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1964年10月某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

    A.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D. “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6年4月24日,我们迎来第一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的设定和图中内容相关,下列有关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它成功发射于1964年

    C.中国从此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为庆祝“神舟”十一号的发射,某校举行“新中国科技成就展”,选取了以下图片,其中我国最先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A. 毛瑟枪

    B.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杂交水稻

    D.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A. 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 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 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 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0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材料三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1)材料二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又被称为什么?它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这位人物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3)联系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