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列古代官职中,也曾具备这种职能的是

    A. 太尉

    B. 太守

    C. 刺史

    D. 司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康有为声称“凡西之所长,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可知,康、梁二人

    A. 意在寻求历史依据宣传维新变法

    B. 仍然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 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 借“西学中源”说弘扬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唐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罗马共和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例如: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共和国制定上述法律的目的是

    A. 维护帝国统治

    B. 保护平民的利益

    C. 完善法律体系

    D. 稳定社会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

    A. 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B. 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 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末,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以确立和完善。其中“光荣革命”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

    A. 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   B.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得到满足   D. 内阁如同第三院,地位重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   )

    A. 朱熹   B. 程颐

    C. 王阳明   D. 黄宗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欧洲大陆国家14—16世纪时出现了“三R”现象:一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是宗教改革(ReligionReform);一是罗马法复兴(RecoveryofRomanLaw)三者都体现了(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1912年3月时任中国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主持印制的奇特的邮票。上面有“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和“中华民国”字样。下列关于这组邮票说法正确的是

    A. 反映法国对中华民国政权的承认

    B. 说明当时中国内政外交全盘失手

    C. 迎合了国民对旧政权的怀念心理

    D. 暗含列强对中国政治变动的观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人用一幅漫画(如下图)来形容目前的“欧洲局势”。漫画意在表明

    A. 美苏对峙使欧洲分裂

    B. 欧盟的分歧无法弥合

    C. 欧盟国家的联合困难重重

    D. 多极化趋势曲折漫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05年12月24日,原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中国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领导人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汪辜会谈”促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B. “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C. “九二会谈”使海峡两岸对“一国两制”形成广泛认同

    D. “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学者整理出下表的数据后,认为“1957年成都个体小商业趋于衰落”。他得出该结论的合理依据包括1957年与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数量比较(单位:家)

    行业

    1935年数量

    1957年数量

    理发

    529

    537

    浴室

    21

    9

    旅栈

    225

    471

    茶社

    599

    448

    (资料1935年《新新新闻》;1957年《成都市商业二局档案》)

    ①1957年成都人口较1935年有大幅度增长,但服务业店家数量增长并不十分明显

    ②1957年与1935年相比,成都服务业店家数量波动较大

    ③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以私人经营为主,1957年以合作化经营为主

    ④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的合计数量,少于1957年的合计数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决狱”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董仲舒在判处232件案件后,总结自己的主张和经验,编成了一部《春秋决事比》(决事比是汉代的法律术语,指具有权威性的、在裁判中可以援引的判例),并提出“《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此后,“春秋决狱”盛极一时,此风一直沿袭到魏晋。

    ——摘编自蒋来用著《法学的故事——推开法律之门》

    材料二在西方社会,“法”这个东西是个很庄严神圣的东西,甚至经常会与上帝制定的某些神圣的法则密切相关。这种法则对人的约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西方法律制度下,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传统上都是注重审判轻视调解,这和他们“追求精确、不怕对抗”的思维习惯是一致的。凡是有纠纷就一定要弄出个准准确确的“对”和“错”来!只是到了最近30年,诉前调解也开始逐渐增多。

    西方文明作为微观文明,首先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建立了一套独立于自然界,完全约束人类的规则,这就是法律。另一方面,西方文明注重精确,因此设计了大量的精细的法律条文,并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就形成所谓的“契约精神”,可以说,西方人是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非常精确地生活在世界上的。

    而中华文明作为宏观文明,始终没有把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认为人类要遵从的规则也是自然界规则的一部分。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最大的概念叫做“天”,人是属于天的一部分,要遵中“天”的运行规律(天条)。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导致中国的法律体系强调人类要遵守自然界的整体规律。因此,中华文明不是个精确的文明,宏观思维模式导致了模糊,不注重精确,而注意“实用”。

    ——摘编自《文明的差异之道德与法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决狱”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与中国古代法律相比,西方法律有何显著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俄罗斯外交文件显示出,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美、苏两国领导人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考虑在东亚建立新的秩序。斯大林关于朝鲜的主要考虑是要确保朝鲜半岛不再成为将来对苏联远东安全和利益产生威胁的基地和跳板。……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接受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明显不能实现的建议,就是对战后朝鲜实行托管,借此在美、苏两国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一个民主政府。出于苏联与美国在亚洲合作的考虑,1945年8月,斯大林同样接受了美国在最后时刻提出的关于以北纬38°线为界将朝鲜分成两部分来接受日本投降的建议。一旦朝鲜半岛被分成美、苏两个占领区,朝鲜重新统一的机会就变得非常的渺茫。

    ——孟涛《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历史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材料二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三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意义重大,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增加枪支。”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二阿里的迅速扩张与英国的殖民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1839年,在英国的策动下,奥斯曼帝国发动了对埃及的战争。1840年,英国联合俄、普、奥签订了干涉埃土冲突的条约。11月,阿里同英国签订《英埃协定》,被迫承认埃及仍然是土耳其的一个行省。

    ——据人教版教材

    材料三“日本君臣变法兴治,南灭琉球,北辟虾夷,欧洲大国,睨而不敢伺”。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又取得了胜利,日本政府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与欧美各国重新谈判,加快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进程。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

    ——据人民版教材

    (1)材料一中阿里意识到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其“增加枪支”的目的。

    (2)据材料二、三指出埃、日两国对外扩张的不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我在法国呆了五年多,其中在工厂劳动了四年,干重体力劳动。……当时工资很低。但也有一个好处。这样的生活,使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我来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的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

    ——邓小平

    材料二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邓小平由一位爱国青年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

    (2)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从哪些史实可以说明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