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19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 陕西

    D. 山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 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 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 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9 题
  1.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 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 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 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 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 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的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阅读材料。

    材料一乾元元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A. 结束了王权专制

    B. 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 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 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 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 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 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A. 金田起义   B. 定都天京   C. 天京变乱   D. 提出《资政新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 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 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 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 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 ④“新改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应”模式 ②“侵略——革命”模式 ③“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B.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

    C.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原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A. 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 统一与多元化是文明发展的突出特征

    C.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 东西方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材料四(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

    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4)依据材料四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代的)兴盛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物……

    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物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美国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子外的权力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三: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是各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圈子”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美德两国的国家结构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3)综上所述,你认为导致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