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读表完成1~2题。

    表1:以色列1999年部分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

    项目

    大麦

    小麦

    香蕉

    柑橘

    胡萝卜

    蔬菜

    奶牛

    肉牛

    家禽

    蛋鸡

    虚拟水含量(m3/kg)

    5.87

    4.067

    0.252

    0.64

    0.064

    0.069

    177.8

    15.5

    5.434

    31.09

    1.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以色列的农业应重点发展

    A.粮食种植业       B.乳畜业       C.园艺业     D.家禽饲养业

    2.从虚拟水角度看,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

    ①大量引入水密集型的产品  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③大量生产水密集型的产品  ④大规模引用高山融雪水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圈,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3~5题。

    1.M点的值可能是

    A.0.4        B.0.8

    C.1.2        D.1.6

    2.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3.N地等值线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

    A.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    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

    C.光照大于同纬度地区    D.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为某地区2010年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

    1.近年来,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战争及动乱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经济的发展

    2.甲、乙、丙、丁四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中,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2月22日这一天,①、②、③、④四地同时看到日出。该图是四地这一天的日出时刻和日照时数。据此回答8~10题。

    1.①地位于④地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2.造成②、③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低      B.大气环流

    C.纬度位置      D.天气状况

    3.若要在③地拍摄一张当天的日落照片,要将照相机的镜头对准

    A.西偏北方向   B.西偏南方向    C.正西方向    D.正东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该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该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判断13~15题。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500米       B.南坡2000米

    C.北坡3500米        D.北坡2000米

    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读“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16~17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18~19题。

    1.以上“天生桥”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哪些物质循环中与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无关的是

    A.地壳物质循环    B.碳循环     C.水循环      D.生物循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读三角坐标统计图,回答20~21题。

    1.若该图表示工业部门对不同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a、b、c分别表示原料、能源和市场(不考虑其它因素)。则①、④代表的部门最有可能是

    A.①炼铝、④石油加工

    B.①制糖、④炼铝

    C.①钢铁、④电子

    D.①汽车、④纺织

    2.若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则图中四点最能体现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是

    A. ①            B.②         C. 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果a、b、c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和工业化程度最低的分别是

    A. ①和④           B.②和④         C. ③和①      D.④和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世界主要滑雪场分布图,回答23~24题。

    23.据图分析,影响滑雪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密度 ②交通条件 ③经济水平 ④地形 ⑤气候条件

    A.②④⑤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24.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滑雪场集中,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适宜滑雪          B.纬度高,积雪时间长

    C.森林茂密,风景优美          D.靠近经济发达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该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省P县(图中面积最大者)城镇和水系分布示意图。P县境内最高海拔为1050米,最低海拔为24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P县的地形地势特征。(3分)

    (2)P县与南、西、北三面与临县的界线划分依据是什么?这种现状对P县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2分)

    (3)简述该区域发展小水电站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及环境意义。(5分)

    (4)若要开发水能,就要建设水库。对水库大坝选址方案的确认,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我国某区域图及渭河平原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明内外力作用在渭河平原形成中的表现和作用。(4分)

    材料一  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2)简述本地区干旱严重的自然原因。(4分)

    材料二  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与昼夜温差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K=∑P/∑t×10,其中K为水热系数,∑P为温度≥10℃时期的降水量,∑t为温度≥10℃期间的活动积温)。

    (3)与世界葡萄酒之都相比较,图中咸阳乾县、礼泉等地(渭北“旱腰带”)的水热系数情况如何?分析该地区葡萄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两大半岛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半岛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A(海拔12米)、B(海拔714米)两城市的气温、降水资料

    城市

    气温(℃)

    降水(mm)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A

    1.5

    14.5

    190

    148

    2110

    B

    -19.3

    20.7

    5.8

    135

    596

    (1)从气候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甲、乙两半岛地理位置的不同。(4分)

    (2)比较A、B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分析原因。(6分)

    (3)A所在国渔业发达,简述该国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甲、乙两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简述甲区域东南部夏季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3分)

    (2)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3分)

    (3)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4分)

    (4)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说明主要原因。(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