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敕造   娴静   纨绔子弟   蘖根祸胎

    B. 咤异   诡秘   放浪形骸   惴惴不安

    C. 厮打   仓皇   直截了当   兴高采烈

    D. 嬉闹   遐想   璀灿夺目   川流不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认识到,民间一些广为流传的俗语完全是不经之谈。

    B. 这些漠不关心他人疾苦的“看客”让我们窥见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对他们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

    C. 企业以获得经验效益为目的,而效益的获得又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进步等一系列重要因素休戚相关。

    D. 这些科学家不会因为现实条件的约束而畏葸不前,他们决心以为所欲为的勇气,去探索浩瀚宇宙的无穷奥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王夫人痛失长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她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B. 阅读中国古典诗词,不仅能为我们的一生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而且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C. 《荀子》中的专题论文论点明确,论证严谨,标志着古代说理文体制的成熟,对后世说理文影响深远。

    D. 星系包括气体、尘埃和由上千亿个恒星构成的恒星群组成,每个恒星对人类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是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有会说话了

    B.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           ,   。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 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

    ①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

    ②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

    ③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

    ④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

    ⑤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

    ⑥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发现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A. ③④⑥⑤②①   B. ③⑤④⑥②①

    C. ④⑥②①③⑤   D. ④⑥③②①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是小明同学习作中的片段,其中运用了屈原、杜甫、贝多芬、霍金等四个例子。这四个例子中紧扣论点论证的一项是

    出淤泥而不染,需要坚守理想。屈原坚守理想,因而能够“举世皆浊我独清”,遗世独立,成为爱国典范;杜甫坚守理想,因而能够“ 一览众山小”,渡尽劫波,成为诗中圣人;贝多芬坚守理想,从而扼住“命运的咽喉”,历尽艰辛,成为音乐巨人;霍金坚守理想,从而验证“活着就有希望”,战胜病魔,成为宇宙之王。坚守理想,可以让我们在污秽的环境中始终拥有属于自己的方向,避免同流合污。

    A. 屈原

    B. 杜甫

    C. 贝多芬

    D. 霍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曲

    (明)莫止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1.请赏析“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空”字的妙处。

    2.这两首诗中的王昭君形象有什么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险峻的描写,转入对人事的关注。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愁苦之情。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之美。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道德经》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相关文段,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与“宇内” “四海”一样,泛指天下。

    B. 胡人,秦汉时期主要指匈奴人,后用来泛指中国古代北方和西域的少数民族。

    C. 墨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在百家争呜中,墨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D. 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供奉天地祌灵,后以此作为王朝的代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 振长策而御宇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以弱天下之民       作《师说》以贻之

    C. 临不测之渊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余威震于殊俗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等到秦始皇的时候,他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秦国进而由“守”转入“攻”。

    B. 秦始皇认为,人民如果手无寸铁就不会反抗。这与后文陈涉起义时人民“斩木为兵”的现实对比照应,颇具讽喻效果。

    C. 作者极力渲染秦国之强大,这与陈涉之弱小形成了对比,水到渠成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 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这篇文章不是赋,却带有赋的恃点。它讲究铺排渲染,多用骈偶,且形式灵活,读来朗朗上口。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用4个“/”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小说《老人与海》中的选段,完成小题。

    大约在夜里十点的时候,他看见了城里的灯火映在天上的红光。最初只是辨认得出,如同月亮初升以前天上的光亮。然后,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波涛汹涌的时候,才能把灯光看得更清楚。他已经驶进红光里面,他想,现在他马上就要撞到海流的边上了。

    他想: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吧。可是,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去对付它们呢?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子,随着棍子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最后的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多。

    他往海里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星鲨。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儿补救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他走回船梢,发现舵把的断成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榫头上,让他凑合着掌舵。他又把麻袋围在肩膀上,然后按照原来的路线把船驶回去。现在他在轻松地驶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什么事都已过去,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他自己的港口去。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捡面包屑似的。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儿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

    1.第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

    ⑵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

    3.《老人与海》中老人在与鲨鱼斗争的第一个回合后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而上面选文的最后一段却写到:“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如何理解老人这种前后矛盾的心理?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富二代”曾颇受人们指摘。随着城市新中产的崛起及其对教育的重视,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百度“富二代”词条中这样阐述:“知识成功型和艰苦奋斗型是富二代的主体,当然,富二代中也有执绛败家型和平庸型。”

    材料二

    前不久,一篇《现在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穷家富养出太多败家子》的文章迅速走红网络,引发人们热议。文中写到一位公司管理人员的困惑:“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作。要求:①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规范书写,不少于7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