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3 题
  1. 读下图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17/4/13/1664860390588416/1666117683011584/STEM/5504f89476a7420a9257e2a1826ec784.png]

    1.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

    A. 南半球西风带   B. 南半球信风带

    C. 北半球西风带   D. 北半球信风带

    2.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 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 洋流④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 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B.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 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该山可能位于(  )

    A. 40°S附近   B. 赤道附近

    C. 40°N附近   D. 极圈附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

    A. 向南,暖流   B. 向北,寒流

    C. 向北,暖流   D. 向南,寒流

    2.有大渔场分布的海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17/4/13/1664860390588416/1666117683036160/STEM/6f56ac6b358d45b58a0239239bb1b6d2.png]

    1.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

    A. 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B. 含沙量小、冰期短

    C. 水量丰富、落差小   D. 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读右图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对图示时期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 陆地面积逐渐缩小   B. 海岸线各点均匀向海洋推进

    C. 陆地向东南方向扩   D. 延伸速度越来越快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生物演化说明了(  )

    A. 只能说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

    B. 只能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

    C. 生物演化与整体环境演变无必然联系

    D. 既说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又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主宰地球1.6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恐龙在6 500万年前却突然覆灭。关于恐龙绝灭的原因,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哪一项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  )

    A. 气候变化   B. 植物变化

    C. 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D. 水的变化

    2.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

    A. 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

    B. 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C. 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D. 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痕迹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及判断依据组合正确的是(  )

    A. 北、南、西、东——热量、光照

    B. 东、西、南、北——地形、水源

    C. 南、北、东、西——土壤、水源

    D. 西、东、南、北——地形、光照

    2.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

    A. 水旱灾害频繁   B. 沙尘天气加重

    C. 物种减少   D. 地震灾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蒸腾加强 ③库区蒸发量增大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④③②   D. ②④①③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特征   B. 区域性特征

    C. 差异性特征   D. 不稳定性特征

    3.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A.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D.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砍伐植被   B. 地壳上升

    C. 气候变化   D. 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

    材料二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 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C. 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D. 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2.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 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 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 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的关系判断, ABC分别代表(  )

    A. 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 农业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C. 破坏森林、牧业下降、农业减产

    D. 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2.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  )

    A. 结合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

    B. 结合积蓄肥料,发展沼气

    C. 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

    D.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所处的温度带可能是(  )

    A. 温带   B. 亚热带

    C. 热带   D. 亚寒带

    2.导致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景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条件   B. 水分状况

    C. 水热差异   D. 土壤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公司在南非的投资量大增,到2020年南非将增加装机容量320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结合西班牙和南非两国某自然带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带为(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热带草原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甲图中该自然带分布的最高纬度高于40°,而在乙地区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分布及轮廓   B. 大气环流的差异

    C. 地形分布   D. 洋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 垂直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因素   B. 大气环流

    C. 太阳辐射   D. 洋流因素

    3.下列有关交通线区位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路、公路的选线要尽可能避开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多发区

    B. 平原地区的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多

    C. 公路在缓坡地上呈“之”字形弯曲

    D. 自然因素是交通线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读下图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水文   B. 气候

    C. 地形   D. 矿产资源

    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  有可能发展为聚落,其形状可能是(  )

    A. 带状   B. 团块状

    C. 网状   D. 棋盘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B. 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C. 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

    D. 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

    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 澳大利亚   B. 中亚

    C. 北非   D. 西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表示人类各文化发展阶段的人均日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 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 人均能源消耗的增长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D. 人类在各文化发展阶段都主要消耗一种能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现代人类消耗的能源大部分属于(  )

    ①非可再生资源 ②可再生资源 ③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④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

    B. 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C. 自然灾害都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件

    D. 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 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B. 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C. 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 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  )

    ①气候复杂多样②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③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④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 开垦梯田   B. 治理河流

    C. 修建水库   D. 植树造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据报载,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至1000元。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人。

    (1)从干湿地区看,西部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区。

    (2)西北内陆地区的自然带主要有____________  带和____________  带。

    (3)结合上面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水循环各环节名称:B_____、 C_____、G______、I_____、这些环节可以组成____________ 循环。

    (4)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西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_________________。

    (2)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  带。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______和西风带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⑧⑥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③④⑤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为基础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附加题)

    (1)指出图中洋流①②的名称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___________。

    (2)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开始较__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

    (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