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2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排列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分外(fèn)   臧否(pǐ)    风骚(shāo)    成吉思汗(hàn)

    B. 妖娆(ráo)   崩殂(cú)    喑哑(yīn)   廓然无累(kuò)

    C. 颤抖(chàn)  缟(gāo)素   栖息(qī)    恪尽职守(kè)

    D. 喧嚷(rǎng)  田圃(pǔ)    襁褓(qiáng)  强聒不舍(gu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留滞   树篱   禁固   自知之名

    B. 谀词   凌驾   枘凿   断章取意

    C. 殒落   佝偻   惦念   重蹈覆辙

    D. 承蜩   朦胧   曙光   红装素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 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C. 他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坚定,已到了很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意,我行我素。

    D.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梁启超,我国近代学者,字卓如,号饮冰室主人。我们学的《 敬业与乐业》就选自他的《 饮冰室合集》。

    C.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D. 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仿照示例, 续写两句话。

    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要求不超过15个字。

    9月8日,记者用无人机在云雾中航拍在建的巫山机场,外形似一艘航母。 重庆巫山民用机场位于巫山、奉节两县交界的桃花山林场,一期工程规划占地2698亩。机场海拔在1755米至1771米之间,是我市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目前,巫山机场的雏形已经基本显现,预计明年底将建成投用。

    按照规划,巫山机场不仅要新建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高山跑道,还将设置5个停机位,满足波音737、空客A320等中小飞机起降。建成投用后,将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全国主要城市航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你班拟开展“我看穷游”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穷游”,不是因为穷而穷游,而是一种观念,一种不同的行走方式,一种理想的、潇洒的路上生活——背上行囊,清清爽爽地上路,风餐露宿,简朴行走,心灵自由,和“有钱”“没钱”无关,这种方式所用资金少,花销小。同时,沿途有无穷无尽的景色,看遍天涯海角,饱览所有景色。    

    材料二:别的孩子暑假是坐飞机、坐火车去旅行,可7月7日一大早,西安市民蒲伟背了一些平时户外用的装备,带着八岁儿子从西安出发,沿着312国道向兰州迈进。更令人惊讶的是,父子二人仅仅只带了100元现金。据了解,蒲伟是陕西户外圈的名人, 曾经登过珠峰,有丰富的户外经验。蒲伟说,平时他叫儿子豆哥,“豆哥虽然只有8岁半, 但也有一些户外经验,我并不太担心他的体力和毅力。”谈起行动的初衷,蒲伟说:“徒步穷游,一路上可以和孩子一同感受到世间百态、人间冷暖,磨炼儿子意志,这会是一 次很好的体验和感受。”    

    材料三:有网友评论道:“100元穷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次社会化锻炼。不论是搭乘顺风车,还是接受陌生人的馈赠,抑或遭遇别人的误解与冷漠,为了完成“100元穷游”的目标,这对父子备尝艰辛。沿途必须学会和陌生人打交道,学会将有限的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学会寻求社会支持,这都是“100元穷游”隐含的价值。

    ⑴阅读材料一,请简单概括“穷游”的内涵。

    ⑵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穷游”有哪些价值。(答出两点即可)

    ⑶此次“我看穷游”活动中,有同学认为,让孩子过早接触社会,感受人间冷暖,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有同学认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词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照驿墙。

    (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5)《观刈麦》中描写农人们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道出了封建年代无数文臣武将共同宏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陈涉世家  (节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______________(2)楚人怜之怜:______________

    (3)卜者知其指意指意______________(4)置人所罾鱼腹中罾: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1)陈胜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请用原文作答)

    ⑵陈胜吴广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威众之策)是什么?(请用四字短语概况)

    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下列小题。

    古藤(王剑冰)

    ①A.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②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③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④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⑤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⑥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⑦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⑧B.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⑨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⑩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⑾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⑿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⒀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⒁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1.对于“古藤”,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四个词语加以概括。

    2.文章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老态女子生孩子的故事分别有什么作用?

    3.本文有很多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选择一句作点评。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你能说说作者通过古藤的形象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下列小题。

    书非自律不能读(宿正伯)

    ①有一个现象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我们常常在年初制定了宏伟的读书计划,到了年尾,却发现根本没看几本,有些书甚至连塑封都还没来得及拆开。结果,在感慨“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之时,在徒叹“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之际,只能以时光不允、精力不济作为心理安慰。然而,根由真的是时间和精力不够吗?细细想来,恐怕还是我们内心的自律不够。

    ②现代社会具有工作节奏快、身心压力大、信息来源广、知识获取渠道多、休闲方式丰富、时间碎片化等特点。这种种因素不仅挤压了读书的时间,分散了读书的精力,也动摇了一些人读书的信念。因此,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坚持读书,就需要有严格的自律精神来抗衡。所谓自律,就是不仅要有可行的读书计划,而且应当严格执行,纵使有所变通,也要通过时间碎片的拼接,及时给既定计划打上“补丁”。

    ③不久前,读到宋代大儒朱熹的一句话:“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仔细玩味,颇有道理。以我自己为例,有时候,我睡觉前想看看书,一看时间已经不早,为了保证睡眠质量和次日的工作精力,决定还是早点休息。可躺在床上,却习惯性地浏览起微信来。与朋友几番对话下来,不知不觉就过了午夜。而我的一位好友,无论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读一段《资治通鉴》,并简要记录心得。如今,他已在朋友圈分享了800余篇读书体会。两相比较可知,真正的差距并不是时间多寡,而在自律程度。

    ④很多时候,所谓的“没有时间”“工作太忙”,表面来看,是现实无可奈何的理由;深层次看,则是心灵自我放纵的借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只要你愿意读书,总能找到时光的缝隙,关键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挤、去找。正如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在这个意义上,与其抱怨时间太碎、工作太累、诱惑太多,不如在微黄的灯光下、在泛着墨香的书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⑤自律还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其他方面的自律,也不能保证读书的自律。比如,你想在工作间隙读书,必须保证不耽误工作,其前提便是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如此,读起书来,才能做到心无挂碍,否则,难免顾此失彼。多个方面的自律,才能保证整体的自律。事实上,一个在时间安排方面自律的人,往往在方方面面都是自律的。

    ⑥前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今天或可说,书非自律不能读也。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当你心有所律时,繁华不能摇曳你,潮流也不能裹挟你,真做到如此,又何愁自己的灵魂得不到书籍的滋养呢?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具体说说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作者认为读书应“自律”,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4.第三段依次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以其中一种为例,分析其作用。

    5.读完本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在浮躁的社会里坚持读书?请举例谈谈。(不得抄录文章原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请从(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1)还记得蹒跚学步时,牵着我们的那双粗粝而充满了生命喧嚣的手掌吗?还记得第一次眺望窗外时,落在窗棂上,教我们感受温暖的那一寸温厚甜糯的阳光吗?

    就是那一寸阳光,那一树雨露,那一枚秋天的红叶,那一双牵我跨越山河的手掌,那一张雕刻着我的光阴故事的课桌……,陪伴我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人世间,任我一点点,一节节,成长为茂林修竹。请以“________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阅读下面的材料,自己确定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个小男孩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段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男孩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小男孩内疚地把它捧回草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