙先生对浆面条的喜爱。

    C. 在雷子着急找厕所的时候,沙先生给他指的地方已经不是厕所了,雷子内心很愤怒,其实沙先生根本不知道那里已经改建成门店了。

    D. 小说中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插叙的部分介绍了雷子和沙先生的渊源,以雷子的“急”衬托出了沙先生的儒雅,也为后文的情节做了铺垫。

    2.小说题目为“儒雅”,结合全文来看,沙先生的儒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有人认为,沙先生大骂雷子的情节破坏了其“儒雅”的形象。你是否认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陆谷孙的词典人生

    单调烦琐、繁重艰辛,还容不得一丝差错,这就是词典编纂。而正是在这个少人喝彩的领域中,陆谷孙先生投入40余年,只做了一件事——与时间赛跑编词典。

    陆谷孙194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余姚。17岁时他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后分配留校。1970年,陆谷孙被“发配”去编词典,之后他参与了《英汉大词典》筹备和编写全过程。编词典的冷板凳太难坐,陆陆续续,最初关在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人,高考、考研、出国,几乎走光。唯有陆谷孙把板凳坐穿,且坐出了滋味。1986年陆谷孙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承诺“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全身心投入,其中甘苦难对人言。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陆谷孙幽默地表示,自己终于得以“痛快地睡了一觉”。1500万字的《英汉大辞典》,是中国学人独立研编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更被列为联合国必备工具书。

    考虑到全球兴起“中国热”更需要汉英字典,陆谷孙又在2000年“自讨苦吃”开始编纂《中华汉英大词典》。陆谷孙说:“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就不要轻易进词典编纂的厨房。”这种劳心劳力的活,评职称时却不能算作成果,浮躁、逐利者避而远之,他却沉浸其中。没有专业团队,参编人员全部是兼职,直到2015年这部辞典才告完成。《中华汉英大词典》内容兼收并蓄,例证亦庄亦谐,从中医穴位到阴阳八卦都以英文详尽诠释。学界认为,它深度打通中英两种文化。

    编词典,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处处可见文化态度和价值观。陆谷孙既是英语痴人,深爱莎士比亚,是外国文学的知音,却也为中华传统文化醉心,要求学生热爱母语。他编纂的《中华汉英大辞典》“简繁兼顾”,目的是“希望通过英语,让两岸三地的文化身份慢慢趋同。”他编词典,态度民主、包容并蓄,尽量不用一锤定音式的单一答案,而是把众多实例收录其中,让人感受词语的色彩斑斓。陆谷孙说,语言是大众使用的,编词典没有权威,没有围墙,“编者也是读者和使用者,使用者也是编者”。但他也态度鲜明,拒绝让词典成为“网民的涂鸦场”,“直男癌”等侮辱性词语,他坚决不收。

    陆谷孙说,翻译令他想起“抵达”,从一种文字出发,去“抵达”另一种文字的彼岸。陆谷孙的学生说,先生内心深处的治学理想,是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擦去中华传统文化上的灰尘,让它们重新发光,映照世界。

    一次,在接受电视台拍摄之后,陆谷孙先生淡然拒绝了“泰斗”和“大师”的美誉。他的一生,不当挂名编委白拿稿费,不出席商业活动和荣誉颁奖礼,宁可幽居陋室,琢磨中英互译的美妙。

    除了皓首穷经地编纂词典,陆谷孙先生最为享受的身份是“教书匠”。在复旦,陆谷孙是著名的英语系“老神仙”,这不仅指他的学问之深、辈分之高,更指先生的性格风骨。他又是一个非常渊博、有趣的人,毫无学究气和词典式的“枯燥”。复旦大学数千名研究生评选“十大杰出教授”,陆谷孙以最高分列榜首。每逢他上课讲莎士比亚,四面八方赶来的学生如同参与盛会。

    当时代很浮躁的时候,先生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道自己的文化担当与使命。对这样的精神贵族,最好的写照,便是哈姆莱特的“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陆谷孙淡泊名利,编词典在评职称时不能算成果,他却全身心投入,并且拒绝“泰斗”和“大师”等美誉,不出席商业活动和荣誉颁奖礼。

    B. 陆谷孙把编词典比作做厨子,是因为这项工作费时费力,需要下苦功夫;对于这项一般人难以长久坚持的工作,他乐在其中。

    C. 陆谷孙不仅学养深厚,而且有一颗赤子之心,他虽痴爱英语,但要求学生热爱母语,希望他们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

    D. 陆谷孙编纂词典但毫无词典式的“枯燥”,他非常渊博而又有趣,被复旦研究生评选为学校“十大杰出教授”之首。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 题目说“词典人生”,点明传主所从事的是词典编写事业,同时还包含了对陆谷孙的高度评价。

