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与生理的统一。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原始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元素,①,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如果审美对象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的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例如听京戏和鼓书。为了跟上节奏,我们全身筋肉都在打板。这里还有心理上的“预期”作用,听了上一板,我们就预期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②,美感就加强;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在这种美与不美的节奏感里,它是纯粹主观或纯粹客观的吗?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中最常见的是“三段式”推理,它由两个前提(即一般性前提也称大前提与特殊性前提也称小前提)和一个结论(特殊性结论)组成。请参照以下例句,写出完整的“三段式”推理。

    例:贪赃枉法的人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和珅一贯贪赃枉法,所以, 和珅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1)知识分子是应该受到尊重的,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___ ,所以, 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禅宗的“悟道”不是思辨的推理认识,而是个体的直觉体验。它不离现实生活,可以在日常经验中通过飞跃获“悟”,所以它是在感性自身中获得超越,既超越又不离感性。一方面它不同于一般的感性,因为它已是一种获得精神超越的感性。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精神超越,因为这种超越常常要求舍弃、脱离感性。禅宗不要求某种特定的幽静环境或特定的仪式规矩去坐禅修炼,就是认为执著于外在事物去追求精神超越,反而不可能超越,远不如在任何感性世界、任何感性经验中“无所住心”——这即是超越。

    那么,进一步的根本问题便是,禅宗这种既达到超越又不离感性的“顿悟”究竟是什么呢?禅宗讲的是“顿”悟。它所触及的正是时间的短暂瞬刻与世界、宇宙、人生的永恒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问题不是逻辑性的,而是直觉感受和体验领悟性的。即是说,在某种特定条件、情况、境地下,你突然感觉到在这一瞬刻间似乎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现在似乎融在一起,不可分辨,也不去分辨,不再知道自己身心在何处和何所由来。这当然也就超越了一切物我人己界限,与对象世界完全合为一体,凝成为永恒的存在,于是这就达到了也变成了所谓真正的“本体”自身了。在禅宗看来,这就是真我,亦即真佛性。超越者与“此在”在这里得到了统一。可见,这并不是“我”在理智上、意念上、情感上相信佛、属于佛、屈从于佛;相反,而是在此瞬刻永恒中,我即佛,佛即我,我与佛是一体。要注意的是,瞬刻即可永恒,却又必须有此“瞬刻”,否则也就无永恒。

    这永恒既超越时空却又必须在某一感性时间之中。既然必须有具体的感性时间,也就必须有具体的感性空间,所以也就仍然不脱离这个现实的感性世界,“不落因果”又“不昧因果”,这也就是超越不离感性。重要的乃是,经此一“悟”之后,原来的对象世界就似乎大不一样了。尽管外在事物并无任何改变,也不需要任何改变,但是经此“瞬刻永恒”的感受经验之后,其意义和性质却似乎有了根本的不同。

    在我即佛佛即我的真正超越里,一切混然失去区分,而这也就是那个不可言说的“存在”。消除了一切欲求、愿望、思虑、意识,“无念”“无心”,“心”“境”也就两忘。既已超时空、因果,也就超越一切有无分别,于是也就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自由感。从而,既不用计较世俗事务,也不必故意枯坐修行:饿即吃,困即眠;一切皆空,又无所谓空:自自然然地仍然过着原来的生活,实际上却已“入圣超凡”。因为你已经参透禅关——通过自己的独特途径,亲身获得了“瞬刻即可永恒”=“我即佛”的这种神秘感受了。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禅宗认为,执著于特定幽静环境或仪式规矩等外在事物的坐禅修炼,不可能达到超越,远不如在任何感性世界、感性经验中“无所住心”。

    B. 禅宗“悟道”不离现实生活,是透过日常经验的表象,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获得“悟”,是在感性自身中超越。

    C. 在我即佛佛即我,我与佛一体的瞬刻永恒中,永恒需瞬刻而存在,必须有此“瞬刻”才能完成“瞬刻即永恒”的顿悟。

    D. 禅宗的顿悟是在某种特定因素下瞬刻发生的,它所触及的瞬刻与永恒的关系不遵循逻辑,而是带有直觉感受和体验领悟的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禅宗所说的“不落因果”又“不昧因果”依旧不脱离现实的感性世界,因为这必须有具体的感性时间和空间,即超越而不离感性。

