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非选择题 1 题,连线题 1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 拿破仑战争   B. 普法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 颁布“解负令”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废除“六一汉”制度   D. 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

    A. 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 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 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 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 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 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 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 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 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 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 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 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 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路德

    A. 倡导人的解放   B. 否定基督教   C. 宣扬《圣经》   D. 否定教皇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 独裁与民主   B.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 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借鉴西欧的技术和经验

    C.沙皇专制终结  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斯大林曾说:“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这句话的含义是

    A. 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B. 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 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D. 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曾经大规模地深度卷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也曾为中东和平做过不少努力。由此可见,美国制定海外战略的实质是(   )

    A. 努力建立单极化世界

    B. 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霸权地位

    C. 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 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康有为《公车上书》中的下列观点能够体现戊戌变法主要特征的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设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之议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以下对梭伦改革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

    ②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梭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④梭伦改革是整个古希腊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开辟了道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

    A. 废藩置县取消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D. 承认土地私人所有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 触动了显贵的利益   D. 以失败而告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对此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B. 过分集权导致地方财政困难,入不敷出

    C. 地方权力分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靖康之难”与过分集权有一定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的强国御辱之道

    C.形成了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

    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C.慕尼黑协定的后果   D.德国即将进攻波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要求日军自远东夹击苏联,但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上实际上办不到。苏联得到日本暂缓“北进”的情报后,先后从远东地区西调近70万人,在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充分说明

    A. 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   B. 中国是抗击日寇的唯一战场

    C. 苏联避免两线作战才取得了胜利   D. 日本国小力弱不敢进攻苏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当时国际局势恶化的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主义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逐步高涨的原因是: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    ②核武器具有毁灭性的破坏力 

    ③美苏“冷战”的威胁    ④局部战争的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下图是1950年到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导致A、B两阶段军事激剧下降的共同原因是

    A.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政策

    B.美苏争霸转向空间领域

    C.美国结束一些侵略战争

    D.美苏冷战局势日益缓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20世纪下半期以来,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是

    A. 朝鲜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 中东战争     D. 海湾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当今中东地区(巴勒斯坦)冲突不断主要原因是(   )

    A.阿、以之间的矛盾          B.多国插手使问题复杂化

    C.战略地位重要             D.“冷战”结束,力量对比失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告成立,从此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

    1996年内塔尼亚胡执政后,以色列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2000年7月在美国戴维营举行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沙龙政府上台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摘编自张淑清《试论巴以冲突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达成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以双方至今未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的原因。(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存在着两种制度:其一是事后报告制度,……每日将当日重要折件及简要相关谕旨上报慈禧太后,其中个别折件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隐瞒;……其二是事前请示制度,……主要是在光绪帝面见慈禧太后时,须将重大政治决策和高级官员任免,先行请示慈禧太后,但也有例外,如任命军机四章京,对此慈禧太后事后虽为不平,但无法推翻光绪帝的“擅自”决定。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材料二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以此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最高统治集团的权力结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慈禧太后对改革持怎样的态度?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其共同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改革结局,分析康有为在寻求改革领导力量的策略上有何缺陷?这给后人怎样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12分)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等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称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2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