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其他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2 题
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繁(yǎn)  分道扬 (biāo)         B.恣(suī)   与日增(jù)

    C.级(shè)    无精打(cǎi)           D.宝(guì)   万俱寂(lài)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之乎?则吾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

    A.君将哀而之乎    生:使……活下去   B.则吾役之不幸   斯:此,这

    C.吾不为斯役      向:从前           D.则久已矣       病:患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C.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D.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______,画上者妙在______,梦中者妙在______,胸中者妙在______。

    ①位置自如    ②笔墨淋漓    ③景象变幻     ④丘壑深邃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张    仪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赵,乃遂入秦。(《史记·张仪列传》节选)

    1.下列句中的“之”与“张仪于是之赵”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张仪之来也,   B.以求通子之愿

    C.无御之者    D.辍耕之垄上 

    2.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楚相怀疑张仪偷盗了玉璧并拷打他,张仪毫不在意,坚持游说诸侯。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苏秦为了保住“合从”的结果,想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

    C.张仪求见苏秦,可苏秦却不以礼相待,并多次责备他,于是张仪愤而离去。

    D.张仪认为自己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想到秦国可能接受他的政治理想,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已而楚相璧  亡:________              ② 掠数百 笞:________

    ③子不收也  足:________                ④ 独秦能赵 苦: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2分)

    (2)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①嗔:生人家的气;怪罪。②焙:用微火烘(药材、食品、烟叶、菜叶等)。

    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山村环境有怎样的特点?用什么写法?(2分)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奇招击退红潮

    丹丘生

    ①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选自2013年第1期《大科学》)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2分)

    2.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让土地休息一会儿

    豆春明

    ①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遇不上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②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人也休息了。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③土地也该休息了。

    ④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⑤只有风心疼土地。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⑥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田挨得更紧了。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

    ⑦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⑧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⑨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无能为力。

    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大美。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住明天的村庄?

    ⑪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这种田,名叫冬水田。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1.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4分)

    2.联系上下文,赏析第 ② 段中划线句子的妙处。(3分)

    3.细读第 ⑩ 段画线句,从语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4分)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 ⑫ 段“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的理解。(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 愿将腰下剑,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 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3. ________,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4. 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5. ________ ,在河之洲。(《诗经》二首)

    6. ________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7.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李煜《相见欢》)

    8.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9.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10. 土地平旷,________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有人说,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太枯燥,一天到晚就是学习,有什么可写的?其实说这话的人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的慧眼和一颗热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你在校园里驻足、漫步,或亲历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便会发现一幅幅生动的富有情趣的画面。

    请在:“课间”、“午餐”、“活动”三项内容中任选一项作片段描写。

    要求:(1)注重描写。 (2)至少要用一种修辞手法。(3)字数在1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60分)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他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要求:(1)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