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1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油纸伞

    海飞

    渐淅沥沥的春雨开始飘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时,街上就会突然出现许多的油纸伞。谁都知道这是陈三做的伞。陈三是济宁来的制伞户,他在镇东头开了一家伞 店,他的生意一直都很好,因为老天一直都喜欢下雨。陈三喜欢倚在门框上,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伞,伞下是穿着旗袍穿着西装穿着各式衣裳的人,伞里伞外烟雾蒙 蒙地上演着一种人生。陈三的目光很散淡,他的工作使他热爱着每一个下雨天。陈三看到穿着长衫的骆先生向他的店里走来,骆先生温文地笑笑,买下了一把油纸 伞。坚实的竹木骨架和质地很好的油布让骆先生很满意。骆先生撑开伞向对面不远的屋檐下走去,陈三顺着他的方向,看到穿着学生装的梅小姐正在对面屋檐下对着 骆先生微笑。梅小姐很文静,走路也是无声无息的。陈三看到梅小姐也向自己微笑了一下,陈三就笑着点点头。陈三想,天造地设的一双。然后,骆先生和梅小姐就 消失在满是油纸伞的人群中。

    陈三叹了一口气,又叹了一口气。陈三想着在家乡的自己的女人。女人长得很中看,有一天去河边洗衣服就再也没回来,人们只看到一只盛衣裳的篮子放在河边,另外,只有烟雾锁着的热腾腾的河面。陈三后来不曾回到故乡,陈三让油纸伞像黄花一样开遍了异乡的小镇。

    战争的炮声一直离小镇很近,近是近了,但是小镇的人们还是平静地生活着,有一些年轻人出去了,没有再回来。后来,陈三很长时间没看到温文尔雅的骆先生。再后来,梅小姐一家也在小镇销声匿迹了。要知道梅家是镇上的望族,现在,空空的宅院只留了一个看院的老头。

    没人再去留意骆先生了,也没人再提起梅小姐一家。时光像箭一样从陈三的耳畔唰啦而过,转眼半个世纪,陈三的头上爬满了白发。陈三对他的儿孙们说,他 一直在等一个人的出现,可惜,恐怕会等不到了。陈三后来生了一场病,弥留的时候,突然一个两鬓苍苍的女人出现了。女人,就是梅。

    梅老了,梅的声音却没有老。梅手里捏着一把油纸伞。梅轻声问,陈三,还认识它吗。陈三吃力地点了点头,陈三一看就知道那是自己亲手做的伞。梅说,这 是骆先生送给我的伞,他去参加革命了,我就再也没有见到他。我在台湾已经住了半个世纪。陈三的眼里忽然有了一滴泪,陈三握紧了梅的手,让梅将耳朵俯在他的 嘴边。

    陈三讲了几句话,除了梅,谁也没听到。后来陈三就轻轻笑了,笑着离开了人间。梅走了,梅捏着油纸伞走出了陈三的家。梅的身后,响起了一阵哭声。梅没 有哭,只是有泪。梅的泪是留给骆先生的,因为骆先生早死了,骆先生死在十年动乱中。陈三还告诉梅小姐,动乱的时候,数他揭发骆先生最多了,他是罪人。梅没 说话,梅心里说,你不是罪人,罪人是我们自己。

    梅回了台湾,从此没有再出现。梅的伞,一直都挂在客厅洁白的墙壁上。一位商人看见了,说,多么好的壁挂,他想做这种伞的生意,问梅小姐哪儿能批发。 梅小姐摇了摇头。梅小姐说,那个叫陈三的人,已经不在了。但是,梅小姐不知道,家乡小镇,依然有许多人使用着老掉牙的油纸伞。油纸伞能在小镇像花一样开 遍,那都和一个叫陈三的优秀制伞匠有关……

    (有删改)

    1.赏析文中加横线词语体现的思想感情。

    (1)陈三的眼里忽然有了一滴

    (2)后来陈三就轻轻了。

    2.作品最后写“油纸伞能在小镇像花一样开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作简要分析。

    3.作品里有三个人物,陈三、骆先生和梅,你认为作品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课内文言语段阅读,完成后面小题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飞:愤怒           B.其为鲲:命名

    C.鸟也:表判断           D.则芥之舟:动词,作

    2.对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②天之苍苍,正色邪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则负大翼也无力。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翻译句子。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课外文言语段阅读,完成后面小题目。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通古今之变,成一家言     藏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B.思垂空文以自          慈父

    C.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  然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近自托于无能辞         亦欲以究天人

    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3.翻译句子: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后面小题目。

    浣溪沙

    苏 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来说明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广阔的山峦、平原和迂回的川流、湖泽看了使人吃惊。

    (3)《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         表达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4)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烟光凝而暮山紫。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6)     ,死当结草。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辱(diàn)   酒(zhuàn)   央(miǎn)    佑(bì)

    B.恶(zēnɡ)   酒(zhàn)    然(chànɡ)   席(yán)

    C.逦(yǐ)    阎( lǘ )    付(zǐ)     扰(dāo)

    D.堂(ào)    蓬(hāo)    晦(sù)     窕(yǎ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良晨美景    日薄西山    苹水相逢    涓涓细流

    B.人杰地灵    涸辙之鲋    东榆已逝    桑隅非晚

    C.钟鸣鼎食    天高地迥    青云之志    好高骛远

    D.高朋满坐    唉声叹气    俊采星弛    门衰祚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

    A.惟江上之清风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知来者之可追      D.之二虫又何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

    A.琴书以消忧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吴会于云间    D.臣具以表,辞不就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童子何知? ②彼且奚适也 ③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急于星火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则告诉不许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⑨/⑤⑦/⑥/⑧

    D.①②④⑨/⑤⑦/③/⑥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今而昨非          是:对,正确

    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C.故九万里,则风在下矣   斯:则,就

    D.但以刘日西山         薄:落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一样的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泉涓涓而始流

    C.风飘飘而吹衣

    D.控蛮荆而引瓯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瞻衡宇

    B.穷睇眄于中天

    C.零丁孤苦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    )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②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    ) 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懂的作品。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    ) 的人。

    A.扬汤止沸 下里巴人 深孚众望

    B.釜底抽薪 阳春白雪 深负众望

    C.釜底抽薪 阳春白雪 深孚众望

    D.扬汤止沸 下里巴人 深负众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C.参加这次探险活动的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D.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

    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的议论文;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