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13 题,填空题 14 题,双选题 2 题,实验题 5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3 题
  1.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收集证据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黑板发生反光会使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坐在两侧的学生容易观察到黑板反光

    B.黑板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强

    C.字发生漫反射,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D.为了避免反光,黑板应打磨得粗糙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下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A.杀菌    B.监测森林火情

    C.使日光灯管发光    D.促进人体维生素D合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直的“试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他在镜中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应该

    A.弯腰或下蹲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D.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一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4 题
  1. 如右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______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_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发生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Hz,人类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市靠近路口处设有噪声临界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65,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若此时有一辆载重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请你将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在横线上: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__________现象,路边树上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和______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若不小心被①100℃沸水烫伤;②100℃水蒸气烫伤,________(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其中____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________ m/s; 打雷时,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________。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________ 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______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湖面3m时,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离小鸟的距离是_______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分别表示这个循环系统中的两个变化,图甲是在热水上方放置了一个装有冰块的容器,它可以模仿_______(选填“雨”、“雪”或“冰”)的形成过程;图乙是在锥形瓶中放入少量碘粒,再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一根棉线,通过对碘微微加热来模仿_______(选填“雨”、“雪”或“冰”)的形成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0分)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________;

    (2)我们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较厚”、“较薄”)的平板玻璃

    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填“较

    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3)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前应先将点燃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但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4)改正后,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________ ;

    (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则白纸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说明________。

    (6)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准确的是(    )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逐渐变小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1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0分)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___;

    (2)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在上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在第6分钟后,________(选填“需要”、“不需要”)吸热;

    (4)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下左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c”“d”);

    (5)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上中图,其中

    图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6)在装水的大烧杯中(如上右图),浮着一个盛适有量水的试管,对大烧杯持续加热,大烧杯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水的温度________ 达到沸点(填“能”或“不能”,下同),

    试管中的水________沸腾。

    (7)实验中发现水沸腾前加热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6分)2013 无锡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_________(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无关,你选用________卡片;

    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_____(可靠、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

    (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他们都是有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双选题 共 2 题
  1.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________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语:“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________,这一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5 题
  1. 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4分)按题目要求作图.

    (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5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缺少的数据为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3分)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有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右表中的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7分)每年冬天的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明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设计实验】

    他用同样多的适量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甲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选填“A”、“B”或“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这样选择选择的理由是:(1)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

    【测量数据】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分析数据】根据曲线图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_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

    【拓展思维】小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

    (1)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_______选填(“快”或“慢”).

    (2)小明想起一件事,他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量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不是0℃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            _ __(只要讲出一点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