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18分)

    1.终日不成章,________。     (《迢迢牵牛星》)

    2.________,雪尽马蹄轻。     (《观猎》)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     (《钱塘湖春行》)

    5.骨已尽矣,________。     (《狼》)

    6.殚其地之出,________。     (《捕蛇者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题中“乐天”指的是________(2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天时不如地利

    ①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作者孟子是 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在初中阶段教材里还学过他的作品有《________ ________》。(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3分)

    委而去,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作者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②和③段在论证观点时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第④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突出了“得道”的重要。

    D.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战胜强者的治国方针和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注释】①说:shuì劝说。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⑴其友李生谓之不学(      )

    五日 (      )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生十分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走了。

    B.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跑了。

    C.王生十分生气,不答应李生而自己就跑掉了。

    D.王生更加生气,不答应李生而自己就走掉了。

    3.王生的可贵之处在于⑴________    ⑵________  (2分)

    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生认为善学者要不耻下问,能择善者而从。

    B.李生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论证善学贵在善思。

    C.李生认为王生即使想改进学习方法也为时已晚。

    D.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2分)

    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

    ①近期,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说:“……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成世界的文学。”

    ②莫言的此次获奖,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译作家们真是功不可没。由陈安娜翻译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三本小说在瑞典出版,最近一本《生死疲劳》将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是作品被翻译至国外的数量第一人。目前,他的大部分长篇都被翻译成外文,其中《红高粱家族》有16种译本,长篇小说《酒国》有6种,《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等都有各种译本。

    ③莫言的获奖感言,触及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软肋: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众所周知,文化事业要走向世界,离不开翻译工作。因此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

    ④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瑞典文译者陈安娜和瑞典的汉学家、出版家伦纳特·伦德贝里的努力,没有翻译家架起一座中国文学通往世界文学的桥梁,那么,莫言的获奖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相当深远。

    ⑤从目前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翻译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合格的翻译人才极度短缺。国内外译中有大量翻译人才,但中译外的人才严重溃乏,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存在。健在的老一辈翻译家,许多人已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同时,翻译工作的商业化和金钱化,也对文学作品中译外造成巨大冲击,许多人才无法静下心来从事文学作品的中译外工作。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发展报告(19492009)》指出,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依次为43%34%10% 5%4%

    ⑥中国文学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措施,重视培养翻译家队伍,特别是抓紧大力培养中译外的人才,吸引他们从事中译外的工作。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最近对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出版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从国家语言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事业;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译外事业的国际化;三是要重视和加强中译外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解决中国对外翻译事业所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四是要释放翻译服务业的产业潜能,逐步扩大中国文化外译产业的市场效应和产业规模。相信这些建议一旦成为实施的举措,那么中国文学进一步变成世界文学将会大大提速。

    ⑦一个莫言,现在代表中国,这当然很好;但是,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还有不少类似莫言这样的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因没有翻译成外文,“藏在深闺人未识”。让更多莫言式的作家为众所周知,中国的翻译家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来。

    (2012年12月13日《东方时评》,有修改)

    1.第⑤段画浪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2.第⑦段中“藏在深闺人未识”在文中的含义是 ________(3分)

    3.第⑤段画直线句主要运用________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________(4分)

    4.上文第④至第⑥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   )(3分)

    A.总分式           B.并列式           C.层进式          D.对照式

    5.上文中作者由莫言的获奖想到了________ 的问题,进而提出 ________ 的观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1)________ ;(2)________;(3)________ (10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分)

    蝈蝈的叫声

    ①“唧唧,唧唧——”窗外,若隐若现地传来一阵叫声。

    ②我警觉地竖起耳朵。是什么声音?从哪里传来的?怎么这么刺耳?

