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综合题 5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图中实线表示黄土高原局部等高线(单位:m),虚线表示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m)。拥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地与丁地的黄土厚度可能相同

    B.图示区域基岩表面中间高四周低

    C.图示区域的地貌形成与植被破坏有关

    D.图示区域降暴雨后冲刷最严重的是丙地

    2.某日在乙地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下列叙述最有可能的是

    A.该地农民正忙着收割小麦

    B.南极附近海面上漂浮着很多冰山

    C.长江中下游地区酷暑难耐

    D.地中海沿岸的游人正在岸边沙滩上进行日光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青藏高原湖泊巴木错位置示意图,下表示意2009年该湖泊面积(S)及该湖泊所在区域气候要素(P—降水量、T—气温、E—蒸发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材料分析,导致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降水量大小   ②流域面积大小   ③气温高低及变化   ④人类活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③④

    2.从材料中发现4月湖泊面积比2月还要小,达到年内最小值,其原因能是

    ① 4月降水量增大不明显,但蒸发量比2月大,湖泊水量减少

    ② 2月气温低,湖泊结冰导致湖泊面积较大,4月湖冰融化,水面下降

    ③ 4月工农业生产大量从湖中引水,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④ 4月的大气降水量比2月小,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景观出现在

    A.甲       B. 乙   C.丙       D. 丁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D.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冬季风势力增强

    C.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

    B.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

    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正午日影位于南侧

    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2.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①冻土广布,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      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

    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系统更完善

    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

    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月份,并分析原因。

    (3)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名贵的保健食品,银耳对自然环境有特殊的要求,有“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之说。银耳的温度在16 ℃~28℃之间生长最好;好氧惧光,氧多耳大,氧少耳小。适当的散射光,耳白质优。

    材料二  通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大巴山南麓、秦巴山区腹地,植被茂密,气候湿润独特,每当日落之后,山坡上缕缕雾气从草丛中冉冉升起;同时,团团雾气也徐徐自天而降,到子夜时分,雾气相互交接融汇成白色云团。而通江银耳只以7-8年树龄的栎木棒栽培。每年只有3-9月一个生产周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培育方式使通江银耳胶质浓重,质地优良,一般每斤售价都在500元以上。

    材料三  福建省古田银耳以棉籽壳或农业作物秸秆、玉米芯和木屑等原料加辅料作培养基生产,周期为50天左右,全年均可生产,年产量达1.76万吨(干品),是中国最大的银耳产地。但古田银耳售价不高,通常几十元一斤。

    (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通江山区日落后起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通江银耳质地优良的原因

    (3)有人提议通江市按现有生产方式,扩大银耳生产规模,你同意这个提议吗?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4)对照通江银耳的生产方式,评价古田银耳生产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之列,一年四季对境内外旅游者产生着强烈的吸引力。请说明云南石林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及该地境内外游客数量较多,季节构成较均衡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地级行政区域多个气象观测站关于大风天气的多年统计资料,该区域的大风天气多由冷空气南下引发形成。

    (1)据图归纳该行政区域大风日数的变化特征。

    (2)从全球气候变化分析该行政区域大风日数年际变化趋势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使“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但城市垃圾使“美丽中国”成为尴尬的场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场、焚烧厂、堆肥厂、及其它方式,目前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80.3%。

    材料二  我国采用垃圾焚烧发电的方法来处理城市垃圾,但遭到有些人反对,有些居民去问责当地城市管理委员会。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采用填埋场会在哪些方面影响中国的“美丽”?(4分)

    (2)如果你也是持反对意见的村民之一,说明反对的理由。(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