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18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2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8 题
  1.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进行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读图,前30名城市中,拥有个数为1的省级行政区正确的是

    A.川、云、徽              B.湘、鄂、粤

    C.浙、闽、鄂              D.云、湘、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图,回答2~4题

    1.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A.①南美洲、  ②非洲、   ③北美洲、  ④亚洲

    B.①非洲      ②南美洲   ③大洋洲    ④欧洲

    C.①南美洲    ②大洋洲   ③亚洲      ④欧洲

    D.①非洲      ②大洋洲   ③北美洲    ④亚洲

    2.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濒临的海洋正确的排序

    A、①大西洋    ②印度洋      ③泰国湾     ④地中海

    B、①印度洋    ②太平洋      ③北冰洋     ④波罗的海

    C、①印度洋    ②太平洋      ③地中海     ④北冰洋

    D、①大西洋    ②太平洋      ③阿拉伯海   ④波罗的海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③位于北温带

    B、  ④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C、  ①位于②的东北方

    D、  ④位于③的西南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图,完成7~9题。

    1.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2.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3.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因素是

    A.水源充足    B.热量充足    C.地形种类多样   D.土壤肥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0~11题。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最主要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 “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据此回答12~13题。

    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生活习惯                   B.滥砍乱伐

    C. 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 先移民,后治理

    B.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建水电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该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14~15题。

    1.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市场    C.农业技术      D.交通

    2.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回答16~17题。

    1.山西能源基地已建成为我国最大的火电基地,其电力主要输往

    A.西南、西北地区                B.京津、华北地区

    C.东北和华北地区                D.华东、华南地区

    2.“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工业大量迁往内地,据此回答18~19题。

    1.关于这种产业迁移说法正确的: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香港制造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如图5)。完成20~21题。

    1.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叙述不合适的是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

    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东部地区工农业发达地区。图甲、乙、丙为我国三大三角洲地区。读图回答22~24题

    1.乙三角洲发展的不利条件

    A.交通不便    B.矿产短缺    C.市场狭小     D.水资源短缺

    2.甲三角洲的工业发展主要方向为

    A.发展重化工基地

    B.发展加工工业,产品以内需为主

    C.发展制造业、轻工业、出口加工、高技术工业 

    D.我国能源基地

    3.丙三角洲面临的气候灾害为

    A.台风  B.伏旱  C.春旱  D.热带气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是我国重点规划建设的铁路纵线之一。回答25~26题

    1.修建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经过经济发达地区,资金雄厚       B.沿海地我夏季高温多雨

    C.沿海地区,地势比较平坦           D.沿线地质条件复杂

    2.决定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的修建的主要因素是

    A.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需要

    B.便于东部和中西部的联系

    C.技术条件发展较快,能解决自然障碍

    D.促进广东省产业转移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该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图4时期的

    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回答27~28题。

    1.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A、B、C三个平原地区,判断回答29~30题。

    1.比较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光照丰富,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2.导致B所在区域图西部荒漠化速度快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B.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D.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31~33题。

    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2.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河段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3.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34~36题。

    1.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农业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  D.工业基础条件

    2.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因资源开采而兴、资源枯竭而衰。最新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72个。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据此回答37~38题。

    1.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下列措施中不适当的是

    A.开发利用废矿资源           B.开发可替代能源

    C.积极发展非矿产业           D.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

    2.“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原因可能有

    ①矿区有大量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②交通条件优越

    ③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07年9月1 9日2时30分,超强台风“韦帕”在浙江苍南县登陆,台风给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区带来强降雨,并引发了洪水。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回答39~40题

    1.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2.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________,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4分)

    (2)两个区域内相同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1分)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乙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________。(1分)

    (4)乙区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哪些?(至少2条)。(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10分)

    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西辽河属于________________(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处于半湿润区与________________区、温带森林带与________________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3分)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_____________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的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珠江水系图和表中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表:

    地理条件

    出现的主要问题

    红水河河段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

    气候 :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水量丰富

    资源:多种有色金属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灾害:滑坡、泥石流

    西江河段

    地形:盆地、丘陵

    气候 :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河道曲折

    资源:多种有色金属资源

    灾害:洪涝

    交通:航道淤塞

    珠江河段

    地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气候: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河网密布

    土壤:肥沃

    人口:稠密

    灾害:洪涝、台风

    环境: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

    (1)根据红水河河段的地理条件,说出该河段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2分)

    (2)针对红水河河段和西江河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2分)

    (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

    材料二   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

    太湖平原

    东北平原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0.07

    0.31

    谷物年产(千克/公顷)

    12414

    4916

    ⑴根据材料一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相同点:

    不同点:

    ⑵说出太湖平原的谷物单产远高于东北平原的主要原因。(2分)

    ⑶太湖平原自古就是国家的粮仓,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但近些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商却频频到东北调粮,南粮北上逐渐被北粮南下所取代。请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转变的原因。(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