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语言应用 3 题,选择题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娇嫩)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浮/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弱/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        ,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宕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       ,清丽的和声。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出茧     浮想联翩

    B.排筏       亭亭玉立

    C.映照     有条不紊

    D.叠句      心宕神驰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娇嫩    飘     娇弱

    B.娇弱    飘      娇嫩

    C.娇弱    浮     娇嫩

    D.娇嫩    浮      娇弱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散发出阵阵幽香的水面   音乐的悠扬的旋律 

    B.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    悠扬旋律的音乐  

    C.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    音乐的悠扬的旋律

    D.散发出阵阵幽香的水面   悠扬旋律的音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

    ②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③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④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⑤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⑥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针对社会反映‘经济效益虚高’‘应用情况不实’等可能存在的问题,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首次组织开展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的核查试点。”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8日对记者说。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从初评通过为特等奖、一等奖的项目中随机抽选了若干个项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核查。“在推荐材料里本就需要填写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但是外界反映经济效益可能不是太实在。”该负责人说,进行经济效益核查试点的目的是探索出一套切合实际又可操作的核查方法,更科学合理地制定指标体系,准确评估项目对于经济、社会、技术的推动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百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运动员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顿时同学们沸反盈天,用整齐响亮的口号为他们加油助威。

    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它从陌生的地方来,降临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乘上了从天国吹来的清新柔风,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该校注意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引导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文明处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B.任何一种母语教材,都是以母语中的经典作品和一定比例的其他语种的经典翻译作品构成的,因为经典代表了无法逾越的历史和必须接受的传统。

    C.生态环境的质量与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有关系,对于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只有人人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D.孩子母亲外出的,身体、心理方面的各项指标都明显落后,目前发生的留守儿童事件,多与母亲的监护责任不到位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

    (二)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折。

    (节选自《肥水之战》)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人之,亦不甚惜    视:对待

    B.戍卒叫,函谷       举:发动

    C.草行露宿,以饥冻    重:加上

    D.客问之,答曰       徐:慢慢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敢言敢怒         后人哀之不鉴之

    B.齐、楚精英         不觉屐齿

    C.多九土之城郭         玄等乘胜追击,至青冈

    D.使晋兵得渡,决胜负  使不得上,可万全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B.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C.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D.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用了大段的排比句表现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而用十几个字描写其灭亡的过程,这种详略布局,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B.秦国灭亡六国,掠取了大量财富;而六国统治者的财富也都是从人民那里掠取的。六国的灭亡,可以说是统治者执政行为的必然结果。

    C.从《肥水之战》的选文中可以看出,晋军之所以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谢玄、谢安等人在战场上灵活机智、指挥若定,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

    D.《淝水之战》选文中详细描写了晋秦两军的战斗过程,在结尾处补写了朱序在秦军的行为。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是造成秦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①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革录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⑤,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①锦襜突骑:指精锐的锦衣骑兵。襜,chān,短衣。

    ②娖(chuò),握着。

    ③胡革录(lù):装箭的箭筒。

    ④金仆姑:箭名。

    ⑤平戎策:阐述抗敌策略的书。

    1.简要分析“追往事,叹今吾”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于“学”与“思”的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苟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阐明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寄奴(刘裕)大举北伐时气势豪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后面题目。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横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边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见了一个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人们往往从批判的视角分析王熙凤这个人物,如果从欣赏的角度看,选文中刻画了王熙凤哪些性格特点?

    2.选文描写刻画王熙凤这一形象,除了语言、动作、外貌和神态描写外,还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举例说明。

    3.文中划线句子“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中的“笑”字精妙传神,请简要赏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柿子红

    乔忠延

    ①柿子红,就是中国红。

    ②不,不,这么急急慌慌地直抵终极目标,实在有违柿子的品性。应该说,柿子红透了,才是中国红。

    ③柿子和挂在树梢的众多青果没啥两样,只要暑热一退,秋风便化作喝彩声,一阵一阵地召唤着它们成熟。谁不喜欢喝彩?早一点成熟似乎就能像奥运健儿那般,得到一枚光灿灿的金牌。看吧,伴随着喝彩声,青果们铆足了劲头,偾张了血气,竞相忙着早些冲到成熟的终点。早一分钟,早一秒钟,哪怕早零点零零几秒,那金牌说不定就会属于自己。