    B. 仿佛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的瞬刻突然而至,这一瞬刻中过去、未来、现在不可分辨,也无需分辨,你不再知道时空和因果。

    C. 禅宗的“悟道”不同于一般的感性和精神超越,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获得精神超越的感性,更是一种不要求舍弃、脱离感性的超越。

    D. 超越时空因果,超越一切有无分别,尽管外在事物没有任何变化,也可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顿悟的一瞬刻完成了对一切物我人己界限的超越和与对象世界的完全融合,一切混然失去区分,达到“心”“境”两忘的境界。

    B. 经过“瞬刻永恒”的感受经验之后,外物的意义和性质似乎有了根本的不同,由此可知“瞬刻永恒”的“悟”是修行的关键点。

    C. 无特定条件修炼,不凝滞于外物,不计较世俗事务,不枯坐修行,自自然然地仍然过饿即吃、困即眠的生活,就已“入圣超凡”。

    D. 通过独特途径参透禅关,在我与佛一体的真正超越里,你可以亲身获得“瞬刻即可永恒”=“我即佛”的这种不可言说的神秘感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詹白衣

    李培俊

    詹白衣是卖肉的,卖猪肉。他的卖肉摊支在湖桥镇的街腰上,这里地段好,人口稠密,是块做生意的风水宝地。詹白衣托人焊个铁架子,上面挂着三五扇杀好洗净的猪肉。有人买肉,詹白衣朝顾客微微一笑,捡起案上寒光闪闪的刀子,在磨刀钢棍上噌噌比划几下,然后,眉梢扬起,脸上便现出个笑眯眯的问号:要几斤?买肉者或说二斤,或说三斤,詹白衣嗤拉一刀下去,直接拿草绳捆好,递了过去。于是付钱,于是走人。

    詹白衣卖肉不用秤,不用杆秤,也不用电子秤,那把刀子,那双眼便是秤,被称为湖桥镇一绝。詹白衣开始卖肉时,曾有人质疑,他詹白衣真有这么神,随便一刀下去,就能分毫不差?那人拿上买好的猪肉,顺街筒出去,拐过街角,看不见詹白衣的肉摊了,折身走进杂货铺。秤过,登时目瞪口呆:你别说,詹白衣这家伙,还真有两把刷子,二斤肉竟是一两不多,半钱不少!

    詹白衣喜欢穿白,上衣是白的,裤子是白的,脚上那双鞋也是白的。干净爽利,玉树临风,儒雅得像个教书先儿。要说,做这种行当,整天割肉,斩骨,剔皮,和肠肚下水打交道,难免迸贱上血水骨渣肉星什么的。可你走近了看看,贴近了闻闻,詹白衣身上绝无一星半点腥膻之气。这么个干净素洁的人,本身就是小镇难得一见的风景,加之詹白衣身怀绝技,他的肉摊前常常水泄不通,人满为患,三五扇猪肉,不到午时便卖得一干二净。詹白衣收起刀具走人,回家悠然喝茶去了。

    湖桥镇是个大镇,三教九流皆有,五行八作俱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当然不乏混吃混喝的街痞子。小五便是其中一个。这天早上,小五披件破布衫晃晃悠悠来到詹白衣肉摊前,说,詹白衣,来点肉。詹白衣拿眼看定小五:要多少?小五先伸出两根指头,接着又伸出一根,再接着伸出三根。詹白衣知道,小五这是想吃白食,故意找茬来了。詹白衣面色不改,嗤拉一刀下去,捆好,把猪肉交与小五。詹白衣说,你的肉,二斤一两三钱整。小五说,你给我听好了詹白衣,少我一两半钱,我掀了你的摊子!詹白衣并不睬他,手里的刀子在手心蹭来蹭去,脸也寒了下来,说,我也告诉你小五,肉我不短你一两半钱,钱你也不敢少我一分一厘,爷这儿轮不着你横!

    人非圣贤,詹白衣卖肉并非一次错误不出,多个一两二两三两四两的事常有,比如街梢上鳏寡孤独的七婶,比如被儿子扔破烂一样撵到机井房的老套两口子,他们来买肉时,詹白衣的刀子总要往里斜些,最后,再搭上一块白得耀眼的板油。不过,这种事没人知道,詹白衣从来不说。

    转眼间詹白衣老了,卖不动肉了,把肉摊交给儿子经营。老了的詹白衣依然喜欢穿白,白衣,白裤,白鞋,连多年蓄起的胡子也成了白色。詹白衣搬张轻便竹椅,放在儿子的肉摊旁边,半躺半坐,看别人卖水果,看别人卖鸡蛋,看别人卖青菜萝卜。但他看得最多的还是儿子卖肉。按詹白衣的话说,卖了几十年肉,和卖肉生出感情来了,一天不看,心里没着没落。

