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24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 题
  1.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 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 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4 题
  1. 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

    A. 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 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

    C. 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 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

    A.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A. 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   B. 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 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 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 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A. 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 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 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 人身自由   B. 思想自由   C. 推翻专制   D. 主权在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 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 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 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 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随着交流加深西方逐渐改变对东方的认识

    B. 中国因固守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 西方国家借助工业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 西方迅速发展与中国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这反映了

    A. 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B. “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

    C.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 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古代书院从诞生开始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即便如元明清时期好多书院改为“官办”也没有改变这一特点。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这表明古代书院

    A. 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 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C. 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D. 承担了传承国家学术文化的责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由此可见,孔子

    A. 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B. 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

    C. 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D. 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     )

    A.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C. 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 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据此分析叶适

    A. 主张万物皆理   B. 反对空谈性理

    C. 提倡经世致用   D. 否定格物致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 儒学强调入与自然和谐相处

    C. 八股取士禁镏人们的思想   D. 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题材差别很大,一属历史演义,一属英雄传奇;其主人公,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然而,明朝人熊飞和杨明琅将二者予以合刻,题曰《英雄谱》,认为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即

    A. 意主忠义,旨归劝惩   B. 区别尊卑,明确等级

    C. 谄媚于上,以邀荣宠   D. 修身齐家,治平天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 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 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03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 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C. 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   D. 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

    A. 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   B. 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

    C. 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   D. 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A. 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B. 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C. 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D. 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 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 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 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99年,孙中山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提出在西藏修建铁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这表明当时他认为

    A. 民权是中国近代社会问题   B. 应该大力传播三民主义

    C. 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   D. 新三民主义重视民族团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A. 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B. 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C. 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 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73年出版的《镀金时代》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一位企业家兼政客的描写,揭露了投机家和政府官吏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富的黑幕,揭示了种种丑陋不堪的社会现实。下列与《镀金时代》同属一个流派的文学作品是

    A. 雪莱《西风颂》   B. 雨果《巴黎圣母院》

    C.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D. 贝克特《等待戈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是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

    一一《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宋明儒学“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 “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及启蒙思想家在“人权”方面提出的基本主张。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宇宙观的变化,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材料一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的觉悟”的基本内容,并围绕“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噶尔丹者……自言受达赖封为准噶尔博硕克图汗……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噶尔丹败窜,慰其部下曰:“此行非我意,乃达赖使言南征大吉,是以深入。”

    ——据《清史稿》整理

    材料二(大臣)皆言藏地险远,不决进兵议。圣祖以西藏屏蔽青海、川、滇,若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且贼能冲雪缒险而至,何况我军。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为抚远大将军……于是蒙古汗、王、贝勒、台吉各自率所部兵,或数千,或数百,于五十九年春随大兵扈从达赖喇嘛入藏。

    诏加封……第六世达赖喇嘛于九月登座……以拉藏旧臣贝子康济掌聿前藏,台吉颇罗鼎掌后藏。

    ——据魏源《圣武记》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噶尔丹叛乱与部分西藏势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噶尔丹言论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熙对于西藏地区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