    ④橘子熟了,皮色还在泛绿——顶大也就是褪掉绿色,涂抹了一层黄色就算熟了。梨子熟了,只是橙黄了圆溜溜的外皮,那橙黄很是纯粹,却与红色一点儿也不沾亲带故。苹果则不然,喜欢用红色美饰自个儿,可是有些心急,还没待红色涂满抹匀,便急火火宣告了成熟。因而,那红只是绿中夹杂着淡淡的红,或者黄中夹杂着淡淡的红,没有红遍身,更称不上红透体。称得上红遍身的是枣子,枣子不像橘子、梨子和苹果那般猛烈地冲刺,不管秋风喝彩不喝彩,依然不温不火地描画着自己的全身,先描下边的一个圈,再画腰身的一个边。如果就这么从从容容涂抹,中国红肯定不能独独属于柿子。偏偏就在这当口,中秋节抵达了。中秋可不是个平常日子,是月儿最圆,最亮的时候。这样的时光,一年才有一次,是呀,整整365个日出日落才能轮转一回。这样美妙的时辰,若不露个脸岂不是终生的遗憾?何况橘子、梨子和苹果,早就拿到了显赫人前的入场券。枣子沉不住气了,慌忙用红颜料大把大把地往脸上敷染。世上凡是急于求成的事,没有一件能够办好。枣子也无法摆脱万事万物的规律,一焦急,用过了劲,敷重了色,抹得深深的,若不是及早停手,准会像茄子那样弄得紫紫的。

    ⑤中秋节光临的时候,没有随波逐流的仅仅剩下了柿子。柿子依然像先前那般淡定,那般从容。秋风发出头一声喝彩时,柿子虽然也开始了生命的第一次转换,由青涩变为淡黄,可是随后,无论秋风喝彩与否,无论中秋的临近与否,柿子从未迷乱心性,从未忙乱手脚。一天天悠然过去,淡黄变作了中黄,中黄变作了深黄,深黄变作了橘黄,橘黄变作了橘红,橘红变作了曙红,曙红变作了鲜红,红色逐渐浸染着柿子的身躯。请原谅我没有使用“涂抹”一词,那的确不是涂,也不是抹,涂和抹都是外表的装扮,柿子却是在浸染自己,是在彻里透外地洗心革面。身心随着表皮变黄,变红,在秋风远去后的一天,终于红成了晨曦里一轮喷薄初升的朝日——光彩夺目的中国红!

    ⑥中国红,漫山遍野的柿子一颗不少地全都变成了中国红!

    ⑦此刻,繁忙了一个春天,辛劳了一个夏天的柿树叶,终于可以放心地飘舞远游了。说是远游,还不如说是适时的隐退,让遮蔽在自己阴影下的柿子凸现而出,在碧蓝碧蓝的天空中,灿亮成颗颗明星,灿亮出秋果里唯有的一种中国红。

    ⑧此时回眸那些急于成熟的橘子、梨子、苹果和枣子,即使不苛求它们也是红色,绿也罢,黄也罢,紫也罢,哪里还看得见一个呢!让空旷的冬季不再荒贫的唯有柿子。柿子上的中国红闪耀着寒天里星火一般的生机。那么夺目,那么光彩!

    ⑨可是有谁知道,冠领寒冬的柿子从来没有出人头地的欲望,反而谦和退让了一生,总是把显摆露脸的机遇礼让出去。百草竞相萌发的初春,柿子没去赶这浪潮,最后生发嫩芽的才是它;百花竞相开放的初夏,柿子也没去追这时尚,最后爆开花朵的还是它;百果竞相成熟的初秋,柿子还是没去抢这风头,最后成熟的仍是它。柿子用自己惯常的淡定生长着,无论是绿叶,还是黄花,莫不展现出与世无争的品性。可就是这品性,凝结出了柿子红,中国红。

    ⑩柿子红着,荷尽已无擎雨盖,它红着,菊残已无傲霜枝,它红着,一直红到雪花飞舞梅花爆开的时节。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2月11日 15版)

    1.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伴随着喝彩声,青果们铆足了劲头,偾张了血气,竞相忙着早些冲到成熟的终点。

    (2)在秋风远去后的一天,终于红成了晨曦里一轮喷薄初升的朝日——光彩夺目的中国红!

    3.文章结尾语言精妙,含义隽永,请加以赏析。

    4.文章写柿子其实也是写人,那么,文中的柿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杭州图书馆引起了无数网友和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实行“零门槛”阅览,因此常有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此消息在网上传播开后,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图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但是,有的读者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