    儿子继承了詹白衣的衣钵,卖肉也不用秤。不是儿子不想用,是詹白衣不让用。詹白衣说,做生意得拿心去做,心是什么?心便是秤,心里有了,分量自然也就准了。儿子卖肉时,詹白衣两眼耷拉,似睁似闭,似睡似醒,却会在突然间冒出一句:多了二两,还不谢谢我儿子?或者说,少了人家半两,眼让鹰叼去了?添上!儿子脸一红,忙割下一块,搭上。

    詹白衣是82岁下世的,那天,像往常一样,詹白衣早上吃了两根炸得焦黄的油条,喝了碗糊辣汤,坐到儿子的肉摊旁。太阳升起两竿高,太阳光直泄下来,撒得詹白衣满身都是,一身白衣逾加鲜亮耀眼。儿子说,爹,看把你晒得,挪挪地方呗。詹白衣不理。儿子又说,要不你回家歇着去吧。詹白衣还是不理。儿子感到不对劲,凑近一看,詹白衣已是无疾而终,没了气息。可他那张方正的国字脸上,却是坦坦荡荡的笑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构思精巧,叙事有点有面,用墨有详有略,语言多用口语和长句,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小说洋溢着对詹白衣的赞赏、敬佩之情。

    B. 小说叙述小五闹肉摊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地痞无赖的形象,作者这样安排意在影射社会治安混乱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C. 詹白衣的儿子卖肉,詹白衣强令儿子不准用秤,这一方面体现了詹白衣对儿子要求严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詹白衣霸道的性格。

    D. 詹白衣无疾而终,死在儿子的肉摊旁。小说结尾处写詹白衣去世的情景,并没有传递出悲伤情绪,这也是人物的正面精神使然。

    2.小说中的詹白衣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三段属画蛇添足,应该删去。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表明观点并阐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长沙11月30日电(记者周立耘)“近20年没见过的手艺,又重新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实在是令人惊喜。”11月29日,在长沙开幕的2016年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中华泥书传承人刘上四正在用泥勺小心翼翼地“写”着“福”“寿”等宇。

    办了16年的农博会,农产品从来都是“主角”。但这届农博会,主办方却端出了丰盛的传统文化大餐一“非遗产文化馆”。

    “本打算买点农产品,却意外地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非遗表演,还现场跟刘大姐订购了一幅织锦,太开心了!”家住长沙雨花区的赵阿姨说,这次非遗文化展让她有了新的收获和感受。

    赵阿姨口中刘大姐,是大名鼎鼎的土家织锦传人刘代玉。“展会出席过无数次,参加农博会还是第一次。”刘代玉的表演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拍照、询价,不一会功夫,就签订了三份订单。“参加农博会,感觉更有烟火气息,也让更多平常百姓了解我们土家的织锦文化。”刘代玉高兴地说。

    “首次将非遗展馆搬上农博会,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效果很不错。雨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尹世俊表示,现代农业与非遗文化的融合,为非遗文化搭建一个好的展示舞台。以后将在非遗与现代生活结合上做更多尝试。

    据悉,本次农博会为非遗文化提供了平台,非遗文化展分三个主题:非遗产品展示,非遗演艺与非遗技艺体验。市民可观看湘绣大师作品、皮影收藏等项目,欣赏长沙快板、弹词等节目,还可与非遗项目来一次亲密接触,亲自体验竹编、泥书,棕编、剪字等趣味性十足的非遗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亲身体验,让市民朋友更加了解非遗,使非遗进一步走进市场、走向现代生活,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2015年,雨花区委、区政府就提出了“天下非遗聚雨花”的建设理念,并确立了以雨花非遗馆为核心,打造一条1.66平方千米的“中国雨花非遗民俗艺术特色街区”。街区建设已列入2017年长沙市重点文化项目,成为长沙市打造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日06版,有删改)

    材料二

    12月7日0时41分,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了“大雪”节气。

    “大雪”节气一周前的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实践和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也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祖先曾经如此“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

    “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农业生产上,至今还遵循着很多农谚来调节休息和劳作,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现代人养生也看重节气,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而“三月八,吃椿芽儿”“冬至饺子夏至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更是现代人随口而出的生活指南。

    作家申赋渔在得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在自已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了这样一则消息:“我们完全没有想到,我们的祖先们活的这么美,这么温暖。每隔15天,就有一个仪式,就有一个故事。而每一个生动的故事里面,都包含着中国人所独有的宇宙观。”他认为,二十四节气隐藏的是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中国式的生活艺术,或许可以为今天的环境污染问题带来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学者余世存最新力作《时间之书》也顺势推出,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被誉为“第一部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这部中国版的“时间简史”,带领读者一起在“节气”中走过四季光阴,品味时间之美,延续历史的文明,向未来传递。