    ③自从儿子进入中考倒计时以来,我对声音就特别敏感。有一次,六楼一户人家搞装修,虽然与我家隔了四层,但是,我还是感觉电钻和电锯的声音,非常刺耳、吵人。我跑上楼,与那户人家商量,我家孩子正在迎接中考,孩子每天下午五点半放学回家,能不能请你们在五点半前停工?户主一听我的来意,二话没说,当即吩咐工人,每天五点二十准时停工。后来才获知,去年他的小孩刚刚参加过高考,深有体会。父同此心啊。

    ④“唧唧,唧唧——”声音越来越响,似乎正由远而近。

    ⑤这是多么单调、直接、枯燥的声音啊,简直让人抓狂。我们家,早就草木皆兵。平时在家里,我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哼个小曲,有时兴致来了,还会和妻子对唱一曲家乡的黄梅戏,来段天仙配什么的。夫唱妇随,甭提有多美了。这个嗜好,早已被我像掐灭一根香烟一样,灭了。为了给儿子打造一个静谧、祥和的学习环境,我和妻子在家里尽量不发出一丁点声音:电视,不看了;音响,不听了;手机,调到振动;做饭的时候,将厨房的门关牢,不让任何锅碗瓢勺的声音透出来。最绝的,是妻子将拖鞋底都缝了层厚布,这样,走起路来,就能跟猫一样,无声无息了。有几天我感冒,老是打喷嚏,声如轰雷,为了将喷嚏的声音遏制住,我肩膀上搭了条厚实的毛巾,一旦要打喷嚏,赶紧用毛巾将嘴死死捂住。喷嚏,遂一次次作夭折状。

    ⑥“唧唧,唧唧——”该死的声音,像炸雷一样,越滚越近。最后,竟然在楼前停了下来。

    我打开窗户,探出头,一看,肺差点气炸了!原来是一个小贩,挑着一串串蝈蝈笼在叫卖。米黄色的小笼子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蝈蝈的叫声。我家楼下正好有一棵大树,卖蝈蝈的小贩和他的蝈蝈们,看来是打算在树荫下休息会儿。“唧唧——”一只蝈蝈的声音;“唧,唧唧——”又一只蝈蝈的声音;“唧唧,唧唧——”如果你听过几百只蝈蝈同时吼叫,你一定会像我一样愤怒、崩溃!

    ⑧蝈蝈的声音,很快吸引了几个玩耍的小孩,围了过去。这些刚上小学的孩子,暂时还没有感到多少学习的压力,几只蚂蚁,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何况忽然闯进小区里来的蝈蝈们。儿子小的时候,也像他们一样,无忧无虑,快乐得像个天使。记得有一次,我带儿子到乡下一位亲戚家玩,亲戚家外面的树枝上,到处都是蝈蝈的叫声。儿子和亲戚家的小孩,拿着网兜,四处逮蝈蝈,一个下午下来,胳臂晒得脱了一层皮,他竟然丝毫不觉得痛。我曾经答应他,每年夏天都带他去乡下,这个承诺,已经有几年没有兑现了?

    ⑨“唧唧,唧唧——”蝈蝈的大合唱,拉回了我的思绪。不行,我不能让这个噪音影响了孩子的复习!再有一个星期,儿子就要参加中考了,这可是他人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次大考,绝不能毁于一旦。

    ⑩我怒气冲冲地打开卧室的大门。

    ?刚走到客厅,儿子房间的门,突然也打开了。

    ?“儿子,是外面的声音吵了你吧?我马上去赶走他们!”我心疼而有点愧疚地看着儿子。

    ?“老爸,你也听到外面的声音了□”儿子伸了个懒腰 □ “我从窗户看到了,是蝈蝈的声音,真好听啊!”

    ?好听?我以为儿子会像我一样被聒噪的蝈蝈声弄得心烦意乱,没想到,他竟然觉得好听。他真的觉得蝈蝈的声音好听?他没有被影响到吗?

    ?“老爸,我有个小请求。”

    ?“你说,老爸答应你。”

    ?“去帮我买一只蝈蝈回来,好吗?”

    ?……

    1.(1)在第?段方框的位置,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老爸,你也听到外面的声音了□”儿子伸了个懒腰 □“我从窗户看到了,是蝈蝈的声音,真好听啊!”

    (2)第⑤段画线句中“透”不能改成“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第③和⑤段父母为儿子所做的努力:(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   (3分)

    4.文中反复写到蝈蝈的叫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5.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表现了父母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呵护。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有个安静的环境。

    C.本文表现了父与子两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D.本文告诉我们爱孩子要真正了解他的需求。

    6.联系上文,适当运用描写方法,给本文续个结尾。(80字左右)(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写作(60分)

    题目: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