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豆豉(chǐ) 血脂(zhǐ) 商榷(què) 咄咄逼人(duó)

    B.稽首(qǐ) 憎恨(zènɡ) 症结(zhènɡ) 前倨后恭(jù)

    C.漩涡(xuàn) 滂沱(pánɡ) 檄文(xí) 牝鸡司晨(pìn)

    D.胡诌(zhōu)粳米(jīnɡ) 粗糙(cāo)相机行事(xiàn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座石拱桥虽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吹打、旁敲侧击,仍然立在那里,岿然不动。

    B.面对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市场这样的事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闻风而动,上下其手,彻底追查,促进食品市场环境安全有序的发展。

    C.去年,很多地方政府“卖土地”的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六七成,这种依靠“土地财政”维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为,简直是竭泽而渔。

    D.参加冬奥会选拔赛那天,李佳很紧张,感觉压力很大,是其他选手和老师们对她无所不至的照顾和关心使她逐渐减轻了心理压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B.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那个万物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兽首买家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消息如石破天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唇枪舌剑,讨论非常的激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冲击,学生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

    B.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脱离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时尚娱乐至上的地步。

    C.当法官指控陈水扁为满足私欲不择手段在海外大量洗钱时,他却对法官反戈一击,拒不承认。

    D.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广大消费者对今年三月十五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2009年,中国社会经济各项主要运行指标先抑后扬,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显现回暖和强劲增长,在稳定全球经济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庆祝活动,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炽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D.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地行动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一天,县里的高官都来通车典礼上是我作为代表迎接了县长大人们。

    B.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盖棺定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C.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D.由于菲律宾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海水没有出现重大变动,菲火山地震研究所今天下午解除了智利大地震引起的海啸可能袭击菲国的警戒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躲猫猫事件”在一片质疑的喧嚣中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化,让人信服。

    B.“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这一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C.“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已于10月26日正式启动,从10月26日起全国中小学生每天要求长跑,其表现将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

    D.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复有言富苛虐者,帝命核举主,将坐之。既知举富者,少师杨溥也,意乃解。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日:“厚怨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蠲:juān,免除,除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至河南,岁饥饥:饥荒

    B.权势莫能挠挠;阻挠

    C.果无验,乃令致仕验;检验

    D.帝慰留之,为黜毓慰:抚慰

    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年富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
    ①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②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
    ③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④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 
    ⑤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步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到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经因为廉洁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控制犯罪。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3分)
    译:________
    (2)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4分)
    译:________
    (3)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3分)
    译: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小题任做一题)(5分)
    (1)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 ,________。(屈原《离骚》)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________,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
    人是文化的沉淀
    ①人到中年,越来越感觉到李泽厚先生“人是文化的沉淀”这句话实乃至理名言。
    ②以我自己为例,青少年时期历经的家庭惨变,以及异常艰难的成长历程,使我对家乡充满了恐惧与离弃感,成年以后最大的愿望之一竟是远离家乡。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文化归属问题,只知道自己显然不是海派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产物——尽管我是在上海接受研究生教育,并在岭南生活了整整十一年,两地均有恩泽于我。
    ③就在今年4月中旬应湖南卫视之邀回长沙时,刚从英国回来的毛先生听我要去长沙,欣然欲同往一观。到达的当天下午,我们抽空一起游了已有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十七年前我曾在长沙生活了整整五年,这一“千年道场”未曾开放,故此一直无缘得见。而第一次进这书院,漫溢于其中的氤氩之气,竟使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与湖湘文化那种深入骨髓、却无法形诸言辞的血脉相连感。 
    ④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我也曾在烟雨蒙蒙的春天里,多次到过苏杭无锡等地,游遍了江南名园。但在那些清雅脱俗的园林里,引起我联想的古人诗句竟然都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小红唱歌我吹箫”、“十年一觉扬州梦”那种抒写闲情逸致的诗句,冒辟疆与董小宛、李香君与候朝宗那类故事竟都自然而然地浮上心头。我喜欢那些园林的高情雅致,也喜欢数百年来在这些文化名城纵情挥洒江南烟雨的历代文人才子,因为他们给中华文化长卷绘下了丰富多彩的画卷,没有他们,文化史上将留下无穷遗憾。但我并不觉得那些园林,以及那些园林所代表的文化与我个人之间有什么联系,我只是一个偶然到此的游客而已。我也到过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曾在那长满了青青古藤的石头城下漫步了整整一个下午。但在那里浮上心头的全是“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山川寂寞衣冠泪,百年消沉简册尘”这种意境萧索的诗句,让人不由得想起“亡国之都”这个不祥之词。
    ⑤只有到了岳麓书院,在自清中后期开始名重天下的历代乡贤,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蔡锷、陈天华等先贤的画像前,我遥想他们当年在时务斋里孜孜讲求时政时的耀人风采,默念书院中随处可见的湘人诗句,才非常真切地感到自己是湖湘文化哺育出来的儿女。湖湘文化以经世致用见长,从来以天下为己任,最恨腐儒空论误国,思想文字掷地有金石声。我的同乡蔡锷将军,在上一世纪初年的军阀豪强中显然属儒雅文弱一类,但在护国讨袁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与智慧,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魄铸就。漫步于书院的廊庑园林之间,从心里油然浮出的诗句竟是林则徐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是谭嗣同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黄遵宪悼念谭嗣同的诗:“颈血模糊似未干,中藏耿耿寸心丹;琅函锦奁深韬付,留寄松阴(指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吉田松阴)后辈看”。民间曾用一句俗语概括自晚清以来的中国各地方人士对中国的贡献:广东人立言,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那些地方的人其实也是流了不少血的,但人们用这样的话来概括,说明大家认同一点:湖湘文化的特色就是敢于担当家国天下事。
    ⑥就在那一刻,我明白自己与家乡的关系不是自己想了断就能够了断的。湖湘文化早已化为点点雨露,滋润着我的生命。尽管多年来我未踏足家乡,尽管我们这几代湘人可能愧对先贤。
    1.从文中看,江南文化与湖湘文化各有什么特点?(4分)
    2.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园林和南京古都?(6分)
    3.第⑤段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4.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人是文化的沉淀”这句话的理解。(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文段共六句,其中五处有语病,将有语病的句子加以修改。(5分,如将正确的改错,扣1分)
    ①我们记忆中的春晚,本应是诚恳的、家常的,能够让全国观众度过一年最后在一种相对纯净的气氛中的闲暇。②然而这种印象今天正在迅速消解,零点报时这类亿金难买的“硬广告”倒也罢了,观众还得忍气安插进节目里的零星“软广告”。③一台春晚,是联欢晚会还是“广告晚会”?这是网友们看了虎年春晚的揶揄。④因为不知道这些无孔不入的“软广告”,其“创意”和受益方是节目表演者还是春晚项目组(抑或二者各图其利)图利。⑤部分节目的粗制滥造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春晚作为一个原本带有一定公益色彩的品牌节目,正越来越沦落为金钱,却忽略了广大观众。⑥这种掉进钱眼里的做法,实在是破坏了观众观赏春晚的坏心情,让国人很是不爽。

    序 号

    修      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不超过100字)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请以《让心灵在_______________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主确定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