    由上海女医生青简拍摄的《(最美二十四节气图》,最近在网上热传,联合四教科文组织的官方宣传视频,用的也是这套“美得令人窒息的图”。青简说,拍摄的内容都是她带着真实感受和情感拍出来的。的确,因为了解,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说:“对二十四节气真正的保护,“是让它在我们的生活里西活着、用着。”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

    文明的延续离不开保护与传承,作为文明沿袭、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受到国人的尊敬,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倡导下,如今,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04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近年来,一股“非遗热”正在全国掀起,有的地方政府还专门设立了申报非遗事务的机构。

    然而,在“非遗热”的背后,看到的却是这样的画面:一些地区举办的非遗嘉年华,着实吸引了大量人流尤其是年轻人前来观光,不过却是摩肩接踵抢着买正宗的非遗商品,然后手机拍下来,朋友圈点赞,至于历史文化、工艺传承这些代表非遗精髓的部分,则鲜有关注。不少人对非遗并非没有兴趣,但只停留在表面,对其文化价值缺乏认知,甚至对舶来品文化了如指掌,面对祖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观其大略,不甚了了。

    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告诉记者,他在调研中发现,因经济效益差、技术难度高导致传承人老化、断层,因传统生活方式改变,导致文化土壤消失,这些都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认为,“当前社会流传一种想法,似乎只要是传统的就是落后的,正是在这种想法下,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没有人学习,自然就面临着失传的风险。高云说,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在政策和相关平台建设上给予倾斜,对于非遗,不仅要“养活”,更要“养好”。

    (摘自新文化网,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非遗”问题,而且都侧重报道“非遗”文化工作的重点是保护与传承。

    B. 材料一报道的“非遗文化馆进入农博会”宣传形式,有效地解决了材料三中提出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C. 材料二中提到“二十四节气依然是现代人”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与“生活指南”,使得材料三中提到的当前社会流传的“传统的就是落后的”这一论断不攻自破。

    D. 三者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关注当下中国的“非遗”问题,并且暗示读者“非遗文化”已全方面受到国人的关注。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三个关于“非遗”的报道来源不一,有报纸有网站,但都选择在“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时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有应景之嫌。

    B. 材料二中选取作家申赋渔、《时间之书》、医生青简拍照等材料,目的是为了增强该新闻的真实性。

    C. 三家媒体所报道材料的角度有明显侧重,在用词和和语言风格上也各有考虑,因而文字方面的阅读感大不相同。

    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非遗”新闻背后是国家对“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诉求,这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倾向性特点以及三家媒体的喉舌作用。

    E. 材料一与材料二所报道的都是发生的新闻事实,并且内容充实,而材料三更像是新闻评论。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要让“二十四节气”“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活着”需要在哪几方面做出努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舍字升逸,汝南安城人,舍幼聪颍,既长,博学多通,尤精义理,善诵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辩。起家齐太学博士,迁后军行参军。建武中,魏人吴包南归,有儒学,尚书仆射江祏招包讲。舍造坐,累折包,辞理遒逸,由是名为口辩。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

    高祖即位,博求异能之士。吏部尚书范云重舍才器,言之于高祖,召拜尚书祠部郎。时天下草创,礼仪损益,多自舍出。时王亮得罪归家,故人莫有至者,舍独敦恩旧,及卒,身营殡葬,时人称之。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虽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罕得休下。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兼掌之。日夜侍上,预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舍素辩给,与人泛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性俭素,衣服器用,居处床席,如布衣之贫者。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为右卫,母忧去职,服阕,除侍中,领步兵校尉,未拜,仍迁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顷之,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迁太子詹事。

    普通七年,南津获武陵太守白涡书,许遗舍面钱百万,津司以闻。虽书自外入,犹为有司所奏,舍坐免。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以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上临哭,哀恸左右。诏曰:“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舍,奄至殒丧,侧怆于怀。其学思坚明,志行开敏,劬劳机要,多历岁年,才用未穷,弥可嗟恸。宜隆追远,以旌善人。可赔侍中、护军将军,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随由资给。谥日简子。”明年,又诏曰:“故侍中、护军将军简子舍,义该玄儒,博穷文史,奉亲能孝,事君尽忠,历掌机密,清贞自居。食不重味,身靡兼衣。终亡之日,内无妻妾,外无田宅,两儿单贫,有过古烈。往者,南司白涡之劾,恐外议谓朕有私,致此黜免,追愧若人一介之善。外可量加褒异,以旌善人。”