    B. 陆谷孙主持的《英汉大辞典》的筹备和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有很多人离开,而他一直坚守,到1991年大功告成。

    C. 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陆谷孙的评论,让读者看到陆谷孙对学术的认知,理解他的为人,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D. 陆谷孙在编写《中华汉英大辞典》时,主张包容并蓄,尽可能详细地收录实例,但他也坚决拒绝收录网络语言。

    E. 陆谷孙编纂词典的态度是开放的,比如他主张“简繁兼顾”,认为编词典“没有围墙”,他编写的词典被认为深度打通了中英文化。

    3.陆谷孙作为“精神贵族”,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党进,朔州马邑人。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周广顺初,补散指挥使,累迁铁骑都虞候。宋初,转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迁马步军副都军头、领虔州团练使,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睦州防御使。乾德初,改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利州观察使。后四年,权步军。杜审琼卒,命进代领其务。

    开宝元年,将征太原,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师临晋阳,置砦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逐业;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六年,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九年,又命将河东行营兵征太原,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笏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尝受诏巡京师,闻里间有畜养禽兽者,见必取而纵之,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太宗尝令亲吏臂鹰雏于市,进亟欲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以为笑,其变诈又如此。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B. 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C. 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D. 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贬谪,放逐。“累迁铁骑都虞候”中的“累迁”指多次升迁。

    B. 元年,特指帝王即位后的第一年。“开宝元年”指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的第一年。

    C. 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作比,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便称“崩”。

    D.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可记事,以防遗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党进初入仕途,步步高升。他从广顺初期补任散指挥使起,历任过铁骑都虞候、本军都校、马步军副都军头等职,最后任忠武军节度。

    B. 党进作战勇敢,屡建军功。攻打晋阳时,部队还未列阵,敌将率几百骑兵来突袭,党进带领数人追杀;过了几年,党进带兵在太原城北打败敌军。

    C. 党进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他奉诏巡查京城,发现有百姓喂养禽兽的,就一定把他抓起来逐出京城;太宗的亲吏拿着幼鹰,党进却叫他认真养护,因此被人笑话。

    D. 党进幼事重威,重情重义。他起初侍奉杜重威,杜重威很喜欢他,后来杜重威的子孙有人生活贫困,党进就把月俸分给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

    (2)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 美 人

    蒋捷[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宋咸淳十年进士,宋亡后不仕。

    1.下面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写少年听雨的画面,着力渲染了“不识愁滋味”的青春年华,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

    B. 写壮年听雨,描绘了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表现了作者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

    C. “而今听雨”的画面,描绘了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的萧索情景。

    D.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明词人现在已然心如止水,波澜不起,进入大彻大悟之境。

    E. 这首词既是词人由少年到老年的人生道路和情感历程的概括,也是时代变化的折射。

    2.这首词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表现了词人的愁绪,两首词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描写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伤感气氛的一句是:“__________。”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荡涤净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去年冬季,仍有一些地方出现“供暖不暖”的问题,虽然居民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但结果差强人意,问题没有解决。

    ②如果不改变贫困地区群众安土重迁的思想,那么易地扶贫工作就可能面临农民不愿意离开,或搬迁后又回到原地的问题。

    ③反腐倡廉有深厚的民意基础,正因为如此,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播出期间,万人空巷,其收视率连破纪录。

    ④共享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挑战,现在要做的不是遏制其生长,而是要遏制其“野蛮生长”,不能因噎废食,一禁了之。

    ⑤美国一家新闻媒体公布了一份“美国压力最大的50所高校”排名,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分列前三位,在这些学校,学生通宵赶作业是家常便饭。

    ⑥四川大学研究生曹礼勇赴凉山支教,一年建成三座助学桥,彝族老乡津津乐道他的故事,甚至还给他取了个彝族名字——的日木牛。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谈判中,他们对对手的攻击是早有准备的,从谈判一开始,就掌握了主动权,使得谈判向着对己方有利的方向发展。

    B. 2016年12月14日,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发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包含“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流行语入选。

    C. 公共资源既包括土地、水等有形的自然资源,也包括文化、教育等无形的社会资源,它的开放不仅关乎社会公平,而且关乎资源配置、社会效率。

    D. 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中华大地正在掀起创业创新热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都为中原文化所折服。                     

    ①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活力

    ②不断引进吸收融合

    ③同时,中华文化也从未停止接受域外文化的影响

    ④日益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⑤他们的参与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⑥他们接受了也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A. ⑥⑤④①③②   B. ⑥④⑤③②①

    C. ③①②⑤⑥④   D. ③②①⑥⑤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①孙女士的女儿正读高中,她发现女儿从去年开始沉迷于网上的“霸道总裁”小说,幻想自己就是女主角,“前几天跟我说,要去大酒店打工,做服务员,这样特别容易碰到住总统套房的总裁”。

    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36.9%的人认为网络小说不能给人带来正面影响,35.4%的人认为能带来正面影响;71.6%的人担忧过度阅读网络小说“会陷入不实际的幻想中”。

    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