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社会的剧烈变革    ②私学的兴盛    ③出现思想解放运动    ④各国纷争的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的学者将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道、法、墨、儒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儒、道、墨、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

    A.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B.他给儒学注入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新内容

    C.他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

    D.他是当时的鸿儒,影响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A.儒学思想的自我更新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果你生活在西汉时期,有可能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是

    A.听孔子讲学                           B.在太学里学习“五经”

    C.在书院里听“二程”讲授理学           D.接受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守仁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对君主专制   ③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有

    ①活字印刷术    ②张衡的地动仪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B.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

    C.统治阶级的鼓励提倡                              D.民族融合的不断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是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沈括:《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语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议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注: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5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9分)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根据你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时间

    王韬的主要活动

    1849年

    受英国传教士邀请,入英人所办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

    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被清廷发现并追缉,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滞港期间,协助英华书院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兼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

    1867年

    漫游法英等国,应邀前往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作学术演讲

    1874年

    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

    1879年

    应日人邀请,前往日本考察四个月,写成《扶桑游记》

    1886年

    主持上海格致书院,推行西式教学

    1894年

    孙中山拜见王韬,王韬为孙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李鸿章)书》

    材料二   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也。欲明洋务必自此始。

    ——王韬《弛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王韬《纪英国政治》

    (1)据材料一,说明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贡献。(12分)

    (2)概括材料二观点并作简要评价。(8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王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一,指出其原因。(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