    (选自《梁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B. 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C. 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D. 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有名有字。“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B. 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太学博士”指在当时中央学府中教授学徒的学官。

    C. 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中国古代有丁忧制度,朝廷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必须回到祖籍为父母守丧。

    D. 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给子的褒奖性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舍从小聪明异常,长大后更是博学多识,善于辩论。他曾多次让有儒学修养的魏人吴包折服。

    B. 周舍曾得王亮赏识,后王亮因罪回家,他的朋友都不上门,只有周舍心念旧恩,在王亮死后亲自安葬了他。

    C. 周舍曾掌管国家多项重要事务,二十多年来日夜侍奉皇上,他死后,皇帝对他念念不忘,两次下诏表彰。

    D. 周舍因为武陵太守许诺送钱给他而被弹劾。皇上知道周舍被冤枉,但害怕大臣议论,就罢免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

    (2)舍素辩给,与人泛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

    吕渭老①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②。为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③,鬓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注:①吕渭老,南宋词人。1127年靖康之变,局势危急,宋室南渡,很多士人也纷纷南迁。这首词就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友人的。②赤栏桥:在安徽合肥。③南楼:词人在南方的住处。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词开首二句写实,点明渡江时的季节、气候和到达地点。雪花飞扬之时,正值寒冬季节,而此时冒雪渡江,可见当时情况比较紧急,这反映了靖康之乱后的动荡局面。

    B. 三、四句“为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即到达后立刻写封简短信札,向友人报告平安,以免他们挂念。“布帆”,布制的船帆。“布帆无恙”,旅途平安,没出事故。

    C. 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句意:这样已平安抵达江南,就赶紧写信报平安。“两行”,表示信极短,不及谈及别事。词作上片语虽平实简洁,感情却深沉真诚。

    D. 下片首句“从今日日在南楼”中“从今”二字,带有期盼、希望的意味,与上片首句遥相呼应。中原沦于敌手,何日能再回去?用“日日”加以强调,从今以后,天天都要栖息在南方。

    E. “一咏一觞谁共”,“一咏一觞”,指赋诗饮酒,运用比喻的手法。“谁”,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是说自己来到江南,与友人天各一方,而目前战乱频仍,何日能相聚互诉衷肠呢?

    2.联系全词,分析作者“鬓自此时白”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博物志》中有言:“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李商隐《锦瑟》中与此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门见山地阐明教师的重要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意义。

    (3)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面对秋色,联想起自己常年漂泊在外,不禁悲从中来,但他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此景更令人百感交集。

    (5)《过秦论》中,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进攻仅有雍州之地的秦,却遭到惨败;而今,陈涉以教百“疲弊之卒”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能取得成功。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8年CBA总决赛辽宁队横扫浙江广厦,回归主场的辽宁队更是冲劲十足,让当地球迷兴奋不己,整个球场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②鞍山一中家委会的成立有利于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只是家委会发挥正向功能的前提是家长和学校各归其位,而非越爼代庖。

    ③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④今年“两会”上二些化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⑤记者发现老百姓最关心的仍是上学、就业、养老、看病、婚丧嫁娶等具体而微的问题,对有些家庭来说,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容拖延。

    ⑥在儒家传统中,孔子和孟子总是形影不离:既有大成至圣,又有亚圣;既有《论语》,又有《孟子》。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4月19日,《复仇者联盟3》主创人员空降上海。红毯仪式上,当一群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出现在公众面前时,让漫威粉们火速“围攻”迪士尼,只为一睹复仇者联盟主创的风采。

    B.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用智能科技完美营造了中国风韵和时代风貌,展现了文明古国的现代活力。

    C. 雄安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新区规划建设区按1万人/平方公里控制。

    D. 叙利亚的战火刚刚燃起,特朗普就后院起火。特朗普由于在宣布此次打击前,并未咨询美国国会,所以国会两党均出现了批评的声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本校现缺副校长一名,您是否愿意来敝校高就?我们将为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B. 政府部门回复管辖单位:你校《关于增拨招生指标的请示》已经收到,内容完全晓得了。

    C. 李教授出差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叨光!叨光!”

    D.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0.3%,创历史新高,数字化阅读超过半数,有声阅读成新增长点。在这个全民“低头族”的时代,中年人喜欢“听”书,也有一些人喜欢泡书店,喜欢纸质书着的感觉。年轻人更喜欢带上一本Kindle,便捷又轻巧。小朋友的阅读方式是纸质阅读加电子阅读。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已超85%,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的家庭已超九成。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阅读的体会出发,阐述你对全民阅读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